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大家認為健身房如何才能更加符合大眾的口味呢?

我叫陳三三


疫情過後大家對健身的需求可能來的不會特別猛烈。因為閒了兩個多月,大家的荷包可能也不鼓了,更需要先進行工作。

但人們想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話,還是要進行健身和運動。

這時候對健身房的要求可能會更加的偏向於服務化和專業化。

健身房應劃分自己的健身人群的檔位,同時提高自己的硬件服務和軟件服務。

硬件服務包括提供洗浴設施毛巾,拖鞋,洗面奶,咖啡機,更好的訓練器械。

軟件服務包括教練的專業程度的提升,對學員的訓練質量的監督和訓練狀況的反饋。同時多開設一些專業的訓練或營養方面的公開課,幫助學員答疑解問同時幫助學員提升自己的健身知識和意識。

希望健身行業越來越好,越來越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健身教練費興


健身房的衛生肯定要搞好,包括各種設備的消毒,還有每種器材都要有專人給大家講解使用方法。現在大部分健身房都更注重賣課賣卡,不太注重服務。前幾年我辦了健身卡,去健身房,好多設備不會用,除了跑步機什麼都不會用,幹看著也沒人給講一下,可是買課時又太貴了,一年後卡到期了,去的次數很少,後來再也沒去過健身房,覺得錢花的不值


婷姐型動


作為一個健身小白,我來談談我的看法,首先,健身房要離我家足夠近,我才有興趣想去,其次,像我這種不常去,且身材也不好的人初入健身房,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一臉懵的狀態,無非就是進去跑跑步,那麼在這裡是不是可以有針對新用戶的一些體驗活動什麼的呢?我相信像我這種一時興起進去看看的人也經常有的吧,能不能有專門值班的教練去帶他們上上體驗課什麼的。再者,氛圍問題,健身是不是就是自己在設備上練練呢,可不可以定期搞些小比賽,小遊戲什麼的活躍下氛圍。還有線下用戶體驗,如果我很忙,忘記了去健身房,是不是在線下微信群什麼的地方能讓我想起來這個健身房呢。最後衛生問題,淋浴間一定要整潔,更衣櫃額不要破破爛爛的,室內器材也不要過於擁擠,當然如果有漂亮小姐姐養眼也最好不過了!


炮灰時代


疫情結束後大家認為健身房如何才能更加符合大眾的口味呢?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一:要離我家近 或 交通方便 (每天下班都恨不得立馬奔回家,如果要繞路,時間短可能還能堅持,但是時間一長,那就不好說了,因為經常繞路會讓人感到更加疲憊,在不經意間,心情就會略有改變,這時如果再來個堵車……哼哼……。)

二:健身房的客戶,不能都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爺們(強烈建議,健身房前期免費為女性開放,多一些女性的加入,會讓鍛鍊更加有效果,即使繞路我也會來,堵車也沒事)

三:健身房的急救措施(大家都知道,健身的同時也伴有危險,當有人發生意外或者暈厥,這時一個專業的急救措施,很可能就是救了一條人命,或者減少二次傷害帶來的巨大損傷)

四:健身房的設備(基本的設備都必須齊全這不用說,【另外加上一個大屏】播放每一個機械使用的標準動作,輪番播放,這樣既能保護器械,也能更好讓在這裡的會員鍛煉出誘人的效果)

五:衛生(健身房的衛生一定要乾淨,器械也不能丟的到處都是,這是基本。【加一個空氣淨化器】又不貴,又能提供新鮮乾淨的空氣,我相信會員會強烈推薦朋友來的)


總結:健身房要處於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會員不能都是男士,要給健身房注入驅動力,讓健身房不枯燥,不乏味。保證安全措施,提供優良的新鮮空氣。這樣健身房會越辦越好。


徐城北一家


這次的疫情,對旅遊、餐飲等行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很多商家撐不住的原因,都是因為“租金”。要是不交房租,那撐幾個月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目前影響還在繼續,這一波也影響到了健身行業,健身房還沒能營業,也有不少的教練都開始了送外賣的征程。

不過目前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相信很快健身房也能繼續營業。

那麼在此之後,健身房需要進行什麼改動,才能更加迎合大眾口味呢?

