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本文數據告訴你詳細事實背景:現在大型養殖場配種之前都要測定背膘,但是大部分都是抽查。以判斷再配種舍的管理是否達到標準,如果背膘不合格是不能配種的,還要進行調膘。因此背膘的測定以及評分非常關鍵。

ps:以下數據來自國內大型養殖場,也是我們目前國內以及國際上的標準。

一:測定背膘的目的與成本

測定背膘目的:我們國內的養殖人員養殖技術參差不齊,大型養殖場內真正的技術骨幹不多,根據母豬的膘情目測給母豬打分差距非常大,同一母豬打出的分差距特別大,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標準。測定背膘成本:測定背膘的成本其實不大,對於任何一個散養戶而言都可以做到。因為我們是用B超來測定背膘,一個B超大概是2000元左右,B超不僅可以用來測量背膘,還可以用來檢查疾病與後期妊娠檢查。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可以根據這個圖片來確定母豬膘情的評分,但是如果母豬趴在那裡,你沒有兩三年的經驗,你敢確定他的評分是正確的嗎?

二:背膘的厚度標準

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母豬有三層脂肪,在生長前期母豬的脂肪主要是靠外生長,隨著養殖時間增長,脂肪增長的方向向內,一直沉積在腸道或者是腹腔當中。一般情況下在生長後期才能測定第3層脂肪,現在我們二元母豬的背膘一般是在10-25毫米,以前養殖的家豬有可能達到50毫米,背膘甚至更厚。

注:以下我所說的是國內養殖場通用的二元母豬標準,對於我們國內的本地母豬不適用。我們國內的東北民豬、太湖豬等有具體的標準。

背膘參考數值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背膘的測定工作

如果想要測定背膘,我們首先要了解母豬背膘的構造,母豬的脂肪一共分為三層,下面這一個圖就是背膘的脂肪層,大家請看參考數值。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這是測量母豬背膘的基本示意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基本的測量順序。

測量時間:在斷奶當天(大型養殖場28天段)、40天、妊娠65天、100天、母豬趕入分娩舍當天。後備母豬需要在150日齡測定一次,評估它的生長,如果不達標需要調料與調整膘情。

①將母豬背部平分:我們養豬的一般都離不開記號筆,也就是我們的發情記號筆。將母豬的背部從中間分開,然後我們得到了兩半。

②提母豬腹股溝:不是將它提起來,而是順著這個方向一直往前按,這你會發現皮下有脂肪,直至你按到第1根肋骨時,就是這個點。然後垂直於背部中,做一條垂線,這個垂線到底有多大呢?用大拇指和食指量取大概6.5釐米,在此處畫一個點。

③將毛剃掉:我們豬場裡面使用的是電剃鬚刀,用電剃鬚刀將毛剃掉一塊,然後調整B超上面的探頭。

④打開B超的開關:將探頭放在P2點上,輕輕的轉動探頭與皮膚之間的距離,主要是將皮膚與探頭之間的空氣擠出,探頭必須要與皮膚保持垂直,否則會導致測量出現錯誤,最好是將左右兩側都測量一下,從而保證不會有誤差,取兩者的平均值。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⑤記錄數據:將背膘測量以後,用記號筆記下被測母豬的背膘,或者是記錄不合格的母豬。然後將這些不合格母豬,轉移到相同的圈舍,調整飼料使他們快速恢復,如果整群的母豬超過10%,說明我們對於母豬近期的飼餵不好,要對整圈的母豬進行調整,飼料營養做好及時的分析和調整。必須要注意的是使用潤滑劑,塗抹在探頭上,這樣使探頭和皮膚有充分的接觸測量出來的背膘,更加準確。

測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①探頭與皮膚之間要貼近,輕輕的移動,保證探頭與皮膚之間沒有空氣或者是氣泡,並且探頭與母豬的背部要保持垂直,否則測量的結果會有誤差。

②B超上面的指示燈亮到幾個就是測定的幾層背膘,如果指示燈不亮有可能是與皮膚接觸不好,在母豬的皮膚上加點油,來回的移動排出探頭與皮膚之間的空氣。

③高齡母豬皮糙肉厚,而且死皮特別多,探頭與皮膚接觸時比較困難,可以使用風油精軟化皮膚,然後用耦合劑塗抹1-2分鐘以後再測量。

④測量時母豬的姿勢也很重要,一定要正常站立,不能彎腰塌背,因為這樣的話它會擠壓脂肪,測量出來的結果有可能就偏差兩毫米甚至更多。

三:母豬體況的評分標準

背膘測定以後可以用數值來顯示,這樣他的結果就更加準確,避免了目測出現多個結果的尷尬與誤差,保證母豬在繁殖週期當中擁有更好的體況,當然了,我們還可以結合目測,有一些母豬明顯就達不到配種的標準,此時就應當合理的調整營養,這種"數值+視覺"綜合判斷母豬體況,更加準確方便。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分娩時背膘要達到19-21mm,斷奶以及配種時背膘要達到16-18mm。

四:產前背膘厚度對生產性能的影響

我們國內的一些科研組織也曾對不同時期的母豬背膘測定以研究他們的生產性能,測定了妊娠期為30天、60天、90天等母豬的背膘厚度發現了不同背膘對生產性能的影響。背膘比較薄的幾組數據顯示,出生窩種分別下降10.22%、11.71%、而且死胎的數量也上漲了,這與我們日常生產總結過程當中的經驗還是比較一致的。

