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人們總是習慣於讚頌勤,畢竟那是兌現天賦,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卻也過分地忽視了懶之於人類歷史、科技進步的意義。其實,懶才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原力——發明的根本源於懶,而科技進步就是將懶最大合理化。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人類的進步想必也離不開“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為了免於奔波勞累、提供通勤效率,他們相繼發明了馬車、火車、摩托車以及汽車等交通工具。而當汽車成為人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時,“懶漢們”又何嘗願意讓“懶”有止境呢?所以如你所見,懶得一直擔任汽車駕駛主體的他們為汽車帶來了自動駕駛技術,而在推動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也已然成為了汽車智能化的新標準,改變著汽車駕駛。

眼下,應急輔助(L0級)、部分駕駛輔助(L1級)、組合駕駛輔助(L2級)已被相繼普及至汽車產品,而2020年更是被視為自動駕駛發展的分水嶺:根據當前主流車企所制定的自動駕駛量產計劃,2020年是L3級自動駕駛的關鍵節點。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項原本打算走進現實的“PPT技術”依舊安詳地躺在大多數車企的PPT裡,當然這不包括長安汽車!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區別於“PPT發佈”,長安汽車用行動說話:一方面,作為智能化自動駕駛方面的領軍者,長安汽車積極地參與到了國內自動駕駛分級國家標準和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的制定,牽頭制定了於2020年3月9日報批公示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這是中國首個自動駕駛分級國家標準,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基礎類標準之一,將為我國後續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出臺提供支撐。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另一方面,拒絕紙上談兵,積極推動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落地,於2020年3月10日,由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親自上陣在重慶舉行以“未來科技,量產先行”為主題的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而演示車型為前不久完成全球首發的長安汽車全新序列“引力”產品——UNI-T。

“懶”的智慧

都說重慶是三流的路,二流的車,一流的司機。然而,這次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卻顛覆了這樣的傳統認知,變成了三流的路,一流的車以及不需要多少存在感的司機。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整趟體驗路線均為公共開放道路,涵蓋了上下坡路段、隧道路段以及顛簸路段等多種複雜路況,但長安汽車L3級自動駕駛量產系統卻展現出了出色的可靠性——

該系統採用了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可識別車輛駕駛環境中的車輛、行人、騎行車等目標和障礙物,並可感知駕駛員視野、疲勞等狀態,為駕駛體統提供依據。同時該系統可識別車道線、護欄、交通標識牌等信息,並結合高精度地圖和ADAS地圖的道路信息,最高可實時獲得8公里範圍內的道路信息,實現車道級高精定位和精準路徑規劃,保障準確性。

在車速低於40km/h的擁堵路段下,車輛可以做到真正的L3級自動駕駛,實現長時間脫腳、脫手、脫眼,直至系統提醒接管。若用戶在提醒後仍不接管,則執行風險緩解策略,減速停車。

在車輛自動駕駛過程中,系統將實現本車跟隨前車減速停車並重新啟動(停車3分鐘內,可自動跟隨前車起步)。此外,當相鄰車輛切入本車前方時,系統也會自動調節車輛車速,與切入車輛保持安全距離(包括並行時的橫向距離)。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在車速高於40km/h的非擁堵路段下,系統將保持對車輛的車速和轉向控制,提醒駕駛員恢復對前方道路環境的監視,在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確認駕駛員雙眼恢復監視後,保持在車道內平順行駛,並可實現安全過彎、自動限速、駕駛員觸發換道以及智慧推薦換道等功能。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在低速還是高速場景下,系統都會動態識別駕駛員狀態,從而更大程度地保障車輛駕駛安全。

懶,人類本性的一面,包括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等在內的人類革命性進步都是因為“懶”而推動的。但這種“懶”又區別於開車分神這種不安全的駕駛行為,這種“懶”的最大合理化讓我們有著更貼近未來的駕駛方式——長安汽車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在特定的場景下,能在保證駕乘人員、車輛安全的前提下,解放駕駛員的雙手、雙腳、雙眼,這不正是人類汽車發展過程中所追求的“懶”的智慧嗎?

“懶”的背後

但偷“懶”可是需要實力的,在長安汽車L3級自動駕駛技術讓駕駛員得以偷“懶”的背後,離不開長安汽車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智能化技術領域研發的投入以及強大的研發團隊。先來說說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方面:早在2009年,長安就已經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性,並開始了自動駕駛的整體佈局和規劃,並開始組建團隊,立項研究自動駕駛汽車,且在後續的不同階段都拿出了出色的“戰績”: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2016年4月,長安汽車睿騁無人駕駛汽車完成從重慶到北京的2000公里無人駕駛測試,實現中國首個長距離汽車無人駕駛;2018年8月,搭載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CS55成功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為自動駕駛技術開闢了新的應用場景;2018年11月,55臺長安汽車創下全球首次“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巡遊”吉尼斯世界記錄榮譽,充分驗證了長安汽車自動駕駛的穩定性和可靠性。2020年3月,長安完成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在智能化技術研發方面,2018年,長安汽車通過對智能化戰略升級,發佈了“北斗天樞計劃”智能化戰略。截止目前,在智能化技術領域,長安同樣碩果累累,實現了自主品牌的多個“第一”:加入美國智能汽車聯盟MTC第一個的中國品牌、自主品牌第一個發佈在線地圖、首家自主建設統一車載雲服務平臺的中國品牌等等。

此次長安汽車L3級自動駕駛技術量產體驗便是北斗天樞戰略又一重大成果落地,站在長安汽車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角度來看,意義重大,它進一步務實了長安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

至於研發團隊,早在2011年長安汽車就在底特律成立了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美國中心,並於2015年成立了智能化技術部。該智能化研究院美國中心集結了車輛控制技術專家林勤緯博士、自動駕駛主任工程師劉宇博士等頂級人才。

總結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唾棄“懶”,但回顧人類歷史,你又不得不承認“懶”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推動意義。身為汽車駕駛主體的我們是應該慶幸的,慶幸有像長安汽車這樣的“懶漢”存在,讓我們得以在開車時最大合理化地“偷懶”——解放雙手、雙腳、雙眼,體驗真正的L3級自動駕駛,讓我們的注意力可以從擁堵路況中得到解放,將擁堵工況下所浪費的時間重新歸還給自己。

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還需要更多“懶漢”出現

而對於整個中國汽車行業,長安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成功量產同樣是意義非凡的:它標誌著中國汽車真正從“駕駛輔助”進入到“自動駕駛”的新時代,而當L3級自動駕駛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它將給車輛保險等行業帶來鉅變的契機,推動中國道路、法規深度配合,為未來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務實基礎。

不過,自主品牌想要實現真正的“彎道超車”,還需要在L3級自動駕駛量產,甚至是完全自動駕駛的研發過程中跳出更多帶有偷“懶”思維的自主品牌出現,長安汽車已經做了第一個,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後來者……

PS:

受疫情影響,擁有近百年曆史的日內瓦車展只能因故取消,但在感慨之餘,我們又能窺探到一些令人欣慰的事實:疫情的“奇襲”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汽車營銷模式的轉型——從純線下向直播等線上營銷模式轉型。

而比起大眾、奔馳、寶馬等傳統汽車豪強,以長安汽車為首的自主品牌在這場轉型中表現得更為遊刃有餘,此次長安總裁直播親測L3級自動駕駛量產體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類似這樣的超越不也正是自主品牌實現“彎道超車”過程中所需要的嗎?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