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國運的新基建,對房地產有何影響?

救國的意志,常常反映在股票市場裡。


疫情肆虐之時,唯有口罩救國,口罩股逆勢上漲,全線飄紅。


如今隨著疫情褪去,口罩的飄紅奇蹟讓位給了新基建。人們似乎相信,新基建,能救國!


新基建,能救國!


新基建,能救國!

劃上重點的「新基建」


市場的大震動,全因中央的部署。


2020年的2個多月以來,中央頻頻提起「新基建」:


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 。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對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新基建,能救國!


1月初還在想投資政策,2月中就給「新基建」劃上了一條重點線,2月底迫不及待地說了一句「加快發展」,半個月之後的3月初,又強調了一次「加快進度」。


兩次「加快」,是信號,也是決心。


新基建,能救國!

為什麼是新基建?


什麼是「新基建」呢?


官媒蓋章了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簡單概括,就是指那些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能救國!

官媒蓋章的新基建七大領域


除此之外,中央也提到了公共衛生系統的基建,像支持試劑、藥品、疫苗的研發,推動生物醫藥、醫療的設備。


在全球經濟和疫情黑天鵝的雙重襲擊之下,輿論普遍認為「發力新基建,正是時候」


第一,我們都知道拉動經濟的三輛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消費被形勢所抑制,一時之間難以發力,而出口又受限於中美貿易摩擦。


如今,唯有投資能拉動經濟。而「新基建」就是那輛代表投資的烈馬,蓄勢待發。


第二,經歷過疫情大考之後,我們發現,SARS的17年之後的中國,

醫療基建依然不足。中部大市如武漢,醫療資源似乎算少,但卻還是被疫情擊得一蹶不振。


新基建,能救國!


除此之外,復工之初的勞動力短缺,也讓我們看清了另一個事實,製造業大國依然倚重人力而非機械,一旦沒有工人及時補上,整個產業鏈條都會陷入癱瘓。


醫療不夠硬核,產業不夠高級,新基建剛好懟到了這兩個痛處。


新基建,能救國!

老基建的老問題


如果你瞭解中國的過去,你就會知道,在經濟垂危的邊緣發力基建,並不是2020年的首創。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央緊急啟動增髮長期建設國債加大基建投資,才避免了經濟斷崖式下滑。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啟動「四萬億」投資計劃。


有趣的是,「新基建」這個概念首提於2018年,似乎總是年份到「8」,境遇不佳,當時全球經濟下行,中國正在為此作經濟部署。


現在看來,前兩次加大基建意義重大,它不僅僅是經濟下行的一時之計,也改善了民生,大幅度降低了交通成本,更重要的是,讓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釋放出來。


相比之下,印度的經濟發展潛力釋放不出來,很大程度受制於基礎設施短缺,道路、橋樑、衛生系統都問題很大。


新基建,能救國!


但是,這些基建也孕育出了一個新問題——政府收入抵不上支出,由此引發出了高地價問題


以前,我們說基建就是「鐵公基」,也就是鐵路、公路、機場等等。但這些基建項目工程巨大,利潤微薄,中央補貼又遠遠不夠,地方唯有靠自己。


資金不夠怎麼辦?賣地!靠土地財政!


然而,麵粉價格決定了麵包價格。地價上漲,房價也在上漲。後來,高房價久久不見回落,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地價不低。


新基建,能救國!

土地財政逐漸緩和


為什麼我們說新基建的推進,有助於緩和土地財政呢?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新基建的七大領域:5G、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與其說這是基建,不如說這是產業


新基建,能救國!


新基建就像是中央畫的幾個圈圈,框定了未來有前途的發展方向。正如我上文所說,新基建的高明之處之一在於,助力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為什麼說新基建會讓土地財政逐漸緩和呢?


並不說城市不再發展老基建,只關注新基建,就能直接帶來土地財政的鬆綁。


如果說老基建是一塊沒有肉的骨頭,那麼新基建一定是一塊肥肉。老基建短期內難有盈利,而新基建涉及熱門產業,說不定利潤豐厚。


所以,政府會完善PPP模式,來解決資金問題,這個在1月3日的中央會議上也有提到過。


所謂的PPP,也就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這種模式下,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被鼓勵和政府合作。


其實,這種模式並不是一張白紙,在很多地方已經有過實操的案例。比如說,地方政府把土地給企業開發成工業園區,或者商圈,以此來帶動城市的發展。


一旦PPP模式走向成熟,高地價會逐漸被取代。麵粉的價格控制下來了,買得起麵包也是指日可待。


新基建,能救國!


過去,因為地價攀升,房價倍增,導致有很多熱錢流入房地產,房子似乎是穩賺不賠的固定資產。


但是,我們卻發現,買了高價房得不到好配套。學位不夠、醫療不足……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也只是現在城市問題的冰山一角。


在新基建的推動之下,房價更會遵從城市的優劣:


那些人口流入的城市,往往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有更好的配套;


而那些有潛力產業的城市,也往往都是有潛力的城市。


總之,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