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个历史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诗句可以代表你的家乡?

白羽居士


从我的脑海里蹦出的第一首诗是李商隐的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重庆是一个一年四季都湿润的城市,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润物。夏天的雨轰轰烈烈,消暑。秋天的匆匆忙忙,降燥。冬天的雨滴滴答答,解乏。重庆也是一个让人来了就流连忘返的城市。我们依靠长江,联通四方。我们将城市建在山上,筑起我们江湖。我们在夜深雾起时,讲述着雾都夜话。雨,江,山,雾,正是如此孕育出了重庆热情,好客的人民。


一只红色的小熊猫


一直勇于承认自己是南阳人,内心虚荣。上学的时候读的是电视新闻专业,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撰写的新闻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必读作品,坐在教室跟未来的同行们共读这篇通讯,心中还是窃喜的。

这多亏古人们底子打的太好,诸葛亮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把南阳的历史地位,推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高度,把同时期的黄忠、李严都都比成了萤火之光。可惜诸葛亮的万丈金光终于引来了隔壁酷爱收藏土豪金大亨的觊觎,这居然还不是一个土豪的临时起意,而是跨省级团伙作案。

现在每次看到头条号一个叫“淯阳候”的人,他每天都要发一篇类似于南阳是南阳,南阳不是襄阳隆中的文章。他从故纸堆里扒拉出一些史籍资料,就像祥林嫂子一般,逢人就要宣传一下南阳诸葛草庐的历史,末尾还要再证明一下南阳是南阳,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有时候真想对他说一句,算了吧,人家土豪好歹也是花了大价钱的,人家抛弃了孟浩然,米芾,宋玉,还有我最爱的郭靖和黄蓉,放着这么多自带流量的大ip不去发掘,非眼红别人家的,老祖宗。

对了,你们花了几个亿从国家教委那里买走诸葛亮不要紧,我们这里还有汉光武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法学家张释之,秦国名相百里奚,宋代名相范仲淹,民国哲学大师冯友兰,等等等排着队等你来买。你开个价,一次性打包卖你也行,分期付款也可。顺带提一句,光武帝刘秀已经买了一半了,词条都改了,加油,你行的。

下次别去编书的那帮人手里买了,他们那虽然是一手交钱,一手改文,可惜是过了水的二道贩子,不够权威,不够让人心服口服。你下次来南阳买,南阳名人多,经得住买。

何况,南阳经济不发达,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南阳人都懂。我们宁可拿钱来搞经济建设,也没钱去买祖宗,花几千万定制一个铜像立在广场上,诸葛亮居然以这种无厘头的方式占据了关羽打了半天都攻不破的城池。你猜诸葛亮本人会不会喜欢自己被刷上一层金漆,搞得满身铜臭,被摆在一个自己完全不想去的,曹军占领的地方。

我世俗的无药可救,我承认。


白羽居士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据说是重庆北碚的缙云山,诗作于渝州“此巴山并非彼巴山”,现在的“巴山”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泛称大巴山脉,绵延我国整个西南山地,但据考证,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作于渝州。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 公元 848 年) ,时年 35 岁的李商隐被授为节度判官,治今天所在地为三台县的梓州,期间云游巴蜀,因此得以游历三峡。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天的重庆,后来就用“渝”作为重庆的简称。

巴蜀地区多山,古时陆地交通不便,故多沿长江、嘉陵江走水路。而北碚区是从三台县沿江乘船而下,进入重庆得以游览的必经之地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李商隐还有一首《巴江柳》

: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唐朝时嘉陵江被称为“巴江”,嘉陵江在重庆经合川区、北碚区、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渝中区等,最终汇入长江。这篇描绘嘉陵江边柳树的诗作,进一步佐证了李商隐有过身在重庆的生活。


大重庆之美,尽收李商隐眼底。


黑米诗生活


我的家乡是河南漯河市。要说漯河的历史名人,最著名的要数许慎了。漯河市专门建立了许慎文化园,国内外围绕许慎的研讨会、交流会有很多。外地朋友来漯河,多会提出参观许慎文化园的要求。

许慎,出生于漯河市召陵区,被后人奉为“字圣”。至今召陵区还有一座许慎墓。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也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子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可以说许慎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其次是岳飞。历史上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史称郾城大捷。他一生简洁正直,精忠报国,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怀念。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骚扰,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捷中大财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第三,是杨再兴墓位于河南漯河市临颖县男12公里小商桥东300米,世称“忠墓”,当地俗称“杨爷墓”,墓地20余亩,呈长方形,松柏苍翠,有祭庙一座,清代建筑。