下面我來談談個人看法。

1.加強全民健身的宣傳

在2019年的某項調查顯示:全國有4億人加入到體育鍛煉中,但還有近一半的人只是為了打卡,也就是順帶練練手。除去這些,還有很多人並沒有任何鍛鍊。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人都採用公共交通工具上學、工作。現如今騎車的人越來越少,汽車越來越多,許多人都怕動,間隔2-300米遠的超市,都要開動汽車。

走路都怕動,更何談健身?這次的疫情,也在告訴我們,加強身體鍛鍊是有多麼重要。

所以開設健身房的BOSS們,最好也能把重點放在“全民健身”的理念上,而不是僅僅只是為了讓人辦卡。

靠低價,吸引的都是貪圖便宜的人群,他們根本就不是為了來健身,最後都是去洗澡,甚至有大爺、大媽在裡面洗衣服。如果有一半這樣的人群,肯定撐不住。

2.提升私教水平

健身房要想掙錢,光靠辦卡肯定維持不住,首先房租就是一道難關,再加上水電費,人員工資,都是很高的開支。所以更多的都是靠私教代課來換取回報。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私教水平到底如何?

常常會有一些穿著“健身教練”T恤的人來指導新人,他們中有人練得很好,有人很瘦弱,還有人一身贅肉。

我個人可以理解為:練得好的人有心得,教得也會好一些。但是健身房目前是以盈利為目的,有技術的不一定是好銷售員。這也就造成了私教水平層次不齊,很少會認真指導,要麼就是設計的健身計劃根本就不適合新手。沒有真正做到“以客戶為本”,而只是為了儘快完成教課任務。

再加上私教課程費用又太高,造成很多人不願意買課。

如果私教能夠做到更高水準,價格高一些倒也無可厚非,新人最怕的就是花錢了還學不到真正的東西。所以提升私教水平,還是很有必要的。

3.適當做一些活動

健身房,其實更像是一個社交大熔爐,什麼人都會有。

真正訓練的人很少,多數都是以“強身健體”的目標來的。如果能做一些比賽活動,比如減脂大賽,力量舉比賽等等,讓健身變得更有趣味性,也能同時增加一些潛在顧客。

許多健身房就是賣卡,推課,還有一些群體課程,這種活動太少。

不單單隻在健身房內,還有在戶外、在家健身的人群,這些人也可以爭取進來,融入更多新鮮特色。

4.形成多元化訓練模式

直到今天,仍然有多數人認為:到健身房就是練肌肉,要麼就是跑步。

還有一部分鍵盤帝認為:肌肉練了沒用,鍛鍊也沒用,肆意詆譭健身。

這些人群的誤區很大,尤其現在許多女生還很反感器械訓練,甚至會認為跑步都會粗腿。目前在女生人群中,瑜伽的佔比遠遠超過跑步,跑步又大於器械訓練。

而在男生人群中,以徒手健身和器械訓練兩大類為主,這兩類人群一直在爭執。

最好能做到男女分區域,少一些固定器械,多一些啞鈴和槓鈴區域。這樣女生人群又會多一些,同時又能吸引更多的男生加入,形成混合健身模式,這樣健身房人氣會更高。

總結:

健身房不能再被定義為:高大上的時尚精英圈,更應該針對普通人,尤其是上班族。他們的佔比要比這些精英人士多很多。

歸根結底,健身房是個社交場所,多數人都是去找機遇,真正健身的人不多。早先階段都是為了吸引顧客,以“低價辦卡”的形式吸引顧客,短時間能看到效果。但同時也帶來了負擔,各種費用、開支跟著而來,導致最後真正鍛鍊的人不多,除了打卡來玩的,還有專門洗澡的。

