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給的毒酒本該喪命,為何卻沒被毒死?

用戶3708573094


這件事史書有載: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在玄武門之變前,一次李建成邀請李世民等過府飲宴,在酒中下毒打算毒殺二弟李世民,李世民喝後胸口大痛,連連吐血約有數升之多,心知不妙,便在其遠房叔父淮安南李神通的攙扶下回秦王府。

類似這樣的事還有,李淵在長安南面建設了獵場狩獵,以示身居高位者不忘武備,一次,父子四人帶同文臣武將出獵,大家騎馬射獵,角逐勝負,不知怎麼的李世民與李建成又交鋒上了,李建成早前獲得一匹胡馬,生得壯健喜人,但野性難馴,喜歡尥蹶子,李建成就故意把這馬送給李世民,李世民騎上去跑了一段路,忽然這馬性子就起來了,尥起後蹶要顛下李世民,李世民躍身而起,跳到數步以外站穩,如此三次後才作罷。李世民就對身邊的宇文化及說,這是太子想要謀害我啊!這席話的推理簡單粗暴,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說這話,不能證明太子有害他的心,反而證明李世民有提防其長兄的心。(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反觀本題所說的李建成要毒殺李世民,也只是一面之辭,沒有其他有力人證物證,而吐血的事,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據現代醫學證明,酒後吐血除了被人下毒,還有二種原因,第一,其人有慢性潰瘍病史,酒精刺激胃壁細胞大量分泌胃酸,加重潰瘍,形成粘膜破裂出血。第二種可能性就是長期飲酒,形成酒精肝肝硬化,肝硬化會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現破裂,導致大出血,但這種情況百死難生,不符合李世民後來生龍活虎的情況。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李建成沒有下毒,是其弟栽贓。試想,在自己的宴席上毒死最具威脅的二弟,事後李淵問起,如何脫身?也太笨拙了。事情和送馬類似,既小兒科卻有大作用,就是對史書和後世的影響,表明李建成一直想殺李世民,只是真龍天子殺不死,為李世民的殺兄迫父上位進行迂迴辯護。而提及的見證人只有李神通,從後來李世民上位,調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時,李神通以功勳大而沒有調降,常敗將軍李神通有啥功勳可比李孝恭等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還有另一個佐證,在玄武門之變前夕,潛伏在太子府的率更丞王晊來秦王府密報說太子齊王打算在出徵前在昆明池殺死李世民,然後上報李淵說是暴病身亡。這事也可疑,試想,太子率更丞只是率更吏的副官,不過從七品,從哪裡能得知這些內幕機密?而徵調秦王府麾下猛將出徵,卻在餞行時要刺殺李世民,這不是在找死嗎?當隨軍將領們全部是木頭人?關於唐朝記載的李世民兄弟的史書,司馬光也很懷疑,

說“按建成元吉雖為頑愚,既為太宗所誅,史臣不能無抑揚誣諱之辭”。

南方鵬


在唐朝史料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某一天,秦王李世民在參加他哥哥,當朝的太子李建成舉行的宴會後,回到家中感覺到腹中不適,他的老婆讓他催吐,才知道自己被下了毒。這個小故事雖然版本細節在不同記載中有所不同,但李建成下毒,或者說有下毒嫌疑這件事,卻沒有太多爭議。

但到了現代,很多觀點對這件事產生了一些懷疑。其中最大的疑點就是,如果李建成有機會毒殺李世民,那為什麼李世民還能通過嘔吐解毒,這不是放虎歸山嗎?因為這個值得玩味的疑點,讓人們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而我們翻開史料卻發現了另一個細節,就是李世民曾經想要看起居注,卻被房玄齡拒絕。雖然在史料上記載中,李世民並沒有篡改史料的記錄,只能算是一種未遂或者是可能,但因為這個細節,也讓很多人認為,如果李世民有這樣的想法,那麼,下毒事件,是不是虛構出來的呢?

