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樓市不穩、股市下跌 哪個是不可承受之輕

最近股市風生水起,國內國外喋喋不休,大跌大漲又大跌,怪不得活了89歲的巴菲特老爺子也說活了這麼久沒見過這場面。盡然我們處的環境是這麼個狀況,怎麼才能安穩過日子呢?小日子就有吃有喝有地方睡就行,而國家卻需要穩定、需要國泰民安就不容易了,比如上帝給中國一個選擇題:國土之外是汪洋大海隨時可能淹沒你,現在只能通過樓市或者股市調控來實現穩定和增長,你會怎麼選?你能不能兩個都不選或者兩個都選?

如果樓市不穩、股市下跌 哪個是不可承受之輕


要解題,先得明白幾個數字,知道自己家裡有多少存款才行。我們簡單算下,中國2019年的GDP總量是99萬億元、目前滬深兩市總市值是60萬億元、房地產總市值約400萬億元(這數字是潘石屹及其團隊說的,姑且按這個來)。

也就是說中國房子的價值是4年GDP之和,是股市總市值的6.7倍。股市跌了10%也就蒸發了6萬億元,而樓市下降10%確實財富蒸發了40萬億元。簡單對比也能看出來,我們是不能讓房地產跌的,不然改革開放打拼這麼久財富不聲不響的消失了。

都說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歐盟+日本之和,而中國股市市值僅有美國的五分之一。我們不要被總額嚇到了,通過現象分析原因,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中國過去大部分的資金都注入在房地產市場中,而美國更多的貨幣流入到了股市當中,樓市股市更加均衡,可以看到未來股市是吸水池,會有更多資金流入,以保證股市、樓市均衡增長。

另一方面,我們換個角度看,就比如初高中課本上看到的,中國地大物博,很多資源儲備世界第一,但是一人均就墊底了。我們有14億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總人口還多(5.1+3.3+1.2=9.6億),如果按照人均計算,中國的人均房地產市值是28.6萬元,美國的約60萬元。這麼一算,似乎我們的房子還很便宜。那是不是樓市還有上漲空間?

再有就是土地財政依賴。地方政府負債規模越來越大,地方政府敢於連年大幹快上、大量花錢,主要原因就是有賣地收入兜底。如果房價下跌,土地收入減少,未來實施房產稅的話,用房價計算的房地產稅也會減少,與政府利益不符,所以樓市下跌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

有錢投股市還是買房?房地產再翻一倍就到800萬億元了,真到這時候中國差不多能買下全世界了,顯然在短期時間內是不現實的。而股市再翻一倍確實輕而易舉,120萬億元與GDP體量相當,是國際估算的合理範圍。

當然,這是宏觀上大面的算法,微觀到具體怎麼買、買什麼又是另一回事了。目前國內二三線城市空置率都超過20%,一線城市還是人口流入狀態。樓市也是該漲的地方漲,更多的地方跌,總體保持穩定。而股市更是選擇多多、風險多多。長期看的話,只要股市還開張,指數翻倍的可能性幾乎是100%,但那天什麼時候到就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