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长久以来,坊间总有观点认为合资车减配,但一直没有实锤,直到中保研横空出世,进行了一连串的碰撞测试,才有力的验证了合资车大范围减配这件事情。减配,顾名思义就是偷工减料,通过对工艺的削减和对材料的降级,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要注意的是,减配和简配是两个概念,简配是指对配置的减少,一般不涉及工艺和材料。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从国产帕萨特A柱弯折90度,到国产奔驰E级四门两盖“铝换钢”,再到国产思域B柱断裂,都无疑是合资品牌减配强有力的证据。刚刚入华的特斯拉也学起了减配,随车清单上的整车控制器的规格为HW3.0,而车主发现实际列装却是低一级别的HW2.5。


2018年4月,特斯拉股价遭遇腰斩,同一年,中国取消了合资车企的股比限制,让特斯拉有机会在中国建厂。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过程中,中国不仅给予了上百亿的低息贷款,还帮它一年就建成了工厂,可一系列的帮助和扶持,换来的却是特斯拉的恩将仇报,更让人气愤的是,马斯克表示拒绝道歉,这是对中国消费者赤裸裸的歧视。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当然,要说起国内合资车减配的鼻祖,还得请出大众。大众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的确是带着诚意来的,80年代的普桑,上山下乡无所不能,质量杠杠的。但是反观现在的大众,TSI发动机烧机油、DSG变速箱故障率高、速腾断后轴、帕萨特折A柱······


在2012年之前,大众宝来这款车是配备有后防撞钢梁的,但在之后的改款车型上,后防撞钢梁消失了,变成了塑料泡沫。防撞钢梁是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的U形槽,与车架纵梁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防撞钢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的重要安全装置,但这项关乎安全的配置却被大众减掉了。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相比大众在车身材料强度和安全配置上的减配,奔驰“铝换钢”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德系车减配猖獗,日系也不消停。东风本田INSPIRE的碰撞测试成绩刚公布不久,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两个项目,INSPIRE得到的评价都是M(一般),这对一款B级车来说无疑是不合格的。


其实INSPIRE的兄弟雅阁国产后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配,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雅阁的成绩都为A(良好),但美国的雅阁在IIHS的碰撞测试中成绩为G(优秀),差距明显。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为什么合资品牌一进入中国就开始减配呢?这得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汽车的强制法规说起。在欧盟,一辆车要想上市销售,必须强制标配ESP、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胎压检测、日间行车灯、倒车影像等11项安全配置,而美国则强制要求汽车必须标配ESP、胎压监测、倒车影像、侧气囊等安全配置。而到了国内,只强制标配了ABS、示宽灯、后雾灯、安全带,今年才加入了胎压监测,可以说我国的强制标准给了各大车企可乘之机。


合资车减配,是谁行的“方便”?


除了法规的要求太低,消费者选车的喜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人戏称中国消费者选车的三大件是“天窗、皮座椅、中控大屏”,有了这几样东西开出去才算有面子”。但很少有消费者会关心有没有标配ESP,主动刹车是单摄像头还是双摄像头,后排座椅靠背有没有钢板。即便是帕萨特在中保研拿下了倒数的碰撞成绩,刚过去的1月份还是卖出了一万三千多辆,国产合资车减配,消费者真的是无辜的吗?


造车是有成本的,大多数车企都会“因地制宜”,在当地寻找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对于国内的合资车来说,法律的低要求和消费者的纵容,让他们敢于用降低车辆安全性的做法换取更低的生产成本,在批评车企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对我们的汽车法律法规和消费习惯做出反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