這個問題,似乎和薛定諤的貓很類似,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因為存在和不存在的概率都是一樣的。但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首先,咱們說一下存在的可能,這種可能也只是一種可能罷了,因為大量的史料記載了這件事的存在,如果想要證明不存在,沒有足夠的證據,只能通過一些邏輯推理,但這種邏輯推理沒有證據的支持,是沒有力度的。

從邏輯推理上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已經背上了殺害兄弟,逼迫父親的惡名,那麼,既然惡名已經鑄造,汙點已經形成,如何減少這樣的汙點呢?唯一一個辦法就是證明,玄武門之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而李世民始終是一個受害者,於是李建成必須以一個加害者的形象出現。

看似嚴絲合縫的邏輯推理背後,卻有一個巨大漏洞,那就是,加害者形象,為什麼非要靠下毒來塑造?歷史記錄中,太子黨和秦王黨的明爭暗鬥,已經擺在了明面上,太子黨削弱排擠秦王手下的人,明眼人都能看到。也就是說,李世民已經是受害者,為什麼要畫蛇添足?

另一個漏洞就是,很多人都感覺到疑點,那麼,這個故事必然是漏洞百出,以李世民的智商,怎麼可能把一個漏洞百出,讓人懷疑的故事擺出來,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於是,這個嚴絲合縫的邏輯本身,就是一種不合邏輯的主觀臆斷。當我們被所謂的邏輯誤導之後,就會忽視邏輯本身的漏洞。於是,事情從存在和不存在,變成了存在,但可能與事實不符的問題。

那麼,我們就必須再次進行分析,事實到底有那些不符之處?

我們從疑點進行分析,那就是,李世民中毒但沒有死?這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如果李建成有了下毒的行為,可以倒推出下毒的動機,既然李建成下毒,那麼,他的動機一定是想讓李世民死,但李世民沒有死,所以,動機就說不通,行為也就顯得不合常理。

這種邏輯,的確沒有太多問題,但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很明顯。那就是殺人的手法問題。

受到電視劇和小說的影響,我們想當然的覺得,一個人中毒一定是七竅出血,或者一口老血噴出,然後一命嗚呼。如果發現下毒,不是銀針變黑,就是酒水灑在磚上,泛起一陣青煙。感覺就像武大郎喝藥一樣,感覺五內俱焚,痛苦死去。

古代一些劇毒,的確有很厲害的功效,但我們需要考慮,怎麼殺人,不容易被發現。太子黨和秦王黨鬥得不可開交,但始終是勢均力敵,誰也不能一口把對方吃掉,在這種狀態下,如果真的一下子把李世民毒死,李世民手下的人,一定會難以控制,到時候結果無法想象。

所以,李建成下毒,只能用慢藥,也就是慢性毒藥,可以是半年,可以是一年,最好是讓李世民在別人看來是病死的,這種正常死亡,誰也不會想到是李建成的手段,那麼,造成的影響就會降低到最低。這是一個成熟的陰謀家需要有的素質。也是最符合事實的一種推測。

那麼,這個問題,就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答案,李世民沒有死,一方面,李世民本身十分警惕,他一直對自己的哥哥有所防備,因此,可以在感覺不適的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來避免受到毒藥傷害。

另一方面,李建成也不想讓李世民在吃完飯就斃命,這樣傻子都能想到,是自己的把戲,因此,他下的毒並不重,也不多,對身體傷害很小。

因為李世民的警惕,所以,他可以第一時間避免毒藥傷害,因為李建成的謹慎,所以,不敢下劇毒。而下毒事件的背後,是秦王黨和太子黨的明爭暗鬥,也意味著這是一場勢均力敵、誰也沒有把握戰勝對方的拉鋸戰。


小小嬴政


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設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請之列。想到要見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人,李世民心裡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絕,只得赴宴。席間,李世民一杯酒下肚,不過片刻,就覺腹痛難忍,然後口吐鮮血,數升乃止。眾人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常敗將軍李神通急忙攙扶起李世民,架著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稟明瞭皇上李淵。

李淵帶著御醫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兒子大為心痛,好在御醫檢查過之後表示並無大礙,之前已經把毒藥吐得差不多了,所以並沒有傷及李世民。李淵問明事情的經過後,給李建成下達了敕令:秦王不能飲酒,以後不可以夜聚。

這件事在兩唐書和《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這裡貼上《舊唐書》中的記載:

