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春播備耕中的玉米種子處理,防控種傳病害傳播

全國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進入了關鍵時期,目前我國華南地區、黃淮海地區、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玉米生產也進入到春播或備耕階段,及時做好玉米種子處理對於防控玉米種苗期病蟲害具有重要意義。鑑於此,我國種傳、土傳病害防治專家提出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做好春播備耕中的玉米種子處理,防控種傳病害傳播

1. 克服困難,做好疫情期間的種子處理

玉米生育期較長,在不同生育時期均有病、蟲害發生,其中種苗期會受到很多病蟲害的侵襲,嚴重時導致缺苗斷壠,直接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制約了玉米的穩產和豐產。

其中,玉米生長中常見的種傳、土傳病害包括玉米苗枯病,莖基腐病,瘤黑粉病、絲黑穗病和穗腐病等,同時,還會遭受到地下害蟲、蚜蟲及其傳播的粗縮病的危害。

因此,加強玉米種子處理,對於有效控制玉米種苗期或中後期病蟲害發生和危害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從源頭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做好春播備耕中的玉米種子處理,防控種傳病害傳播

2. 春耕玉米種子處理的幾點建議

(1)選擇適宜的藥劑進行種衣劑包衣或藥劑拌種,提高種子出苗率。

生產中用於防治玉米苗枯病和莖基腐病等病害的種子處理劑及其桶混產品有很多,包括滿適金、適麥丹、頂苗新以及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醇+嘧菌酯+甲霜靈等二元或者三元復配種子處理劑或桶混產品等,其中,產品的主要有效成份包括多菌靈、咪鮮胺、咯菌腈、戊唑醇、種菌唑、滅菌唑、苯醚甲環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和氟唑菌酰羥胺等。

農戶需根據當地歷年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以及2020年病蟲害預測預報結果,並結合當地春播期間天氣預報情況,進行藥劑的合理選擇,避免藥劑選擇不當而導致藥害產生。

(2)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預防春季“倒春寒”為害。

倒春寒又叫早春凍害,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而後期出現階段性氣溫偏低的天氣現象。即春季氣溫回升以後,因寒潮到來,突然急劇降溫,最低氣溫達到0攝氏度左右的天氣過程。

在氣溫不斷回升中,種子播種後開始萌動的背景下突然出現“倒春寒”,而且降溫的幅度比較大,會對種子的發育和出苗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玉米種子出苗期遭遇倒春寒,對種子的出苗將會產生很大影響,輕則導致田間出苗不整齊,重則不出苗。

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整地備耕,提高適期、適墒播種比例。

對於天氣預報表明在玉米出苗期可能遭受低溫逆境脅迫的地區,種子包衣處理時要特別關注包衣種子的活力、三唑類殺菌劑的使用劑量及包衣均勻性,並建議適當選擇對腐黴菌有效的藥劑或混配產品進行包衣,以避免低溫藥害的產生。


做好春播備耕中的玉米種子處理,防控種傳病害傳播

(3)小麥-玉米輪作或稻-麥輪作地區的秸稈還田地塊,適當深播或深覆土,加重鎮壓。

適當深播或鎮壓有助於減少播種時通常出現的種子懸空現象,該情況可導致種子不出苗或者出現病苗和弱苗,不利於後期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對於秸稈還田地塊的玉米播種,由於土壤中鐮刀菌的積累量比較大,在種子處理藥劑選擇上,建議選擇對鐮刀菌導致的相關病害防效好的殺菌劑,如多菌靈、種菌唑、丙硫菌唑、氰烯菌酯和氟唑菌酰羥胺等。

(4)出苗後要加強玉米苗期田間管理。

出苗後要及時行間深松,達到防寒、增溫、促根和除草等目的。若缺苗嚴重,需及時補種或改種早熟品種,以保證苗全苗壯,田間群體結構合理。

由於種子萌發階段通常是作物生長最為敏感的時期,對種衣劑產品質量、包衣種子質量、藥劑處理濃度以及田間應用技術等要求嚴格、精準,一旦疏忽就會影響種子出苗和幼苗生長,產生藥害。因此,廣大農戶們要特別重視種子包衣、安全出苗和正常生長的各個重要技術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