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崛起的头条帝国,值得组织和个人重新审视

(一)


昨天字节跳动8周年,这家2012年诞生的企业,花了8年时间收入破千亿,或超过百度,达到腾讯的一半,阿里的三分之一,而这两家都成立于2000年之前。


前几年许多创业者抱怨BAT三座大山的压迫,我当时身在创业的漩涡中也是如此心态,甚至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如果早出生该多好。


但实际上只要有人、有商业,当你入局的时候,那么就定有巨头存在,而当下我们看到的巨头公司在创业之初也是苦不堪言。


并且巨头企业也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当我们以10年为周期,对比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企业时,十年前上榜的企业,在十年后继续登榜的,往往不足十之二三,而正是商业世界如此的残酷,才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


快速崛起的头条帝国,值得组织和个人重新审视


在张一鸣的全员信上,提到了教育这个战略方向,并且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将原抖音负责人张楠任命为中国区CEO,自己花更多精力于欧美和其他市场。


其实,字节跳动在全球化方面,早已是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中的佼佼者,抖音海外版更是超越Facebook占据下载榜第二。而字节跳动被称为APP工厂,就是因为从今日头条开始孵化出的一系列的APP,许多都相当成功。


如果一个产品爆红可以称为偶然,那么一系列的爆款产品,则一定有背后的方法论,但我今天更想说的为字节跳动的组织本身。


快速崛起的头条帝国,值得组织和个人重新审视


(二)


我们知道一般小公司具有较强创新力,而随着组织人数的增加,逐步创新力丧失,出现许多内部问题。


按照张一鸣全员信里的说法,预计年底字节跳动全球员工到达十万人,这绝对已经可以称为庞大的组织体,而神奇的就在于,这样庞大组织还能持续的高增长,并且有相当强的创新能力。


我自己跟头条的朋友交流,结合看到张一鸣的采访,觉得有以下三点启示:


1.极为重视团队和文化。对于字节跳动而言,其认可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于产品,产品背后是技术体系,但是更重视技术背后的团队和文化。因为技术可以学习,产品可以改进,但只有团队和文化才能保证持续的创新和优秀的自省。


2.招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字节跳动内部的组织架构常被诟病,这点与以组织建设闻名的阿里有较大差异,但在招聘这件事上,基本一致,阿里有政委体系,来判断候选人价值观;而字节跳动也有严密的四层面试,不轻易下放招聘权,从而招聘真正优秀的员工。


3.给予人才授权与激励。有创业者感叹,真正牛逼的人不会为你打工,这是一句大实话。我曾写过文章千万大学生假装在读书,职场里上班划水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想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并让其全身心投入非常不易,字节跳动这点做的非常突出,给予员工足够多的空间和授权,并且丝毫不吝啬奖励,去年某团队100个月的年终奖,也是我第一次听闻。


快速崛起的头条帝国,值得组织和个人重新审视


(三)


一般企业在组织变大的过程中,会通过梳理各种流程进行约束,从而有效管理,但这些所谓的流程其实在面临新的业务变化时,成为了枷锁,正如管理与创新一直对立,字节跳动则提倡告诉员工要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去做


对于个体而言,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


给授权、给激励、不给限制,听起来描述的很美丽,但绝大多数职场人,其实早已习惯了按部就班,在流程体系里工作,无法适应快速的变化和调整,更不用说在不给流程的情况下工作。


我自己这周在公司接手海外的运营工作,而团队交接时大多数人的想法,为梳理原有的操作方式,按照老样子执行就好,当然这基本是无错的,也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


但我却更主张,从问题本质思考,想清楚业务需求、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围绕这个核心,盘点手上的资源做重新的思考。


快速崛起的头条帝国,值得组织和个人重新审视


按自己的想法工作,听起来很爽,但大部分人真的做不到,因为已经失去了独立梳理工作路径的能力,而我们当下能做的在我看来有两点:


1.保持终身学习心态。世界的快速变化,需要我们主动的不断获取最新各种信息,并且形成自己的思考,拥有终身学习的心态,而其中思维模型和批判性思维相当重要。


2.调整当下的工作方式。我们大部分人所在的组织,并不那么开放,也无高激励,但这并不是我们浪费自己时间,不深度思考工作的理由。主动的去思考工作,去琢磨应该如何优化实现最终目的,这种习惯值得我们拥有。


希望今天的思考对组织和个人都有些许帮助,欢迎大家与我一起精进。


作者孙凌,认证生涯规划师,专注大学生市场,关注创新与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