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事情到這裡已經沒有李建成什麼事了,之後李淵又對李世民說:“當初晉陽起兵是你的主意,後來克定天下又都是你的功勞,我本來想讓你做太子,但是你推辭不就。現在建成已經做了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廢黜,要不你還是回到洛陽吧,在那裡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漢朝時期梁王的故事。”(題外話:這段話很有問題,晉陽起兵實際上李淵主導的,而李建成成為太子也是沿用的嫡長子繼承製,並不是隨意廢立的,這究竟是李淵的違心話還是後來編造的,就很難說了。)

但是李世民以不忍遠離膝下而哭著拒絕了,李淵又表示沒事的,我想你了就去見你,長安和洛陽又不是離得多遠,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但是後來李建成知道後橫加阻攔,李世民最終沒有去成。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李世民喝鴆酒這件事,真是處處透著詭異。最有可能下毒的會是誰呢?這個可能不好說,但最不可能的一定是李建成。李建成請家宴,無論目的如何,他都不希望李世民在宴會上出什麼事,因為第一責任人就是他,而他有這麼蠢嗎?顯然沒有,他做太子多年,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他真的在宴會上毒死李世民,那麼他目前擁有的一切可能就都沒有了,至少太子之位一定會讓出去的。我們看李淵對這件事的處理,雖然是責怪了李建成,但完全沒有給予任何處罰,這說明李淵知道李建成是無辜的。

那麼如果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是真的,還有兩個人的嫌疑最大,一個是李元吉,另一個就是李世民。為什麼說李元吉嫌疑很大,因為如果他給李世民下毒,很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一點,這個毒對李世民居然沒有什麼用,說明這個毒本身毒性就不怎麼大,李元吉很可能並沒有真想要李世民的命,他只想得到太子之位。

當然,李世民的嫌疑也很大,那麼,李世民演這麼一齣戲為的是什麼呢?上文說了,李淵讓李世民到洛陽去。這就是李世民的目的,他最初並沒有想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而只是希望到洛陽自己的根據地去,然後在那裡他就有了和李建成爭儲的資本,而不是困在京城等著李建成把他的團隊都調離。所以他來了這一出,藉著李建成的宴會,自己給自己下毒,讓李淵知道他們兄弟之間已經不可調和了,逼著李淵做決定。李淵後來的決定正合李世民的意。但是李建成卻不肯房李世民去洛陽。

最終,李世民的團隊不得不尋找另一種方式奪權,那就是直接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當然李世民喝毒酒這件事也可能是並不存在的。真真假假也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確實是一代明君,開啟了貞觀之治,帶領大唐帝國走向繁盛。


尚宮女史


看來回答的人都沒有經驗。在古代中醫是非常懂得科學的,我現在用科學的方法解釋一下:李世民在赴宴之前已經懷疑李建成會對自己下毒,所以他會事先服下“動物的鮮血”。

目的一,是解毒,因為鮮血中有大量的鐵離子,與砒霜中的砷離子形成競爭胃壁上的靶位,即使中毒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如果下毒就能起到預防作用;

目的二,如果李建成沒有下毒,那麼現場吐出鮮血,就可以栽贓李建成,而且動物的血喝下2-3升不成問題,如果是自己的血,吐2-3升必死無疑。

除此之外,僅僅喝下鮮血還不行,萬一李建成下的砒霜很大,他是沒有辦法吐出來的,仍然有死亡的概率,“嘔吐”不是你想吐就能吐的,在喝下酒之前,他必須事先服用“雄黃5分”和“雌黃4分”,還有牛黃5分,急性子1錢,冰片5分,這五種藥在一起組成“霹靂散”,最強的催吐藥。服用半小時之後,胃裡的動物血,就會噴薄而出,不管酒是否有毒,都不會有分毫的傷害,因為此時的胃壁一丁點的毒也不會吸收,回去之後在喝一些清水洗洗胃,這樣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作為帝王,未來的九五至尊 ,沒有這點手段怎麼能混得下去呢?


