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一部影片,可以说是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纪录片之一。

PBS高分纪录片《中国剩女》(Leftover Women),历时4年拍摄而成,是一部以色列导演在中国的人间观察。之前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首映时引起了轰动,期待了很久,全片终于在这个月释出。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影片镜头对准三位生活在北京的大龄女性,她们都算得上成功、出色,然而同样因为结婚问题,在家庭、社会的压力下挣扎、争取、平衡,在世俗的夹缝中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幸福。

镜头平白直叙,几乎不加修饰,毫不客气的透过三位女性的生活场景,直直摄向国内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真实形态

我一口气看完全片,85分钟的时长,几乎每分每秒都令人窒息。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社会平衡受到威胁,单身女性却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如今的现实是,超过27岁的独立女性如果不结婚就会被扣上社会难题的帽子。

“剩女”,这个带着歧视的词,非常巧妙地把男性的焦虑转化为女性的焦虑,真让人觉得滑稽。

在影片中每一位女主角身上,我都感受到她们作为或者曾经作为“剩女”的疼痛。

主角一

徐敏,28 岁,电台脱口秀主持人。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名校毕业,长相虽不算出众,但落落大方会打扮。和父母同住,母亲性格强势,对她的婚姻大事一边催促又一边挑剔,几乎对徐敏的每一任男友都不满意,比如上一任被否决的理由是对方是南京人。

似乎徐敏的年龄还勉强可以被这个社会宽容,她生活富足,有车有房,这终究可以为她减轻一些压力。她看起来开朗爱笑,生机勃勃,然而采访中,她闭着眼睛回忆起自己两岁时,因为惹妈妈不高兴就被扔到街头的的记忆泪流满面,我才看穿,那明朗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假装坚强,那一刻又真实地为她心疼。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她向来不会违背妈妈的意见,不会交往她不同意的对象。她在没有妈妈的镜头中表达着对妈妈的理解和尊重。但在和妈妈的相处中,她哽咽着试图说出自己的想法,终究惹得妈妈勃然大怒。除了不知所措的流泪,她却什么都做不了。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主角二

盖奇,36 岁,电影学院助理教授。

她举止优雅,言谈中透露着修养。早年父亲患病花了大量医疗费,也使得家道中落,恋爱也受到了影响,不知不觉就到了三十几岁。影片中,从她的话语之间,能感受到她对于婚姻看法的理性,相比很多大龄单身女的无奈,她意志坚定。

影片的结局,她脱单了,对方条件显然和她有些不般配,婚礼当天,她的脸上并无太多的喜悦,倒是透露出一种告别式的落寞。她活得越坦荡越明白,我反倒读出了一丝悲凉。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主角三:

邱华梅,34 岁,律师。

出身山东农村,家里有五姐妹,凭自己的实力走出小乡村在北京打拼,她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虽然爱美,但穿着打扮并不时尚,留着略显中性短发,浑身上下还是散发着朴实的气息。

在她身上,影片用了最多的镜头。

国内某大型相亲机构的红娘一字一句地对她说:

“你不漂亮,年龄又真的很大了。”

“你不要自欺欺人了。”

“你怎么会有不想生育的想法?”

“你选择走进婚姻就不能不生孩子。”

她眼睛瞪得像小鹿一样圆,她没有愤怒,但是坚定地反问:

“为什么不可以?”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在乡下的家里,一家人因为她的终身大事坐在一块讨伐她。

她的父亲叹息着说:

“你读书读傻了。”

她的母亲气得声音颤抖:

“不结婚可不就得判刑。”

“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她的姐姐甚至用尽了难听的话,逼迫这个“不省心”的妹妹早日嫁出去。

她开始还会用力地反驳,最后也只是咬着拳头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她就像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愿意约会,又不想匆忙着结婚;不愿意被绑架着去相亲,但婚恋机构、相亲角都有她的身影;她会和家人顽固的思想对抗甚至当面顶撞,背后却在反击着朋友对她的家庭不友好的声音;像她所说的,她似乎在“一边战斗,一边撤退”;她也放纵自己去酒吧蹦迪消遣,尽管衣服还是规规矩矩的“华梅”风格,和灯红酒绿格格不入。

可我理解她全部的矛盾,看到她哭着说:

“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样,因为不结婚过着逃亡的生活。”

我也跟着哭了。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影片的最后,华梅走了,去法国读硕士,她说那是她一直的梦想。我不知道她是选择换一个地方继续战斗了,还是就此逃亡了。

她把好久不见的朋友拉过来聚在一起,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笑的最开心最没有顾忌。然而拉着行李箱从乡下老家出发的时候,她又久久地抱着父亲不肯松开。

身处异国他乡的她,戴起了眼镜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拉长的远景,是华梅在绿茵道旁骑着自行车,那个镜头,终于不再让我感到铺天盖地的压抑。

中国式剩女:34岁硕士律师因为不漂亮、年龄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绝

三个故事,三段并不交织的人生,相同的社会框架下,她们有关“剩女”的悲凉却极其相似。

影片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哪怕是那些没有对话、匆忙闪过的镜头,那些沉默的留白仍然让人难以喘息。

因为真实,所以刺痛。

理解是奢侈品,当一个人对自己和人生有独到且深刻的理解,纵使面对千军万马汹涌的否定,她也可以让自己的选择掷地有声。然而,前提不是她足够执拗倔强,而是她得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与世俗对抗。

世俗是什么?

是传统观念下的条件匹配,比如徐敏的妈妈坚决反对她交往外地人,比如盖奇认清了自己的年龄和家庭条件,选择了跟自己条件对等的人结婚生子。而华梅,面对世俗,她建立了强大的内心秩序去抵抗,尽管三人之间,她的出身使她最难以摆脱传统的束缚。

纪录片中的每一位女主,都似曾相识,仿佛她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作为女性,越来越被要求优秀、独立,同时,婚姻始终作为我们是否幸福的考量。我们该如何平衡社会的期望?

而我想说的是:其实,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应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年龄从来不应该作为某种衡量标准,从来不是到了多少岁就得急着赶路,急着完成世俗既定的人生框架,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爱情、婚姻就得变成屈从。

“剩女”的标签根本毫无意义,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定义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