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本文以瓜岛战役时美日两方装备对比

  1. 日本步兵标准班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2.38式步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三八式步枪是在三十年式6.5毫米步枪的基础上以及友坂成章(Arisaka)大佐的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的炮兵工厂,由南部麒次郎(Nambu)少佐改进设计完成的一款制式军用步枪。它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并开始生产,是二战中日本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步兵武器,一直被使用到二战结束。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运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的“三八式”字样,所以它在中国以“三八大盖”这一俗称而为人所熟知。

3.南部14式手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南部十四式手枪是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础而设计出来的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8×22mm南部手枪弹。

此枪设计者为南部麒次郎大佐,外形几乎模仿德国鲁格P08式手枪。但设计得比较失败,比如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卡壳频繁,由于弹匣卡笋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射击时弹夹易脱落,容易走火。距离一远子弹就乱飞,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这实在一款设计得糟糕的手枪。

4.大正11式轻机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考虑到连发情况下枪管的寿命,使用的是减装药的机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

5.97式手榴弹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97式是二战中日军使用最广泛的手榴弹,原因就是工艺下降直接使之能够大规模量产,取消单独加工的定心环而采用直接铸造的方式,但唯一不足的就是,97式因此无法使用掷弹筒发射,只能依靠枪挂榴弹与手投。

6.89式掷弹筒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50毫米,全炮长431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4.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宽67毫米,重2公斤,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7.92式重机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92式重机枪是日本军队在二战中最有名的重机枪,以哈奇开斯机枪为蓝图,推出了此枪,该枪身和枪管布满散热片,使用精度更高的7.7mm枪弹,射速每分钟500发,战场上威力极大。

92式重量为空枪27.6 公斤,枪架27.7 公斤,合55.3 公斤。92式比原型法国哈奇开斯机枪加重的部分主要是散热片以便加强持续作战能力,以及为了提高精度而加重枪机使得射速降低同时重心稳定,这也无可责怪,日军试射时射手在二百米上上靶率为七成。


1.美军标准步兵班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瓜岛战役初一个大约12人的美军步兵班,其武器配置如下:班长配备1支20/30发弹匣供弹的M-1汤姆逊冲锋枪,1挺20发弹匣供弹装上两脚架充当轻机枪使用的M-1918A1/A2勃朗宁自动步枪,10支5发弹仓供弹的M-1903式春田步枪

2.M-1903春田步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春田狙击步枪,也许这个名字最容易被误解为日本名字,但实际上它是美国春田兵工厂生产的,因为其英文单词是“Springfield”,意思为“春天的田野”,和日本没有任何关系。春田步枪有很多衍生型号。(日本的是村田步枪)

3.M1911手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柯尔特M1911A1式11.43mm自动手枪是世界最著名的手枪之一,曾经被许多国家军队采用。M1911式是根据勃朗宁设计的M1905式手枪,在1911年定型为M1911式。1923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对枪进行了改进,取名M1911A1式,1926年正式列装。

4.汤姆逊M1928冲锋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汤普森冲锋枪由美国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在1910年代结束时设计,并由美国陆军军械部小武器部队主任约翰·T·汤普森准将自己的枪械公司Auto-Ordnance Corporation来担任生产工作。M1919研制成功后,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装备了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为盟国军队所使用。二战期间,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产

5.MARK II手榴弹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在二战期间,美军装备了多种型号的手榴弹,但最普遍和实用的的型号是MARK II手榴弹。

6.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宁轻机枪(BAR)由美军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并且二战中该枪仍在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该枪在研制时的初衷是作为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但是由于使用的是全尺寸的步枪弹造成枪的重量和后坐力太大。无奈,美军只能将其作为班用火力支援武器使用。这反而弥补了1917式和汤姆逊M1之间的火力空档——前者威力大但重量也不小,要两人编组使用(一人扛枪,一人拿子弹);后者的重量小但火力持续性和威力小。与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两种型号的勃朗宁机枪都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电影中,你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该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来减少枪管的过热。

7.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

二战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日步兵装备对比

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是一种水冷式重机枪,由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口径.30-06(7.62mm),发射7.62×63mm弹药,枪管外套有容量3.3L水的套筒,用于冷却枪管。

这就是瓜岛战役时美日两方的火力对比个人感觉在火力持久方面美军更胜一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