看看,我的家乡漯河美吧,有着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英勇无畏的抗金英雄。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走进漯河的沙澧河水两岸,好像行走在大观园。


阿英嘎


我生在扬州成长在南京。所以,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都可以算作是我的家乡了。今天和大家聊聊和扬州有关系的名人诗词吧,李白、杜牧、白居易太多的诗人词人都曾留下了千古名句。

古人的诗句不是伤离别就是怀古伤今,大多深沉悲怆。提到扬州大家一定会想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是我觉得唐代诗人徐凝写的这首七言绝句《忆扬州》最能代表扬州,他借景怀人,以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

徐凝生在中唐,在文人墨客盛出的唐朝并不突出,但是这一首诗绝对是将扬州的美写出了无与伦比的意境,我们来欣赏一下。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萧娘同萧郎相对,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桃叶原是王献之的爱妾,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无限萦怀之感。

前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皎洁美好的月光如果可以分成了三份,那么扬州就占了两份,这里的无赖可不是泼皮无赖的意思,无赖在这里指美好可爱。

这是何等惊艳的诗句,其时其景,大概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吧。

全诗句如下: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后来,“二分明月”就成了扬州的代称了。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是借用了徐凝这句诗的写作手法。


鲸菱晓忆


看到这个问题,我头脑中立马想到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两句诗写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层层叠叠的群山描写得很传神,而我的故乡赣州就是这样的地方,到处都是山,一出门看到的是山,走到外面看到的还是山,总之到处都是山,那就是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也是江西诗人,而我的故乡离他当年居住的地方也是很近,虽然这首诗所描写得并不是江的山,而是安徽皖南的松源,当时他被外放,正好是经过松源这个地方,看到了眼前层层叠叠的群山,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在这首诗中,他只是描写了所见所闻,但是写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我的故乡赣州到处都是山,放眼望去也是层层叠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那眼前所见之物必然是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所以杨万时这首诗最是能够体现到我的故乡,而他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诗人,由于同为江西人,我对于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在这首诗中,尽管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只不过是那么信手拈来,但是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还有他对于事物细腻的观察。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与当时的陆游、范成大、尤袤等人并称为“中兴四大家”,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那这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正是写于他人生陷入困境之时,不过他并没有描写内心的忧愁,更多的还是描写了所见之物,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

南方其实本来就是山很多,而江西也是出才子,特别是在宋朝和明朝,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文学家,他们在文坛大放异彩,而杨万里作为江西的才子,一生写过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在这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诗中,他仅仅只是描写了普通的风景,但是却写得很唯美,让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乡村美景。

赣州地处于江西的南部,四周都被层层叠叠的群山所包围了,那这首诗其实是最能够体现出我的故乡,我还在很小的时候就想山的那一边是什么地方?这也使得我对于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一直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能正是由于山多,我们这里也比较贫穷,一直是无法与江浙等地相比,尽管在古代很富裕,属于正宗的江南地区,可是到近代它逐渐没落,可能也是与地理位置有关。

杨万里的这首我在儿时第一次读时就有一种亲切感,里面所描写的景物,正是我日常所见的普通风景,一出门就是山,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所以这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最是能够代表我的故乡。


品诗读词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代表了我的家乡。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不言不语静观天下!



云门道家养生


我的家乡东方巴黎,又被称为魔都。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市松江区区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东方巨龙167500456


我的家乡是浙江台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代表我家乡的人物很多,

文化名人有: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 ,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诗书画三绝”、开台州教化之先河的郑虔,“初唐四杰”之一、做过临海县丞的骆宾王,隐逸诗人寒山子,唐代著名诗人项斯,著名活佛道济(济公),宋代儒学大家朱熹,著名理学家徐中行、徐庭筠,著名文学家、为《资治通鉴》作序的胡三省,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元代有著名书画家柯九思,元末明初有著作169卷入《四库全书》的文史学家陶宗仪。明代有儒学大师,“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方孝孺,史学家、茶陵派代表诗人谢铎,独树一帜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清代有著名“博学鸿词”齐召南等。

政治军事名人有:南宋名相谢深甫、杜范,太皇太后谢道清,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抗倭名将戚继光等。

写台州的诗,著名的有唐朝杜甫的诗:《题郑十八著作虔》。全诗如下: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第五桥东流恨水,黄陂岸北结愁庭。贾生对鹏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乾死读书萤。

著名的句子是:“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特别能概括台州的地理环境。


李轶贤诗文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今安徽蒙城县)。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蒙城建有庄子祠,庄子文化氛围浓厚,庄子是蒙城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对蒙城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