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案例背景

這是發生在2016年春天的一個病例。一名22歲的未婚女性在一傢俬人醫院診斷“宮頸糜爛”,醫生讓她看了糜爛的圖片,告訴她宮頸糜爛發展下去就會得宮頸癌,動員立即行LEEP手術。看到宮頸充血的照片,加上那個醫生的宣傳,女孩也嚇得不輕,考慮自己未婚,為慎重起見,和男朋友商量來到我們醫院。其實,這種案例常常都會在各個公立醫院發生。因為明星效應,宮頸癌讓人們談虎色變,和宮頸有關的一切情況都會被聯想成與宮頸癌有關聯。

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案例點評

要想了解宮頸糜爛,我們就要先來了解一下宮頸的解剖結構。子宮由宮頸和宮體組成。宮頸近似圓錐形,上段與子宮峽部相連,通過宮頸內口與子宮腔相連,下段通過宮頸外口開口於陰道。

宮頸由緻密的纖維肌肉組織和兩種類型上皮組成。子宮頸管內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受卵巢激素影響發生週期性變化;宮頸陰道部被覆復層鱗狀上皮。宮頸外口柱狀上皮與鱗狀上皮交界處成為鱗—柱交接,根據其形態發生學變化為原始鱗—柱交接部和生理鱗-柱交接部,原始鱗-柱交接部在胎兒期形成;青春期後,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原始鱗-柱交接部外移,在陰道酸性環境或致病菌的作用下,外移的柱狀上皮被鱗狀上皮替代,形成生理性鱗-柱交接部。

絕經後隨著雌激素下降,宮頸萎縮,原始鱗-柱交接部內移。原始鱗-柱交接部和生理鱗-柱交接部之間的區域成為移形帶,這個是動態的區域,是宮頸癌的好發部分。

宮頸單層柱狀上皮較薄,粘膜下方充血的毛細血管明顯易見,肉眼見粘膜呈現鮮紅色糜爛樣區域,以前沒有深刻認識,曾稱為宮頸糜爛,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破潰、糜爛,只是組織細胞結構的更迭,現已廢棄宮頸糜爛的稱謂,更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它是一種婦科正常的生理現象,受雌激素的影響。當發生炎症時,宮頸柱狀上皮亦外移,取代原鱗狀上皮缺損的區域,發生所謂的糜爛樣改變,並逐漸化生轉化為鱗狀上皮。

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上世紀德國科學家Haraldzur Hausen提出宮頸癌與HPV的關係並獲得諾貝爾獎,使得宮頸癌成為發病原因唯一明確的惡性腫瘤。

HPV感染途徑主要是性接觸,但是並未是唯一途徑。HPV病毒有一百多個亞型,WHO認定13種最具致癌潛能,其中HPV16和HPV18導致了70%的宮頸癌。女性的一生中有80%感染HPV的機會,體內自然清除率可以達到60%。持續的高危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在持續的高危HPV感染的過程中,從癌前病變發展到宮頸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10-15年,機體仍有很大機會去清除與逆轉,發展到宮頸癌的幾率只有3-5%。

因此HPV病毒檢測也是宮頸癌篩查和癌前病變治療後的檢測指標之一,通過宮頸癌篩查及癌前病變的治療,宮頸癌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早期治療的。

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得益於宮頸癌的廣泛篩查,美國近三十年的宮頸癌發病率下降了50%以上。我國目前的篩查指南也在結合國情,跟國際接軌。

目前指南不建議對小於21歲的年輕女性進行宮頸癌的篩查,如果小於21歲進行篩查,可能會增加患者的焦慮和花費,導致過度治療。篩查應從21歲,有起始性生活開始,包括宮頸細胞學和/或HPV的篩查和分流管理、陰道鏡的檢查、組織活檢等,找出病患人群和潛在的發病人群,進行相應的治療和隨訪。

年輕女性如果出現HPV感染,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在1-2年內依靠機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而不發生病變。所以,目前對於小於25歲的女性不建議進行HPV病毒篩查,而是行宮頸細胞學檢查。

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宮頸電熱圈環切術(LEEP)手術是目前國內比較先進的治療宮頸疾病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針對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病變的患者。具有時間短、出血少的優點。


但對某些病患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宮頸機能不全,發生流產、早產等後果,所以對年輕、未生育的女性要慎之又慎,操作上要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切除的深度和範圍。臨床上就遇見19歲的女孩因“宮頸糜爛”被錯誤地進行宮頸LEEP手術。

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綜上所述,宮頸糜爛並不代表宮頸嚴重病變,部分是生理現象,部分是一種慢性的宮頸炎症。所以對“宮頸糜爛”不要緊張恐慌,有“病”亂投醫,而是要在正規的醫院進行定期的宮頸癌篩查,排除宮頸病變,病情需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治療、隨訪。同時增強體質,增加機體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襲。並且杜絕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多性伴、吸菸等。

樓曉芳案例點評——宮頸糜爛怎麼辦?

諮詢指導

Happy Women's Day

1,以平和的態度,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宮頸糜爛的原因及誤會,打消她們的顧慮和緊張情緒,樹立對宮頸糜爛的正確認識。

2,因為兩人都是在校學生,輔導女孩關注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識,做好防護措施,關愛自己。

3,關照女孩21歲後進行必要的宮頸癌篩查和體檢,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諮詢結果:

兩人都是大學生,理解能力強,明白原因,恍然大悟,不再抱著恐懼緊張心理。同時明白做好生殖健康和避孕的必要性,也建立了定期宮頸癌篩查的理念。


樓曉芳

2020.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