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宋朝,宋朝是一個繼承了五代十國文化的朝代,共經歷了319年的歷史時間(公元960-公元1279年)。公元96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我們常常調侃的黃袍加身事件,但是在歷史時間的這一年,這件事是的確真實存在且發生的。

這一年,後周諸將發動了“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史記》:“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點檢為天子。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趙匡胤為帝后,有感於唐朝時期宦官專權與藩王割據的現象,再加上自己也是黃袍加身奪得的天下,於是他開始不信任武將與宦官,大肆重用文人士子。

這就使得在宋朝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宋朝時期,一個手握大權的二品大將在見到一個手無寸鐵的五品文官時,卻會低聲下氣的去討好,怎麼樣,是不是非常的不可思議,但是在宋朝時期,這種現象卻是這些達官貴人屢見不鮮的事,而這一切的導致者就是趙匡胤大肆重用文人的後果。

當然了,除了這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宋朝也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公元1125年,金兵南侵,一度攻陷了東京,造就北宋滅亡,隨後康王在南京上位,與金國達成協議,以秦嶺淮河為界,史稱這個時期的宋朝為南宋!

康王上位之後做了一件事,因為“靖康之恥”,這讓康王無時無刻不想報仇,他也的確付出了行動,與蒙古國合作滅金,因為這一關係,蒙古國滅金之後國力越發強大。

公元1279年,宋朝滅亡,開始了元朝時代。有意思的是在北宋期間有一女子,為劉氏,號稱與唐朝武媚娘智慧並排,但直到死時依然沒有當上皇帝,這不得不讓人疑惑不已!

一:獨攬大權且無政敵的劉娥未曾登基

成功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的,對於每個人定義的成功都不一樣。而對於劉娥這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奇女子來說,當上皇帝就是成功,但是很遺憾的是她並沒有成功,這不得不讓人遺憾,但是仔細觀察劉娥的一生後就會發現,劉娥的不成功也是在人的意料之中,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首先說一下劉娥,《宋史》評價劉娥:“當天聖、明道年間,天子年輕,母后臨朝稱制,而內外肅然,綱紀得以樹立,朝政沒有大的缺失,奸邪的人不能肆意妄為,是諫官用人得到的結果。”

可見劉娥是有大局觀並且有謀略的。但是劉娥是一個女子,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本就很低,即使劉娥貴為皇后也是有許多人瞧不起劉娥的。

宋朝的繁榮程度比之大唐盛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宋朝之所以如此繁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朝的歷代皇帝都將軍費用於民生了,雖然國家繁榮了,但是國家的實力卻也下降了,這也就導致劉娥手上沒有兵權,試問一頭沒有牙齒和爪子的老虎又有誰會去害怕呢?

這也就使得每每劉娥想要成為皇帝時總會有一堆大臣反對,而偏偏劉娥還沒有什麼辦法去應對,久而久之,劉娥成不了皇帝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當然,除了這些重要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小原因,這些原因與劉娥不能登基也有一定的關係。

二:劉娥沒有成為女皇帝的自身原因

1.不夠心狠。

這位宋朝皇后論智慧可以與唐朝時期的武媚娘相比,但唯一不足的是她不夠心狠。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善良與淳樸是讚美他們的意思,但有一類人除外,就是身份脫離了平民的這群人,用善良來誇讚他們無疑是最大的諷刺,而劉娥就是這類人。

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皇帝的位置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駕馭得了的,除了要有一定的智慧外,還要學會心狠。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君不見秦朝時期白起為了能打贏勝仗,坑殺了三十萬人,這也導致了後世之人對於白起的功過褒貶不一,但對於秦朝人民來說,白起就是軍神。

劉娥對於宋朝的貢獻非常巨大,當時的仁宗趙禎年歲還小,宋真宗去世之後,將朝廷交給了劉娥和當時宰相共同管理,史料記載“真宗崩,遺詔尊後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劉娥也沒有辜負自己的丈夫真宗皇帝的好意,將偌大一個帝朝打理得條條有理。

同時劉娥也在為自己登基做了準備,扳倒了宰相丁謂,扶持了自己的勢力,但是在劉娥準備登基時卻有許多人反對,劉娥限於當時的人情世故,並沒有對這些反對自己的人下手,這也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反對劉娥,最終劉娥的大勢已去,只能放棄皇位,最後就皇位讓與仁宗趙禎。

2.不懂把握時機

劉娥多次向世人展露出自己想要登基的慾望,曾穿上龍袍現身,雖遭到大臣的反對,卻也僅此而已。在此時劉娥應該讓自己培養的勢力為自己說話,但是劉娥沒有,放棄了這大好機會。