任何商業形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掙錢”,但不能偏離健身的主題。

如果能加強一些健身宣傳,提升私教水準,並能多做一些活動,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健身房本身是個很好的健身訓練場所,不可能做到100%大眾化,肯定會淘汰一批偽健身人士。當然如果都能堅持鍛鍊,大批的會員續卡,再有新人購買私教課程,再配合一些活動和後期服務,這樣肯定能更持久一些。

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內容,請關注“悠米愛健身”


悠米愛健身


我是卿為車狂呀~

其實,大眾還是那個大眾,健身房還是那個健身房,不會因為疫情如何,就能捕獲普羅大眾的口味。

為什麼呢?我講講我自己的健身房經歷和見解哈:

1、現階段健身房始終是小眾的

你說我國人民不喜歡健身,而國外喜歡健身,所以健身房在國外受歡迎?

這我是不同意的!

你看看國家推廣的全民健身計劃,你看看晚上或者週末城市的廣場人流,你看看各類對外開放的球館。你還會覺得我國人民不喜歡健身嗎?

不會的,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免費,第二是滿足健身不是驅動力,無聊放鬆才是原動力。既能解悶,又能身體健康,全民健身才能推動起來。

而健身房,收費有貴有大眾,但普遍不便宜。健身房趣味有限,專業化更高。

所以這就讓它變成小眾的原因吧。


2、迴歸服務本位,才是需求所在

其實經常去健身房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個消費場所,所以避免不了各類消費。但是,你的服務工作要做到位,不能經常給我推薦各類消費套餐嘛。不能我一不消費,就把心情往臉上擺吧。

能進來畢竟都已經花錢了,你願意低價吸收會員,就要有承擔會員不二次消費的風險能力。不要生意不順,就把氣給撒在顧客身上。誰種的因,誰要吃那個果。

深圳健身房很多,跑路的很多,見過年底催著我們交課程費,結果年後不來開門的。這是給行業抹黑呀。


3、捕獲消費者需求,才是擴大市場的機遇

其實,要擴大消費市場,還是根據營銷邏輯來做即可。

你的消費者要什麼,你就滿足什麼?

舉個大眾例子,剛剛提到的,健身鍛鍊很累,其實大眾很懶,不到萬不得已都不願意放棄舒適,去健身房鍛鍊。

那“健康”自然不能當成主推原因,換個角度:社交,興趣社團,美女導師,專業帥哥指導。

試想一下,幾個小區範圍內,打造一個線下線上美女健身導師的形象,是否會吸引更多潛在男客戶成為會員。

偶像效應其實是可以運用在這裡面的。


哈哈,淺薄見解,權當拋磚引玉~

我是卿為車狂,喜歡騎行喜歡攝影,如果你也喜歡,關注我吧~

每天更新騎行圖冊和騎行技巧哦~



卿為車狂


我看了看樓下的評論,再結合抓住《興奮,簡單,揮汗如雨,爽,宣洩》這樣疫情過後人的心理。

疫情起碼有兩個多月,在這期間,因為疫情弄得負面情緒很多。

第一、人心惶惶。

第二、離婚率提高。

第三、抑鬱症增多。

第四、焦慮症增多。

第五、內心憋屈無法釋放。

昨天還有一個女孩因為抑鬱症從21樓跳下來,疫情帶來的後遺症很多,看過一段新聞,講2008年感染非典的人群,身體狀況,還有骨骼都和正常人不一樣。感染新型肺炎患者及時痊癒。是不是也留下這種後遺症不好說,這一塊對你健身房不利。如果不問清客戶身體狀況,直接讓客戶自己鍛鍊,都知道客戶一辦完卡,前幾天信心滿滿,在跑步機都能每次跑上5公里,後來慢慢減少,不來的現象。人的心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很普遍,真正自律的人很少很少。

