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导语

前几天,有位粉丝妈妈在后台给开心爸爸留言,说了这样的一件事: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今年的春节因为疫情的缘故,她难得在家里面过了一个很“扎实”的假期,她也想着趁这段时间,好好的陪伴一下孩子。

这位粉丝妈妈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平时工作特别忙,早出晚归还时不时的要出差,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之前老师就不止一次说过,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不好,什么上课听讲不认真,下课休息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考试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等情况,让这位妈妈听的都十分揪心。

所以,面对孩子的时候她一直都是很歉疚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就想着把以前欠缺的都补给孩子。于是,这个假期,她真的是用了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看书,陪伴孩子玩玩具,陪伴孩子做手工,陪伴孩子做作业……可以说除了做家务睡觉的时间,剩下的几乎都给了孩子了。

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孩子并没有表现出粉丝妈妈心中想的那样,开心满足,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反而更多的是不耐烦,不情愿。

最后,这位粉丝妈妈说,给孩子的亲子陪伴,难道我做错了吗?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很多爸爸妈妈们都知道亲子陪伴的重要性。

比如,亲子陪伴的时间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特别是爸爸的陪伴。

在家庭教育中,来自爸爸的教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呢,爸爸的陪伴可以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以及对待困难的乐观精神;另外一方面呢,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乐趣以及动手能力,这对于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亲子陪伴可以影响孩子优秀的个性品质。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优秀的品质,都是在爸爸妈妈的亲子陪伴中,逐渐形成的。

爸爸妈妈的那些良好的行为,实际上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这些正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亲子陪伴这么重要,那么,您真的了解亲子陪伴吗?像上面那位粉丝妈妈一样,抽出大量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算是亲子陪伴了吗?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今天开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亲子陪伴的那些事。

关于亲子陪伴的那些误区

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如何陪伴这件事情上,还是会有很多爸爸妈妈们先后步入了误区之中。错误的陪伴方式,不仅浪费了爸爸妈妈的时间,达不到好一些的效果,有的时候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亲子陪伴有这几个误区:

亲子陪伴时间越长越好吗?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一个误解,那就是,陪伴自然是时间越长越好了。

是这样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有比较详尽的解释。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亲子陪伴的时间越长越好。

在孩子1岁之前,通过长时间的亲子陪伴,爸爸妈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满足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并且巧妙的“告知”他们,什么可以动,什么不可以动。对于孩子来说,对未知的探索是值得鼓励的,但是需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卫生;

1-2岁时长时间的亲子陪伴,可以给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足够的积累,不管能不能听懂,只要爸爸妈妈愿意和他们说话,这些语言文字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语气态度,都是会被孩子学会并且模仿出来的。另外2岁还是孩子各种敏感期的爆发时期,长时间的亲子陪伴,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这段探索和成长的时期,培养他们更好的习惯,更强的能力;

2-3岁的孩子,进入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最显著的表现是,事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很多事情上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提出和爸爸妈妈不同的看法。长时间的亲子陪伴,则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通过对他们行为的指导,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亲子陪伴的时间,就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了。

从3岁开始孩子上了幼儿园,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他们接触了新的小伙伴,有了新的生活习惯,有了自己的社会关系,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这时候的孩子,绝大多数的时间,已经不是太需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了。他们更多的是想要有独立的空间,能够给自己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说从生理以及心理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成长还是需要陪伴的,但这个时期的亲子陪伴,更多的是偏向于守望式的陪伴了。

所谓守望式陪伴,其实很简单,就是“我远远的看着你,有什么危险可以第一时间出现”。

对于孩子来说,亲子陪伴可以培养出他们的优秀品质以及能力,也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健全心理。但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亲子陪伴的时间需求并不一样,像上面那位粉丝妈妈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明显到了守望式亲子陪伴的时候了,而她还继续用着3岁前孩子用的陪伴方式,自然会收效寥寥了。

亲子陪伴只要陪着孩子就行吗?

有些爸爸妈妈们,陪伴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出小差,或者是陪着陪着就干起了自己的事情。

之前开心爸爸看过一个社会调查,针对的就是“陪伴孩子的时候,您在干什么”这个话题的,最终的结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大概有49%的爸爸妈妈虽然说的是在亲子陪伴,但并不会参与到孩子正在干的事情中。那么他们在干些什么呢?

有46%的爸爸妈妈利用这段时间干家务活,有38%的爸爸妈妈,会下意识的拿起手机,刷刷微信看看微博。其实,这根本不能算是亲子陪伴。

爸爸妈妈是不是专心的陪着自己,孩子是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的。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爸爸妈妈人虽然在旁边,但是心完全不在这里的话,孩子也感受不到什么来自爸爸妈妈的关注,感受不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帮助,自然也就没有一个好的效果了。

陪伴要不要同时指导孩子?

还有些爸爸妈妈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喜欢热心的指挥,一旦孩子没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脸色大变,甚至是当场发脾气了。

之前带开心去儿童游乐园玩的时候,就曾经见过这一幕:

孩子在气球城堡玩的时候,爸爸在旁边热心勃勃的指导。一会说咱们一起试试高空滑梯吧,一会说要不要爬爬这个空中吊索,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提出自己的要求。诚然,爸爸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同的项目能够锻炼孩子不同的能力,还能够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体验到更多不一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性价比高。

但是对孩子来说可不是这样,看上去他们好像是在不断的重复一个动作,实际上却是对自己行为的不断修正,正是这一次次的改正,才能让他们找到获取更好效果的方式。而且这一次次的尝试,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不断深入了解,别的事情该怎么做,孩子也会心中有底了。这是孩子基于自身理解的不断进步,是一个正常的提升过程。

而爸爸妈妈的指导呢?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一方面会打扰孩子,不利于他们专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也就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看上去像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变成了孩子成长的隐形陷阱。

爸爸妈妈谁来陪孩子效果更好?