要知道,在給真宗皇帝修建陵墓時,宰相丁謂露出了破綻,劉娥已經貶黜了宰相丁謂,而且劉娥也趁著這個機會,貶黜了許多當時反對自己的中央大臣,且在此時培養了自己人,如魯宗道等中央官員。但是,劉娥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趁勢登基,反而在觀望剩餘大臣對自己登基是什麼態度。

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要知道在此時許多大臣看到宰相和其他人的下場,幾乎不敢明著反對。而劉娥在放棄了這次機會之後,在有次朝會之上,公然向大臣問怎麼看待武媚娘,大臣們的說法幾乎一致,認為是武媚娘才導致唐朝滅亡。

而劉娥將目光轉向了自己培養出來的魯宗道時,魯宗道卻也說:“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這讓劉娥滿腔怒火卻也無可奈何,於是劉娥也失去最後登基的希望。朝堂之上全是公然反對劉娥的聲音,而劉娥又不懂得培養支持自己登基的人,沒有平衡好這群中央大臣,最終朝堂一片反對的聲音。

三:劉娥沒有成為女皇帝的外界因素

如果知道了當時宋朝起源的背景後,卻也能明白劉娥沒有成為皇帝,一部分原因是在自己身上,但更多的是當時社會環境造成的。

1.趙匡胤的黃袍加身造成的後果

公元960年,一個名叫趙匡胤的將軍發動了兵變,這使得一個存活了319年的帝國出現了——宋朝。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知道了手握大權的將軍隨時可能改朝換代,於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拿到了當時所有的兵權。

但是趙匡胤拿到這些兵權之後,反而讓許多的士兵回家種田,讓當時本就不多的兵力越發下降。隨後趙匡胤將目光轉向了文人士子,在貶低武將地位的同時提高文人的地位。太宗在位時,文人大臣敢正面拉扯太宗皇帝的龍袍,史料記載“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

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而時候這位大臣不僅沒有罪,太宗反而誇獎了當時拉扯自己的的大臣。在這之後,這些文人大臣越發大膽。在當時民間的文人圈子裡,文人以公然詆譭皇帝為榮,因為事後自己的地位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還會被文人集團重視,這使得當時的文人競相追捧並且熱愛做這些事。

劉娥執掌天下後,這些文人越發不怕了,此時的皇帝是仁宗趙禎,劉娥只不過是代管的,等到趙禎長大後,劉娥的權利全都要交換給趙禎,而且不能在插手朝堂之事。本來這些文人的地位就非常之高,加上劉娥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鑑於此,這些文人又怎麼會怕劉娥呢?

而劉娥如果想要登基,除非將天下大部分文人處死才有可能成為皇帝,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劉娥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成為皇帝可謂是難上加難。

2.文人地位過高,側面劉太后與士大夫群體之間的權力博弈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文人的地位太高了,如果想要讓朝廷之上只出現一種聲音,

唯一的辦法就是手握兵權或者讓所有文人只聽從自己的命令,但很顯然劉娥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提升武將的地位。讓武將和文人相鬥,自己在從其中謀利。

可惜的是這種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武將的地位提不上來,文人反對劉娥的同時地位又太高,因此,劉娥基本上不可能登基成功。再加上古代對女子的偏見太大,種種原因加起來才是劉娥不能成為皇帝的最主要原因。

四:無力制衡

而在這一場劉娥與士大夫之間的博弈中,劉娥完敗,沒有制衡士大夫這個集團的力量,劉娥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劉娥雖與呂氏和武媚娘並排,卻還是差了許多。

獨攬大權的宋朝皇后劉娥,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但是前人的是非功過又怎麼會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的,也許劉娥也曾狠下心過,也許劉娥也曾經放棄過,但是又有誰能知道呢?這些是非功過百年之後都如同人死後一般,不會有誰記得!

就如同我們查看歷史時,看見宋朝只會記得“靖康之恥”,看見唐朝時只會記得“大唐盛世”。又有誰會記得宋朝才是歷代所有封建王朝中最繁華的朝代,宋朝在當時的GDP高達幾百億美元,就是大唐盛世也遠遠不及,但是所有人都只記得宋朝的“靖康之恥”。

這世上從不缺少美,我們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罷了。劉娥在當時雖然權傾天下,但她也是仁宗趙禎的母親,也許在劉娥想要登基的同時也會愧疚這本該屬於自己孩子的東西被自己搶走了,所以才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當然,這一切的真相已隨著劉娥的死亡被她帶走了,誰也不清楚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這群查看歷史的人,就像沿著貝殼向著沒有海水的地方走去,只是,在幾千年前,我們走過的地方也是被海水淹沒過的。

參考文獻:

《宋史》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