陈海良:草书的点画,肆意游离于“有法”与“无法”

接上文

也正因作者情感的驱动及高超技法的把控,致使草书的点画游离于“有法”与“无法”之间,字与字间气脉相连,行与行间亲密穿插,相当一部分单字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处于一种相互交融、支离而神完的状态。

陈海良:草书的点画,肆意游离于“有法”与“无法”

整幅作品的空间变化细腻而大气,表现力极强,内外空间的灵活交融致使作品看起来犹如点线交织的神秘流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难分,流畅和谐,变幻莫测。

此幅大作尤得意于通篇气势的极好把握,彰显了作者的高超技法与挥运之际的豪迈之气!

陈海良:草书的点画,肆意游离于“有法”与“无法”

苏轼论书二则

用笔粗旷峭拔,诸多笔法相交参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笔墨酣畅却不失精炼,浓淡枯湿一应俱全;笔阔气贯、雄肆畅达,飞动腾挪、偃仰有致,尤其伴随涨墨与渴笔的自然转换,令全篇如滔滔江水,惊涛拍岸,势如喷涌,一泻千里!节奏跌宕又合韵律,引人注目!

仰观全局,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既有狂放写意的墨法挥洒,又有灵巧精细的线条表现,得意之处既契合文长、青主之意,又恍若颠张醉素!令观者叹之赞之!

陈海良:草书的点画,肆意游离于“有法”与“无法”

清代戈守智云:“草书非兴到不能佳。

张旭作草必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助。怀素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尝种万余株芭蕉,以供挥洒。东坡所谓酒气从十指间出,皆以助书之兴也。”

陈海良:草书的点画,肆意游离于“有法”与“无法”

作品名称:《赠刘景文》 尺寸:1.0平尺

在草书中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艺术灵感的突现也因“兴”之所致而灵光闪现,一旦挥毫“触机”,下笔有由,迎机而导,导之则情涌,涌则意趣横生。所以,这种情况下草书的线条灵动而妙不可言!有情,则天马行空,自由放任,变幻莫测,一派天机;有法,则线条狂逸,不违笔意,理法备至,风神备具。

当然,书者通过这种表情达意而不违理法的挥洒,也流露出了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流露出其充满天性和才质的灵秀之气,同时作品达到了一种可赏、可养,与观者进行交流的作用和目的。

陈海良:草书的点画,肆意游离于“有法”与“无法”

作品名称:《桃花诗》 尺寸:0.6平尺

作者:陈海良,江苏常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展评委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当代行草创作代表人物

想了解更多陈海良相关咨询,及陈海良书法鉴赏收藏,请在后台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有专业人员与您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