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橋孔氏宗譜歷代續修史

一,孔宗瀚(四十六代)創修族譜

古今中外,人各有祖,但並非每人都能追本溯源得知始祖為誰,身所何出。只有孔子後裔可以代代追根,直至孔子。其所以世系衍傳不亂是由於有一部記載詳實、考證嚴謹的譜牒。孔氏全族之正式有譜,始於宋朝元豐甲子年間(公元1089年),迄今已歷九百餘年。在此以前也有族譜,不過只收長支,不及旁系,抄寫傳世,很不完整。當時官居朝議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翰深感個別抄本易於散失,而且每代僅錄承襲者一人,使家族中許多賢達之士未能載入史冊,年代久遠後必被湮沒,決定廣收資料,創修孔氏族譜。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譜,將本族嫡系及支庶一併收入,正式鏤版印刷,但是限於條件,刊刻較少。

漆橋孔氏宗譜歷代續修史

二,孔弘幹(六十一代)確定修譜規則

而孔宗翰之後的四百年間,宋、金、元歷朝更替,屢值兵燹戰亂,其間孔氏譜牒雖曾進行過重修,但沒有正式刊刻,內容也較簡單。至明弘治二年(1489年)才由第六十一代孫孔弘乾重修付梓,這次重修的族譜接受以往瀕於失傳的教訓,特對修譜之事作了文字上的規定,“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為期,小修以甲午為期”。然而,後來也並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三,孔煥(五十一代)始修平陽派家譜

五代十國之亂時,孔檜與族人孔莊避亂逃至河南開封,兩人失散,檜公於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家於溫州平陽,為平陽派始祖。其後三百年間,也只有簡單的譜牒記錄世系子孫。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五十一代孔煥深感記錄缺失嚴重,於是輯續家譜,版於家塾。其後,五十四代孔文升雖於1292年遷居溧陽,但於大德三年(1299)續修整個平陽派家譜,並請趙孟頫作序。元至治三年(1323年)平陽五十五代孔林續修家譜。

漆橋孔氏宗譜歷代續修史

四,孔承敏(六十代)開啟漆橋孔氏支譜修編

漆橋孔氏屬平陽二支,是檜公次子之後,檜公的第十二世孫孔潼孫1276年被任命為健康路教授,舉家遷居金陵(今南京),潼孫公生四子,其1291年病故後,長子孔文升(溧陽始祖)於1292年帶領全家遷居溧陽福賢鄉,四子孔文昱(高淳始祖)又於1305年之後從溧陽遷居溧水縣遊山鄉(今高淳漆橋),在較長時間溧陽福賢鄉與溧水遊山鄉是共有譜蝶。自孔文昱定居漆橋後,家族7代之內人丁還不是太多【思(1人)、克(5人)、希(5人)、言(7人)、公(17人)、彥(33人)、承(87人)、宏(162人)】,單獨修支譜還不是很迫切,從五十八代孔公約、五十九代孔彥倫開始,就開始謀劃單獨修漆橋支譜,但兩人均沒有修成。所以漆橋孔氏宗譜真正意義上的編修是始於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81年),由第六十世孔承敏主修,漆橋孔氏開始有了真正的支譜。從公元1481年至公元1876年的近400年間共進行了七次大修。但由於種種原因,從第七次修支譜到今年已經過去138年,第8次修支譜還沒有開始???!!!

