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操作利潤的手法之三

大家好!


上市公司操作利潤的手法之三


2020年庚子鼠年註定不平凡,疫情爆發、油價重挫、美股暴跌,這些或將改變世界格局。滿屏的新聞信息,讓我們或彷徨或堅定。


國內已經提出新基建刺激經濟,但不是大水漫灌。聚焦在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上,重點發力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發展新型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市公司操作利潤的手法之三


下面言歸正傳,繼續講一下財務造假中關於利潤操縱詭計---過早確認收入。


過早確認收入的方法

  • 在未完成合同中的主要義務時就確認收入
  • 以超出合同規定的工作量來確認收入
  • 方最終驗收產品之前確認收入
  • 當買方無須付款或付款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的時候就確認收入

今天主要圍繞第三點來講:在買方最終驗收產品之前確認收入


  • 銷售方在發貨之前就確認收入:
  • 現實情況下,有很多公司銷售產品合同一簽訂,財務可能就開票了,但此時產品卻還在自己公司的庫房裡。這種情形下,銷售方還未完成風險轉移,買方也未取得商品控制權。大多數公司都會在將產品運送給客戶時候確認收入,少數情況下,仍然有一些公司為了促使業績更漂亮,冒風險去提前確認收入。投資者應該多關注。

  • 在產品運至非買方的第三方時就確認收入
  • 關於這一點,審計師應該不陌生,審計時往往發現有些賣方公司依據運輸憑證確定是否已經將產品發送給買方,從而確認收入。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商品發出去了,但不是運送給真正的客戶。

  • 買方保留取消交易的權利
  • 這種情況較多見於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
  • 例如,至趣商貿有限公司為推銷一種多功能鍋,每套價格19999元。同時承諾凡購買這種鍋的客戶均有一個月的試用期。在試用期內,如果 客戶對鍋的使用效果不滿意,至趣商貿有限公司無條件給予退貨。與A客戶簽訂了業務合同,10套多功能鍋已經交付給A客戶,且貨款已收訖。
  • 本例中,至趣商貿公司已經將產品售出,並收到貨款。按照收入確認原則,至趣商貿公司應當在客戶取得多功能鍋時確認收入,但由於該多功能鍋是新產品,至趣商貿公司無法估計退貨的可能性,因此發出貨物且收到貨款時仍不能確認收入。


總結:在瞭解完利潤操縱詭計的這種手法後,去看上市公司財報時,面對陡然倍增的收入、利潤,相信你在腦子中會打個問號,而不是全盤接受,越是大膽存疑,小心求證,越發現世界值得探索。

上市公司操作利潤的手法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