從大眾普遍心裡來設置健身房,客戶需要宣洩內心深處負面情緒,好多人會選擇健身房,跳健身操,或者騎動感單車或者跑步來讓自己揮汗如雨,通過這樣的分析。

人員要積極向上,疏導客戶心裡。私人教練收費要降低,這樣會帶來更多客戶。




嘟嘟媽媽要減肥


很高興回覆你的問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清晰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從這一點看,健身房的前景一片光明,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環境衛生:這一點尤為重要,舒適健康的環境總是令人心情愉悅;

第二、器械及人員的密集度:一定要保持相對寬敞的空間,減少人員間的密切接觸;

第三、增設健康管理項目,記錄每位會員的基本身體狀況,以方便推薦適合其身體狀況的健身項目,對患有慢性疾病的會員進行定向服務;

第四、錄製線上公開課,以方便會員隨時跟練;

第五、多安排一些以提高免疫力為主的、適合大多數會員的、簡單的課程,以便達到人人健身的目的。

最後,祝願各健身房都能開辦的有聲有色!





兩節課程表


你好,我是從業了8年的健身行業,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最近由於疫情影響,健身房屬於第三產業服務業,一直遲遲不能開門,很多人預計今年要淘汰掉30%的健身房,可想而知健身房今年的生存壓力是巨大的。要知道健身房小則八九百平方,大的三四千平方,而且健身房的位置一般都是靠近人流比較大的位置,可想而知每一個月需要承擔的房租費有多貴,再加上器械投入,裝修投入,人力資源投入。可以說健身房是屬於重資產一點都不過分,它極度需要現金流來維持這麼重的成本。疫情之前和之後客戶的需求基本還是那麼幾種,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有變化的話最多的也就是更多的人認識到了通過運動來提高免疫力。客戶的需求有那麼幾種。

  • 第一:減肥塑形增肌。80%的人是衝著這個目的去健身房的,不信你去問問身邊朋友有多少女孩子都是為了馬甲線蜜桃臀報的健身房。
  • 緩解生活壓力提高體質,現在的人為了生存,壓力大,運動可以讓你分泌多巴胺讓我們釋放壓力。
  • 緩解慢性疼痛。手機與電腦已經變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長時間的久坐與低頭玩手機會導致肩頸腰背部肌肉過度緊張造成痠痛甚至是麻木。
  • 還有一部分是為了社交,健身房裡很多人相對來說都是帥哥美女,誰都會多看幾眼。

所以基本上這些都是客戶的基本需求,那麼疫情結束後我想也不會變,會變的是經過這次疫情淘汰了很多低端不好的健身房,好的健身房都會有那麼一些優點。

環境硬件配置不錯,服務優質,教練專業知識過硬,…等等。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需求還是那個需求,變的是健身房越來越對客戶的服務會越來越好。


教練Jack


我不想說健身房要通風消毒之類的,想換一個層面來討論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不管是不是因為疫情未來的健身房都應該往這個方向發展。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

近幾年健身房像雨後春筍般爆發式增長,從原來的供不應求到現在的供過於求,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本人認為在未來一家健身房要想受到大家的歡迎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差異化。作為健身場館經營者一定要思考這個問題,最基本的要做到讓客戶的視覺,聽覺,味覺都是在其他地方從未感覺到過的,其次是服務差異化與專業差異化

第二,不應該銷售為王。很多人不喜歡健身房最大的原因是銷售過度,經營者要思考的是營銷升級,提升品牌美譽度與包裝教練ip,讓你的營銷變得客戶不反感

第三,迴歸專業服務。現在健身房的服務是卑微式的服務,總是哥阿姐阿的叫著。不是說讓大家沒有禮貌,而是作為專業人士應該要有專業的形象,舉個例子,假如你去看醫生,醫生叫你一聲哥要喝水嗎?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會不會覺得這個醫生不靠譜,同樣是提供專業服務的,健身教練也應該要回歸專業,而非銷售,更多想的是如何幫客戶解決身體亞健康的問題。

教練形象提升了,品牌美譽度自然也會提升,這樣才能良性發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