漆橋孔氏宗譜歷代續修史

光緒《漆橋孔氏宗譜》


一修,明成化辛丑譜。

成化十七年(1481年)六十代孔承敏自武陵任上還,與孔承諒、孔承瓚完成了修譜之事。而正好溧陽孔彥季也續修了家譜,於是兩處合參,刊為一本,補充了這其中一百八十二年之缺。而這成化譜則是漆橋孔氏的第一部譜牒。

再修,明嘉靖丙辰譜。

七十五年後,由於擔心家譜散亂丟失,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孔宏沂與孔貞慎、孔貞戩、孔貞忱才又謀劃續修家譜。正好青陽章宗虛來淳,於是請他幫忙參與修譜,併為撰《知夫公傳》、《愚夫公傳》,一年之後乃成。而嘉靖譜於譜制上更為完備,在歐陽衢作的序中寫到這次譜牒的內容:“於遷溫則表其系之曰溫,於遷淳則表其系之曰淳,以別其支派之分流,而自漆橋十二世,凡長幼、親疏、嫁娶、姓氏、生年、卒葬罔不備書。”

三修,明萬曆壬子譜。

萬曆四十年(1612年)修的萬曆譜距嘉靖丙辰譜又有五十六年。此時漆橋孔氏族人已又近四千人,“貞尚二輩僅載其半,衍派以下四世全未登名,浦書殘缺殊甚”。萬曆三十八年,孔貞言首先倡議修譜,而在孔聞聘、孔尚可、孔尚望、孔尚謙、孔尚質的幫助下經三年才完成。此次修譜由於得到了孔文升手編的《類稿》,而使遷溫列祖的事蹟得到了豐富。

四修,清康熙甲申譜。

而在九十多年後,歷經了朝代了鼎革,漆橋孔氏族人已有七千多人,族人繁盛,僅次於曲阜。康熙四十一年,孔興楷、孔毓儀二人赴曲阜拜謁林廟,衍聖公孔毓圻給劄付,委任二人為族長,命他們負責修家廟、續譜牒。康熙四十年開始籌備修譜,至康熙四十三年而功成,是為康熙甲申譜。康熙四十二年,孔毓儀寫信請平陽派江陰支的孔毓璣來協助修譜。在孔毓璣的幫助下,編次世系及傳記雜文,補其缺遺,訂其訛謬,歷經五月而告成。這次孔毓璣又負責撰寫了大部分的人物傳記,彌補了缺少以前人物事蹟的缺憾。康熙甲申譜續修的參與人數有二十六人之多,領導有方,分工明確,修得甚為完備,還請到了衍聖公孔毓圻為之作序,奠定了後來家譜的藍本。雍正十一年(1733年)衍聖公委任衍志公抵漆橋清查丁數聯合大宗,正值三十年小修之季,二公又續以草譜。

五修,清乾隆乙亥譜。

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族人又慮日遠日疏,乃由孔毓駒與孔繼年任主修,聯合各房三十多人共同完成於乾隆二十五年(1759年),是為乾隆乙亥(1755年)譜。

六修,清嘉慶丙寅譜。

嘉慶十年(1805年)春,孔毓申、孔廣英等赴曲阜呈請遵照舊規修纂支譜,次年而修成嘉慶丙寅譜。至此則“子姓相衍,萬有餘丁”。

七修,清光緒丙子譜。

同治十三年(1874年),孔廣漢、孔昭雲等為修譜事赴曲阜,蒙賜宗規條規,光緒二年(1876年)家譜修成,是為光緒丙子譜。


漆橋孔氏宗譜歷代續修史

民國年間續修正八公房草譜

五,等了一百三十年待修中的“漆橋支譜”

民國十七年(1928年),孔族中人倡修合族大譜,幾經籌備,於民國十九年在孔廟開館,正式進行。全譜成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總裁,歷時七年而成。而漆橋支則由孔繁明等參加赴山東曲阜謁孔廟代表團,並受到了衍聖公孔德成的接見。在四五十年代各房又各自續修了草譜,可惜最終並未得以刊印成支譜,而且後來流失嚴重,至今存世不多。

故漆橋孔氏家譜,一修於成化辛丑,再修於嘉靖丙辰,三修於萬曆壬子,四修於康熙甲申,五修於乾隆乙亥,六修於嘉慶丙寅,七修於光緒丙子,但至今一百三十多年都並未有地方支譜修成了。


要重修“江南高淳漆橋孔氏宗譜”,尚需要廣大文昱公後裔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