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導言:商朝末年,鬻熊扶持姬昌起兵滅商,以其火正陸終後裔八氏之一的身份成為了周朝的首席火師。之後的時間裡他用自己豐富的知識輔佐周朝壯大起來,周成王時期,皇室感念他的恩德,封他的曾孫熊繹為子爵,分封土地建立了楚國。此時的楚國只是西周的一個諸侯國之一,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楚國竟然成為了後來的春秋五霸之一。

從楚文王到楚莊王時期,楚國就確立了春秋霸主的地位,從一開始孱弱不堪的諸侯國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方王侯,這樣快速的發展得益於幾代楚王對自身軍事實力的保護以及不斷髮展。

深入骨髓的崇武觀念

楚國人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從鬻熊開始這個國家的子民都對周朝"中原正統"的身份沒有什麼認同感。這種強烈的文化獨立性和身份自豪,也使楚國人中尚武的思想越發流行。


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 以蠻夷身份自居,不認可中原禮制

楚國建國之初,周成王給予的封地即偏遠又貧瘠,周邊還有一些時常動亂的部族存在,封地之內貧窮到連祭祀的用品都拿不出來,逼得一代王孫靠偷盜才行了祭祀祖先的儀式。這樣的經歷使楚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動過真正對周臣服的心思。

在周王朝勢力沉浮的時期,楚國時常試圖推翻周朝。熊渠以"蠻夷"自居起兵討伐周厲王,春秋初年楚國向江漢大舉進軍,之後更是自立為王徹底和周王朝決裂。楚國的發展基本建立在不斷的軍事行動上,這就造成了楚國人對武力的崇拜。

  • 國民崇拜勇士,以能征善戰為榮

前文提到周朝雖然分封了楚國,卻一方面鄙視楚國的貧瘠,將其排除在上層階級之外,另一方面又擔心楚國壯大之後會對自己形成不利,所以經常要以各種理由進行掠奪。

所以楚國國民自身的團結意識十分強烈,並且願意通過戰爭來獲取生存的資源。


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楚國國民普遍敬重英雄,極為偏愛那些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而對於打仗輸了的那些人,不管是什麼樣的身份都會受到非議甚至指責。楚文王時期出兵親自征討巴地,不慎大敗,一個守城的小吏看到王師回朝,因為不齒他們的失敗拒絕開城,不得已之下楚文王只能重又回頭征討黃大勝之後才能順利進入城門。楚國人對武勇的追求,已經超越了對階級的認知。

  • 楚國國君以身作則,氏族百姓上下齊心

楚國在春秋時期一共經歷了十三位楚王,其中的十一位在軍事方面都有極為可觀的成就。楚武王行軍之時猝死,楚昭王在討伐吳國的時候戰死,楚共王恥於自己任上失誤損害了楚國勢力,就要給自己安上惡名,楚康王僅僅因為一連五年沒有率軍出戰就覺得無言面見先祖。楚國國君對軍事實力的渴望,以及作戰悍不畏死的品格在中國古代史上都屬罕見。

楚國的國民因為強大的文化獨立性,還保留著對國君的崇拜。這樣的向心力使他們也凝聚成為了楚國最堅強的後盾。從部落民時代的資源掠奪,到後期奴隸社會靠戰爭獲取生存所需,勝利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牢牢紮根在了楚民的內心。全民範圍的悍不畏死也是創造楚國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

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獨有特色的軍事體制

在軍事體制方面楚國國君參照國情,制定了一套與周天子所規定的制度不盡相同的管理體系。

首先在編制方面,楚國擁有遠超出自己實際地位的龐大軍隊。史料記載在公元前706年,楚國的軍隊總數就已經達到了七千五百人,這樣的編制在當時諸侯國人口基數來講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

其次在兵種方面,楚國基於龐大的軍隊數量有條件建立起多種兵種支撐不同的戰鬥地形需要。除了車兵以外,楚國還建立了用於水上作戰的"舟師",專門的少數民族軍隊"蠻軍",甚至在剛剛攻打下來的地區還會就地組建地方軍來進行管理。這樣的多兵種配合作戰模式不僅給了楚國更強大的機動性,還能夠將編制不斷擴大,在不影響主力軍資源的情況下覆蓋更多的面積,做到了軍事力量的重點防控和合理分配。