最后一个误区,就是亲子陪伴到底由谁来做的问题了。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是让妈妈来陪伴孩子。

理由也很充分,什么妈妈比较细心啊,能够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什么妈妈比较耐心,对于孩子来说更加容易接受;什么妈妈比较爱心,能够更无私的教育到孩子等等等等。

确实是这样,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地位无可取代。从嗷嗷待哺到可以遍地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起了最大的作用,给与了孩子最大的帮助以及引导。但是,孩子想要健康的成长,光靠妈妈的陪伴是远远不够的。

近些年来,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关于爸爸参与育儿的呼声也在不断高涨。相比较而言,爸爸陪伴孩子,更加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开拓,意志的培养。

比如同样的一个玩具,让爸爸来玩的话,可以天马行空的去大开脑洞,可以带着孩子体会到不拘一格的欣喜。这种思维的开放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孩子用更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更多了。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比如面对同样一个结果,爸爸的心态会更加豁达一些。“能成就成,大不了从头再来么”这种心态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他们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各种矛盾挫折打击都会遇到,一个良好的心态能让他们更好的吸取教训,更好的成长。

另外爸爸对于孩子的性别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男孩子来说,爸爸可以让他们认识自身,并且形成正确的对待异性的观念;对于女孩子来说,爸爸可以帮助她们养成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很多爸爸妈妈在亲子陪伴过程之所以中会陷入很多误区,究其原因还是只做到了陪,人在孩子身边,就以为是陪伴孩子了。实际上,亲子陪伴这四个字中,更加重要的是伴这个字。

伴着孩子成长,才更重要。

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开心爸爸这里有几个建议

虽然说大家都知道亲子陪伴很重要,但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爸爸妈妈不仅仅是爸爸妈妈,更是职场员工。他们不仅仅要发挥自己作为爸爸妈妈的作用,更是需要在职场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很多爸爸妈妈确实是拿不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那么,忙忙碌碌的爸爸妈妈们,该如何高效的做亲子陪伴呢?开心爸爸这里有几个建议:

用好互动这个“大杀器”

其实,对于亲子陪伴来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互动了。

当然,开心爸爸这里说的互动,并不仅仅指的是爸爸妈妈在这里,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再深入一些的说,更好的互动,在于爸爸妈妈能够对孩子的想法及时作出回应,或者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分享,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爸爸妈妈在不在身边没有什么关系的。

只要有互动,爸爸妈妈完全不需要去关注陪伴的时间;只要是和孩子有互动,也完全不用费尽心思的想要教给孩子点什么。毕竟对于孩子来说,亲子陪伴的时光是一段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让自己变得很轻松的时间,如果爸爸妈妈的教育连这个时间都不放过的话,就实在是太糟糕了。

互动,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才是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好的教育。

陪伴,就要全心全意的陪伴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其实在上面,开心爸爸也曾经提起过,既然要陪伴孩子,就要全心全意的去做。这样,就算是时间不长,给孩子的感觉也会是很温馨很有安全感的。而那些人在孩子身边,眼睛却在手机上的爸爸妈妈,哪怕是陪伴孩子一年,效果依旧是差强人意。

之前美国密歇根大学曾经有一项研究报告,其中有一部分说的是亲子陪伴过程中,爸爸妈妈如果一味的沉浸在手机平板中,孩子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好动,过度敏感,自卑,没耐心,推脱责任等。

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决定了陪伴孩子,就请全心全意的陪着他们。

而只有全心全意的陪伴,才能更加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体会到孩子的快乐,体会到孩子的幸福,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更重要的是,真正全心全意的陪伴实际上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有的时候只是吃完晚饭到睡前的短短几个小时,给与孩子的心灵营养,远比心不在焉陪伴一天的还要多不少。

不妨试试和孩子一起来做一件事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亲子陪伴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不妨和孩子合作起来,共同做一件事情。

比如一起来做家务,一起来拼积木等等等等,只要您想让孩子学习的事情,都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看上去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对孩子来说,影响却是很深远的。

比如和孩子一起来做家务,一方面呢,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孩子日后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另外一方面呢,也可以通过爸爸妈妈的榜样力量,给与孩子更多的关于家庭,关于幸福的思考,这种靠行为传递出来的幸福感,是所有的金钱以及权力,都换不回来的东西。

而且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更是可以找到一个与孩子思维同频的“开关”。而这个开关,更多的是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正向的影响。

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寻找孩子有陪伴需求的时刻

最后,亲子陪伴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好,寻找孩子最有需求的时刻,才是亲子陪伴最有效果的时候。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开心爸爸就经常用晚饭过后的半个小时时间来进行亲子陪伴。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时间段,一方面呢,我们白天都需要上班,开心也是整天都在幼儿园,真正能够一起坐下来交流,一起读读书聊聊天的时间很少,晚饭后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黄金时间了;另外一方面呢,刚吃完晚饭,每个人的身体都处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这时候,对于心理的舒适就更加有需求了。

而爸爸妈妈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孩子的表现,来选择他们最有陪伴需求的时刻,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心爸爸有话说

亲子陪伴说简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陪着孩子做一些看上去很傻的事情就好了;

说难的话也很难,很多爸爸妈妈们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也没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其实亲子陪伴,更重要的是那个伴字,爸爸妈妈只有把自己的身份降到和孩子一样,让孩子真的把我们看作是一个伴的时候,才算是亲子陪伴的最高境界。

那么,好的亲子陪伴,您做到了吗?

疫情在家亲子陪伴的4个误区,很多父母都犯过,对孩子影响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