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新能源路在何方?

当下,部分新能源车企遭遇最难困境,国家或将出台新扶持政策的消息让某些人眼前一亮。然而,补贴推动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了抢占全球新能源制高点的使命,头部企业地位稳固,中后部企业出路愈加清晰起来。

敢问新能源路在何方?

悲喜交加?

销量骤降,工资打折,部分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春节以来一直处在煎熬中。公开资料显示,继蔚来工资迟发之后,威马的年终奖取消了。原因很简单,市场形势异常严峻。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8万台,同比下降52%。2月新能源车批发达到1.5万辆,同比下降70%。”

敢问新能源路在何方?

正当行业情绪即将降到谷底的时候,一则独家新闻让新能源从业者信心大增。3月2日22:59,《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独家报道:“结合疫情情况和有关批示精神,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讨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受该消息刺激,3月3日,比亚迪、北汽蓝股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股价冲上当周最高点。

从市场反应来看,确实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政策支持。然而,如果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期待补贴延长,显然没有理解国家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完成使命

新能源补贴作用是什么?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技术不成熟、产业链不完善、市场需求弱,但由于绿色出行需要,必须依靠国家政府的补贴福利政策,扶持起一批企业。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利好下,一大批企业家投身其中。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外主机厂的主力配套商。在整车方面,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敢问新能源路在何方?

更为重要的是,在产业扶持过程中,中国抢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制高点。通过政府补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最先被培育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充电等基础设施,再叠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成为了全球巨头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热土。

我们看到,大众在中国推出1100万辆电动车产量的计划,丰田推出了三倍产能扩充计划,特斯拉在上海建成了海外第一家工厂,宝马与长城再度合资……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占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这些车企会疯狂加大投资、在中国建厂吗?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国家补贴下,产生了巨大的产生过剩。随着车市持续下行,排名不靠前的企业该如何应对?

连横破纵

新能源“淘汰赛”大浪接连袭来,中后部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来消除自身短板,抱团取暖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批量成本,或许才能在残酷的“淘汰赛”中生存下来。

在这方面传统车企率先做出表率。2019年12月23日,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敢问新能源路在何方?

显然,车企合作资源互通可以形成优势资源互补。一些自身技术不够强的地方,可以通过合作资源互通,来实现一个短板的跨越。同时,新能源是高投入行业,合作分摊研发费用,既可以缓解研发投入的巨大压力,又能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因此,无论是解决眼下问题,还是谋划未来市场,企业之间加强联合,都不失为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

可以预见,2020年,车企之间加强合作资源互通会成为一大趋势,违背这一趋势的企业将很难存活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