研究了幾十年了,不要質疑我的正確性,絕對萬無一失。這就是吐血而去不死的原因。


萬綠叢中一瓢蟲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給的毒酒本該喪命,為何卻沒被毒死?真相當然是李建成壓根沒想殺李世民,或者說他不敢殺李世民、

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地位、實力對比

李世民我們已經相當熟悉,但他除了是一代明君之外,也是一個會親自跟進和查看史書進度的人,這就說明恐怕在在他的人生中有些人生汙點被掩蓋了。其次,這樣的舉動說明李建成恐怕也不像史書上一樣無能和貪圖享樂。

綜合從李淵起兵到玄武門之變的期間的歷史,李建成的才能應該不在李世民之下,所以他的身邊才能集中了像魏徵這樣的一批能人名將!此時的李建成是正兒八經的太子,手下的能人不比李世民少,在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下,可以說佔盡先機。

那麼,這樣的李建成,沒有理由一定要殺了李世民,因為他是領先的,李世民是屬於一個挑戰者的位置,李建成沒必要冒著大風險和揹負兄弟相殘的罵名去殺李世民,該著急的是李世民。

二.李建成給的毒酒,極可能是一次試探和警告

面對李世民的咄咄逼人,李建成肯定也是惱怒的,但正像上面分析的,李建成肯定不會打先手牌,他即使要除掉李世民也會考慮設一個陷阱引誘李世民出手,從而光明正大的除掉李世民。

但李世民也不是善茬啊,怎麼逼他出手呢?一定要逼到他不得不出手或者直接讓他怕的從此不敢和自己作對!於是這樣一個毒酒計劃上線了,李世民當然不能被毒死,但必須給足教訓,所以控制好量,讓李世民又驚又怕!

回到家的李世民果然吐血,但沒有死,這堅定了李世民的奪權篡位的決心。

三.事情發展到這裡李建成都是主動的,可惜最後被李世民的表演矇蔽雙眼

毒酒事件後,李世民假裝重病不出,讓李建成錯誤的判斷了了局勢,以為李世民已經徹底放棄對皇位的爭奪,於是開始放鬆警惕,最後李世民通過自己在軍方的力量和層層設計,成功誅殺李建成於玄武門!

四.李建成死於心慈手軟和過多的政治考慮

李建成無疑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但在與自己親弟弟的政治鬥爭裡還是犯了大忌,第一是想的太多,過多的考慮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民間口碑從而一次次猶豫,失去除掉李世民的機會;第二是心軟,已經毒酒都給李世民喝了,卻又不下死手,妄想讓李世民知難而退,最後落得個身死下場。


歷史密探零零壹


李世民喝毒酒沒有死一事在當時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得知李世民沒有死後大驚失色,甚至覺得這是上天都在幫助李世民。


李世民喝下毒酒之後有什麼症狀呢?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在喝下毒酒之後頭腦混混欲墜,緊接著就伴隨著心腹劇痛的症狀,李世民甚至還多次吐血,大有一副命不久矣的症狀,但令人不解的是,李世民非但沒有死,反而痊癒了。

據說,李建成給李世民喝的是鴆酒

這裡所說的鴆是傳說中一種劇毒的大鳥,相傳只要用它的羽毛在酒裡稍微過一下,酒裡面就會出現劇毒,人只要喝了鴆酒就會立馬就死。因此鴆酒的毒性也被眾人所知。


按照這麼說的話,李世民應該當場暴斃而死,為什麼李世民沒有死呢?我個人懷疑李建成給李世民喝的不是真的鴆酒,而是別的毒藥合成的毒酒。

當時的李淵還是實際統治者,假如李世民死在了李建成手上,估計李淵肯定饒不了他,這可能也是李建成沒有下劇毒的一個原因

李建成當時只是太子,國家大權掌握在李淵手上。李建成要是讓李世民在喝毒酒暴斃而死,李淵肯定不會放過李建成。後來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一方面控制了李淵的出行,另一方面也是佔據了輿論的主導地位。李建成在沒有控制李淵的情況下貿然毒死李世民,肯定會招來李淵的報復。



除此之外,難道李元吉跟李建成就沒有利益衝突嗎?