結論:在母豬妊娠期30天左右背膘保持在14—19mm最好、妊娠期60天時背膘保持在17—19mm最好、妊娠90天時背膘保持在19—22mm最好、在斷奶之前背膘保持在21—24mm最好。雖然與我們的生產實際經驗相比有所差距,但是基本理論還是正確的,可見我們的生產實踐總結更加正確,同時也論證了他的結論。

五:對於不同體況的母豬的飼餵

妊娠期的體增重主要是母體的蛋白質和脂肪的一個沉積,包括妊娠產物的增重總和,其中有人做過這樣的屠宰實驗,他們測量了第1胎、第2胎等母豬的母體子宮、子宮內液等,共測定了他們的總重大約是22.8kg,假設每窩小豬有10只,相當於每頭小豬2.2公斤,蛋白質和脂肪分別需要增加2.46公斤和0.46公斤,總的能量需要增加83.43MJ。正常情況下妊娠能量需要量為1500kJ/d(ME),每天必須要保證這麼多。

①後備母豬:對於後備母豬我們鼓勵自由採食,在60公斤以前使用育肥料,在60—90公斤使用的是556HB-1飼料,依舊採取自由採食,90公斤到配種使用的是,556HB-2,配種前要短期優飼。注:自由採食就是不限量,他能吃多少就讓他吃多少,只要不浪費就行。按照這樣的情況下一般等到配種時它的背膘是符合要求的,前提你使用的飼料要正確。當然了在90公斤時你也可以檢查背膘,如果背膘不合理及時調整飼料。

②妊娠期母豬飼餵:不同的溫度對於他們的採食量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斷奶到配種期間是自由採食,主要是讓他恢復膘情。妊娠前期是0-28天,後備配種體重大於154公斤,飼餵量是2-2.2公斤。後備母豬配種體重在135-145公斤,飼餵量是2.2-2.4公斤。


妊娠前期的飼餵

妊娠前期飼餵不要太多,因為此時小豬發育並沒有特別迅速,因此可以按照正常的飼餵標準。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注:上面所說的正常體況的母豬指的是背標厚度在16-18mm,體況評分在3分左右,而且飼餵量是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設定的,如果溫度較高適當提高飼餵標準。

妊娠中期的飼餵

妊娠中期主要是指29-85天,在這個期間逐漸的添加飼料,因為小豬胚胎已經逐漸開始迅速發育。正常體況的母豬以及後備母豬每天的飼餵量可以定在2.2公斤,體況偏瘦的母豬每天大概可以控制在2.6—2.8,體況偏肥或者是後備體重大於154公斤配種飼餵量可以控制在2.2公斤。

妊娠後期

妊娠後期尤為重要,因為小豬的90%都在這個時期發育,因此管理是重中之重。為了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同時避免母豬動用自身的體脂,所以要適當的增加飼餵量、而且針對後備母豬還應該避免過度飼餵,因為同時它的泌乳系統正在發育,如果吃的過多很容易過胖。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③哺乳母豬飼餵:

哺乳母豬採食量要最大化,只有這樣它才能產生足夠的初乳和乳液,如果營養跟不上小豬斷奶重非常小,而且還會降低母豬的利用壽命,你會發現斷奶以後母豬足足瘦了兩圈我們豬場21天平均斷奶重不低於6.3kg/頭,每窩斷奶頭數>11.5頭,哺乳母豬每天的採食量不低於6.5kg/天。

注意事項;

小型養殖場一般使用的是自由採食料槽,產後儘量讓它恢復自由採食的狀態,分娩以後第2天飼餵兩次、產後第3天恢復自由採食每天建議飼餵3-4次,在每次飼餵之前要清理料槽,尤其是夏天非常容易變質,要保持飼料的清潔,如果料槽當中有剩料,應當逐漸減少飼餵量,下一次吃完時按標準添加,母豬剩料過多檢查它的體況。

知識鏈接

①背膘過厚或太薄會怎樣:

A.影響發情:對於達不到標準體況的背膘,我們肯定是不能配種。因為這種母豬的發情往往會受到影響,母豬過瘦營養不良有可能到了發情日期也不會發情,母豬過胖腹腔內都是脂肪,這樣它會不斷的壓迫生殖系統,這樣的母豬基本上不會發情,即使配種懷孕,也有可能會導致難產。

如果母豬斷奶時背膘為15mm,你可能沒把豬養好

B.降低母豬壽命:這個我說的有點籠統,如果說它背膘不合格,我們再給它配種,最終導致的就是母豬以損失自身的營養和壽命代價。

②斷奶後母豬背膘驟減怎麼辦?

大家不用擔心這是非常正常的,在哺乳期間母豬需要從飼料當中獲取能量產生乳液,但是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他也要從自身脂肪獲取能量,因此大量利用自己的脂肪,斷奶後母豬看上去非常弱,這就是原因。這就是為什麼要在妊娠期間加強營養了,雖說母豬有孕期合成代謝的能力,但是如果妊娠期營養跟不上,母豬大量消耗自身的脂肪與能量,母豬的利用年限就會大大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