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居然是狀元

提到《水滸傳》裡的武大郎,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跟小編一樣,不就是都是矮矬窮的一枚屌絲嘛。不僅矮矬窮,命運還十分坎坷,老婆一心惦記著自己的弟弟,最後還跟別的男人鬼混在一起,關鍵的是還狠心毒死了自己。這樣的人,小編心裡出了嘆息就是鄙視,想不到別的詞來形容。可誰曾想到啊,就像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樣,武大郎曾經居然高中過狀元!

武大郎居然是狀元

武氏族人發掘碑文證清白

武大郎居然是狀元

1992年冬,在河北省清河縣武家那村的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武植)墓,在墓中發現有碑文,碑文具體內容如下: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裔胄,後徙清河縣孔宋莊(現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武大郎居然是狀元

雖然是古文,但聰明的你肯定也看到了“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這句話,看慣了電視劇的我們可能覺得七品官員是個芝麻粒大的小官,其實不然,七品官員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市長。你想想要是你家哪個親戚是市長,無論你是學習還是辦事會不會方便很多,市長說句話誰還不照辦?所以,武大郎在當時的環境裡還是有一定的名望的。

不知道是不是《水滸傳》給人的印象太深刻,總覺得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醜陋。其實不然,據史料記載武大郎原名武植,清河縣武家那村人,身材高大,相貌不俗,聰明好學,知識淵博,高中狀元后,任山東陽穀縣縣令。後娶妻潘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潘金蓮。夫妻二人恩愛,育有四子。這與《水滸傳》中的形象完全兩樣,不僅沒有弒夫,倆人還琴瑟和絃,恩愛有佳!

那為什麼會有我們印象中的一幕呢?這其中有個故事:話說早年的武大郎家境貧寒,食不果腹,就在他無力支撐下去的時候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後來武大郎高中為官,而這位王姓同窗家境敗落,便來投奔武大郎,心想自己當年慷慨解囊,武大郎定能給自己一官半職某個好差事。

然而,武大郎剛正不阿為官清正廉明,只是好酒好菜伺候,並沒有給他安排任何職位。王姓同窗很是生氣,心想你武大郎也太不知感恩了,要不是當年我的資助,哪裡能有今日的你,越想越生氣,憤怒之下便不辭而別。為發洩心中怨恨,他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潘二人的各種醜事,極盡汙衊損毀二人的形象。這才有了世人眼中敗壞門風的潘金蓮與醜陋矮小悲慘的武大郎。

流言蜚語的力量是可怕的,原本官拜七品的狀元郎居然可以被醜話成賣燒餅的矮矬窮。其實想想武大郎並沒用錯,雖然你當年慷慨資助,但為官之事豈能因公徇私?這也一再提醒我們,交友需慎重啊,碰到王姓同窗這樣心胸狹窄的人,還是應該避而遠之!

如果這篇文章讓您閱讀愉快,別忘了點贊、關注、收藏、轉發哦,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