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最後,在軍事權力方面,楚國奉行嚴格的中央集權制度。楚國國君擁有軍隊的調遣權、軍事將領的任免權和兵賦的徵管權。這三項權利只能為楚國國君所有,將領無權質疑國君的選擇。建立在國民對國君的信任基礎上,這樣一刀切的政策可以保證地方軍不會輕易背叛,中央的軍隊也能如臂使指不必擔心指揮不力。

富有“心機”的戰略

在戰略戰術上,楚國的整體作戰方針偏好向北方擴張。楚國的領導者非常擅長審時度勢,會根據各個時期地方上不同的實力變化來對總體戰略進行調整,並不會一條路走到黑。

  • 擅長利用國家間的矛盾來把握進攻時機

楚國的國君,從小就會受到良好的軍事素養培育,所以在掌握時機方面常常能先人一步。春秋初年,楚國進軍漢東的時候遇到強敵隨國阻攔,當時隨國國內有奸佞陷害忠良,形勢混亂。楚將趁勢大舉進攻,果然得勝而還。公元前684年進攻蔡的時候也是抓住蔡息兩國產生矛盾的時機,一舉攻破都城,俘虜蔡候。

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 善於保存實力,作戰風格避重就輕

從楚國建國開始,國君就十分明白保存實力的重要性。先是初代楚王熊繹對周朝的虛與委蛇,後又有熊渠自請削爵保住了楚國根基,楚國的領導者在自我審視方面都非常出色。公元前632年楚成王與晉軍決戰大敗,楚成王自知力有不逮,便果斷領兵東去,選擇了實力相對較弱的一些國家進行討伐,一段時間之後實力更勝從前。

  • 詐計百出,迷惑敵人

在楚國吞併周邊國家的征戰過程中,他們也總結出了一套用一些假象迷惑對方,等敵軍守備最鬆懈的時候再一舉進攻的作戰模式。公元前639年楚國籌備對宋國的戰爭,當時的實力對比,楚國要遠遠強於宋國,但是在察覺楚國入主中原的欲圖之後選擇了暫時示弱。先是接受宋國封侯結盟的要求,約定在盂簽訂盟約,宋襄公不疑有他前來赴盟,卻被早早埋伏好的楚軍俘虜,宋國的爭霸大業就此斷送。

  • 慣於主動出擊,以優勢兵力對抗敵方

楚國軍隊龐大的編制和中央結合地方的特殊軍備體系為楚國的作戰行動帶來了極大的先天優勢。在攻討一地的過程中,楚國不僅可以按照交戰的地形來制定出戰方針,還可以隨時集結地方守軍進行大兵團作戰。比如城濮之戰、鄴城之戰兩場戰爭,楚軍不僅集結了優勢軍力,還率先向敵軍發起進攻,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從一個小邦躍居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是如何通過軍事逆襲轉身的?

  • 兵貴神速,作戰力MAX

兵法上大多都會提到作戰和行軍的速度,楚軍在行軍打仗時就非常注重效率。不僅慣用急行軍奔襲,還時常根據地形佈置突擊戰術,敵軍往往還沒能結成防禦態勢就已經被衝散。比如在對晉軍的作戰之中,楚軍先是掌握了晉軍內部出現分歧這一情報,然後抓住時機迅速集結兵力進行突擊,果然一舉得勝。

結語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楚國的建立是在敵人環伺,中央忌憚的環境下的。為了帶領國家發展,楚國走出了一條自主性極強的軍事道路,並且領導者懂得審時度勢,不會因為受辱或被看輕而耿耿於懷。楚人能夠在春秋混亂的環境中博出生天,領導人的遠見是決定性因素,再加上優越的軍事力量,和國內尚武風氣凝結成的強大力量,三者結合在一起,成就了楚國的一代霸主地位。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三代的帝王師:鬻子

李守奎. 論《楚居》中季連與鬻熊事蹟的傳說特徵

《清華簡·楚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