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是仁!倫理能使天下太平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孔子學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是仁!倫理能使天下太平嗎?

有子是孔子的學生,名若,子有,比孔子小33歲。在《論語》裡稱‘子’的學生有三個,有子、曾子(曾參)、冉子(冉求),《論語》這本書是孔子弟子極其再傳弟子彙編成的,因此此書中有單獨言論,並且稱‘子’的,後世的學生還是比較認可的。事實上,有若長得像孔子,孔子死後受到一部分學生推崇,孔子死後很多學生推老師為聖人,有若就是造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兒子以禮事父親;,應作悌,是弟弟以禮事兄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只要孝悌,就不存在犯上作亂。這句話看得是一頭霧水,邏輯何在?孝悌是什麼,倫理;社會動亂是什麼,政治。從倫理跨越到政治,以現在經驗看,這麼跨越,不僅跨度大,而且跨得毫無因果關係,我們可以列舉千千萬萬的例子證明這句話是錯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秘密嗎?我們再往下看。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句話,我們把前後順序變一下,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句放前面,這句接著孝弟繼續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句放後面,銜接上一句的‘仁之本’。

孝悌是什麼?是的根本!一個君子要務本,務本才會得道。反推的邏輯就是這樣道的表現形式就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孝悌就會天下太平。所以這裡得出不僅僅是君子道德標準,還是治理天下的政治標準,這個政治標準儒家稱之為仁政。

孔子學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是仁!倫理能使天下太平嗎?


這就是儒家由倫理變政治的邏輯,《論語》裡很多都是這樣,明明說著倫理道德,突然就變成討論國家大事,林語堂先生在《孔子的智慧》一書中就說,孔子學說是倫理和政治的合一。瞭解西周封建制和宗法制,我們就能更清楚的理解這個邏輯。周武王得天下後,採用封土建國,劃一塊地給自己或後代兄弟去管理,這個管理者叫諸侯,諸侯又劃一塊地給自己的兄弟或後代管理,這個管理者叫大夫。這些管理者死了誰來繼承這個管理權呢,嫡長子,就是妻生的大兒子。總歸呢,這個天下就是一家人的,家天下就通俗一點,用家法(孝悌)就可以了,所以是倫理,但是又是治理領地,所以是政治。


孔子學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是仁!倫理能使天下太平嗎?


當然儒家認為只有仁人才能施行仁政,孔子說,舉直錯(放置)諸枉(彎),能使枉者直,意思是,把直的放在彎的上面,能使彎的變成直的,我們現在知道,這是典型的人治原則,法治是不管你是直的的還是彎的,依法就行了,現在法治社會了是不可取了,但是依舊有可重大的參考價值。

這已經是後話了,我會一則一則的分析論語,在後面我會講到孔子的德治與法治,關注我,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