我們要知道這兩人是為了共同對付李世民而走到一起的,假如李建成毒死了李世民,而自己也遭到了李淵的報復,那麼這樣一來李元吉不就漁翁得利了嗎,這是他不能忍受的。

所以綜上所述,由於李建成瞻前顧後,所以沒把握好下毒劑量,才讓李世民喝下毒酒逃過一劫。


湯姆貓談歷史


李建成給李世民下毒這事,新舊唐書都有記載。

(李建成)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
——《舊唐書·隱太子李建成傳》

按現有的歷史記載,李建成的形象就是對李世民步步緊逼,一直欺壓,最後李世民忍無可忍,其而反擊。這裡面肯定有唐太宗美化自己的成分,但你要具體到哪一件事是編出來抹黑李建成的,那還真不好說,因為別無旁證。

古代生產力有限,毒藥的效果不一定都那麼強烈。服毒不死是有可能的。這樣的例子不少。

時籓鎮多興於盜賊,橫放莫能制,權綱漼弛。支詳在徐州,引散騎常侍李損子凝吉為佐,會牙將時溥逐詳而取節度,溥為饔幹所毒,不死,或讒凝吉為詳報仇者,溥怒殺之。
——《新唐書·蕭遘傳》


巡按陝西。稅監梁永輦私物於畿輔,役人馬甚眾。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

——《明史·餘懋衡傳》


十二月,賊梯城入,兵潰,有齡服毒不死,縊於閣,秀成見之,為具棺殮焉。
——《清史稿·王有齡傳》


所以這事吧,你要說是編的,有可能。你要說是真的,也完全可以是真的。

沒準人家李世民就是身體好呢?

哦,對了,李世民作為一個經常親身衝陣,上場殺敵的武將,他身體好應該是必然事件……


北門猿






125878215蜂獾


正所謂成王敗寇,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有關李建成以毒酒加害李世民一事,雖然在《舊唐書》、《新唐書》以及《資治通鑑》中均有記載。但一千多年前的唐初,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呢,那就見仁見智了。

首先,如果按正史記載,李建成擺下鴻門宴毒害李世民是確有其事。那麼,這其中就有不少不合邏輯的地方。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中記載:“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

而在另外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兩部史書中,也有相似的記載。都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合計,想要以鴆毒毒害秦王李世民。然而,李世民雖然中毒,但可能是中毒不深,所以吐血數升,卻沒死掉。

那麼問題來了,自古以來皇權鬥爭都是極其殘酷的。如果李建成真的下決心要毒殺李世民,那麼他怎麼可能會讓李世民活著離開太子府呢,哪怕現場毒不死李世民,那也絕對不會讓李神通將李世民安全的帶回西宮。

再說,李建成要想毒殺李世民,也不應該在自己的太子府中動手,這豈不太明顯了麼?這樣做不管最終能否將李世民毒殺,事後李建成都必將遭至李淵的責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虎相爭,到頭來卻便宜了李元吉。需知道,李元吉這個人雖說是依附李建成的,但他自己也是狼子野心的。

《新唐書》記載,李元吉曾對手底下的人說:“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而李建成怎麼說也是久經政治歷練,這點利益權衡,他是不可能不考慮到的。因此,李建成在自己府中設宴,企圖鴆毒李世民這事,顯然也些不合邏輯。

其次,我們從史書的其他一些片言隻語中,也能發現前後矛盾之處。

《舊唐書》中記載,李建成毒殺李世民這條計,是魏徵所提的,最後李建成採納了他的計謀。然而,李建成被誅殺後,李世民俘獲魏徵時,他卻嘆息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從魏徵這番話中,我們其實大概可以推敲到,李建成並沒有聽從魏徵的意見,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所以,玄武門之變後,魏徵才會發出如此哀嘆。

綜上所述,李建成設宴毒害李世民一事,很可能是李世民當上皇帝后,有意抹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目的就是為自己弒兄誅弟找一個合理的藉口和理由罷了。而真實的歷史上,很可能並無此事。



這些歷史要讀


李世民中毒但沒有死?這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如果李建成有了下毒的行為,可以倒推出下毒的動機,既然李建成下毒,那麼,他的動機一定是想讓李世民死,但李世民沒有死,所以,動機就說不通,行為也就顯得不合常理。這個問題,就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答案,李世民沒有死,一方面,李世民本身十分警惕,他一直對自己的哥哥有所防備,因此,可以在感覺不適的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來避免受到毒藥傷害。另一方面,李建成也不想讓李世民在吃完飯就斃命,這樣傻子都能想到,是自己的把戲,因此,他下的毒並不重,也不多,對身體傷害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