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中国剩女

在如今的时代,大龄剩女已经成为了一个流行词汇,而且单身独立的女性,也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一部纪录片《中国剩女》,这部剧是以外国导演视角来看中国大龄剩女的纪录片,没有过多的主观评价,只是记录女主们的日常生活与内心独白。

她们是来自不同领域的职场精英,有着各自不同的精彩生活,也有一些琐碎的烦恼,乍一看去,她们和一般的女性没有任何区别,但除了那个身份——单身。

这部纪录片上映后,作为一部冷门题材的纪录片在豆瓣上取得了7.8分的成绩着实不易,这部电影中记录的是三位在北京的大龄女性,她们在工作上都取得瞩目的成绩,唯一遗憾的是迟迟没有进入婚姻,面对家庭的压力以及身边人戴着有色眼镜的歧视,压得她们喘不上来气,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一边抗争,一边妥协。

影片中三位女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大龄未婚女性的深层次原因,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与逼迫,面对这个社会头来的不友好的目光背后,她们不断的与自己、与家庭、与这个社会抗争。

但是,随着周围不友好的目光越来越多,她们也在不断的抗争的过程中成长,学会了自我和解、学会了认真的看待自我意识的觉醒。

本篇文章就透过对三位“大龄剩女”的观察,去发现她们单身的矛盾原因,从而解读这部纪录片所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思考。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一、三位大龄剩女代表了三种矛盾

邱华梅——当新思想意识遇到了传统观念

34岁的她来自农村,曾经是全家的骄傲,如今却成为全家的敌人,五个姐妹中,只有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农村来到北京,拥有令人羡慕的律师身份,但是她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气质,该纪录片刚开始是她走进一家相亲机构。

我并不觉得你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

并且你年龄大了

如果你自己觉得你还很年龄,这些都是你自欺欺人

面对机构红娘提出的咄咄逼人的问题,她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机构红娘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思维,女人就应该结婚、生孩子,在家相夫教子,而邱华梅却是新时代新思想的代表,所以在面对的机构红娘的问题时,她反问道:为什么不可以呢?

显然,邱华梅在价值观上,就和传统女性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样是她一直保持单身的原因,她的思维已经不再传统的男权思维,她追求的是平等与尊重,当机构红娘问她与前男友有什么矛盾时,她一脸嫌弃的说对方完全不做家务。

其次,在我们印象中,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港湾,有父母的呵护,在外边受委屈了,伤心了,难过了,家是最好的疗养地。

而对于邱华梅来说,家庭从没有给予过她支持和理解,反而是她的另一场噩梦。

父亲的恨铁不成钢:“你读书读傻了!”

母亲的气愤至极:“不结婚可不得就得判刑”

连姐姐们的也恶语相向,全家人的枪口对准她,她一个人显得单薄又无助,毫无招架之力,索性低头不语,独自默默吞下咸涩的泪水。

她并非不愿意结婚,也不是不渴望婚姻,相亲、婚姻机构以及公园的相亲会,她都会以开放的心态,愿意去尝试,只是面对对方的优越感,她选择不将就。她也曾说自己: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所以不难看出,她新思想意识的觉醒,与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婚姻价值观完全是对立的,并且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徐敏——当自由恋爱遇到了家长阻碍

她是一位北京土著女孩,有车有房,是一名播音主播人,看似大大咧咧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恐惧与被强权支配的潜意识,坚强的防护罩下,是一颗不堪一击的脆弱心灵。

她去参加相亲大会,遇见了不错的男孩,但是母亲的一句话让她不得不放手。她需要母亲的认可,母亲不喜欢的,她没有反抗的勇气,因为这种从小到大的条件反射式的顺从行已经深入她的骨髓,她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从未被允许有,所以母亲喜欢的她才可以继续交往下去。

压根就不是找不着对象。我妈特别挑,我找的,人家都觉得不好。觉得人土什么的,我都服了。

这是徐敏在纪录片中的心声吐露,她的相亲对象以及婚姻,是由母亲决定的,而非自己。

长期被压制下的徐敏,不得已选择去看心理医生时,当她闭着眼睛,含泪说出:“妈妈,别丢下我”,此时此刻的她令人心疼,如果可以,真想去抱抱这位姑娘。

徐敏可能是三位女性当中,内心最渴望爱、渴望婚姻的一位,但是她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却是始终横亘在她的面前,即便是遇到自己的“心动男孩”时,她仍然迈不出这一步。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抑制着徐敏“爱别人”的欲望和能力,尽管后来她也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没办法,行动的阻力要比认识事情本身的难度,高出一万倍不止。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盖绮——当宁缺毋滥遇到了自我妥协

出身高等学府的她气质非凡、优雅知性,是一位大学教授,她本是对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极高的期许,若是大龄剩女中有一类属于宁缺毋滥型的,那她一定就是此类型。

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这一切。父亲一场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她原本高傲的头颅低了下来,原本遨游在在广袤天地的心落到地面,她开始面对现实,放弃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父亲的离世,让母亲和她的内心都受到极大的创伤,母亲希望36岁的她能尽快结婚,她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放下了曾经的执着与坚持。当遇见一位小她几岁,并且条件与她相差千里的男子,也愿意尝试交往,并且为了他从北京调去广州一所大学任教。

她是三位女性中唯一一位妥协的。婚礼当天的她看上去落寞又孤单的坐在婚床上,空洞的眼神望向远方,思绪不知飘向了何处,从她并没有多少喜悦的表情,可以感受到她内心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绪。这场婚礼也是她与过去的自己告别的仪式,让她从此过上看似“幸福”的生活。

从她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她最终选择了自我妥协时,内心那份纠结与痛苦,盖绮本是一个坚持己见、抱着“即便是没有也不能凑合”态度的女性,对她而言,自我妥协所带来的的伤害,等同于对自我意识的毁灭性打击,不光是盖绮,这种伤痛放在任何身上都难以承受。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二、透过《中国剩女》,发现导致大龄剩女的原因

1. 女性经济的独立

传统意义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然成为过去,过去的女性主要任务是贤惠淑德,在家相夫教子,她们没有收入,经济的唯一来源是丈夫。女性嫁人便是找到一张长期饭票,长期的男权思想导致男性在家庭地位优于女性。

新时代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普遍大幅提升,她们可以自给自足,并且生活质量不低。对婚姻的需求自然也会发生转变,更愿意追求平等与尊重的婚姻,这就大大增加婚姻匹配的难度。

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人的的生理和安全以及社交需求都可以自己满足时,那需求的层次会继续上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层次的需求,既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随着女性思想和意识的觉醒,婚姻的需求层次已经从最底层上升到高层。

纪录片中的邱华梅也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她的宁缺毋滥,依然成为大多数人们眼中的异类,她痛苦,她不甘,但又不愿凑合,向现实妥协。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2. 女性生活的自由

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随时约闺蜜逛街,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静静看书写字,习惯了自由的生活,担心多了一个人后自由的时间会大大减少。

走进婚姻,也就意味着自由时代的结束,要结婚生子,要处理家务琐事,还有应付两大家庭的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新时代女性不愿面对,不愿接受的。

邱华梅是典型的向往自由的代表,她最终选择出国留学,不难看出她有一颗追求自由的心,若不是心之所向她绝不会降低自己的要求,即使面对家人以爱的名义对她进行的亲情绑架。

若问一个女人,她最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她大概率会说出一句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现却太难,因为这种方式的背后必定是难以想象的心酸与苦楚。

所以做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无法做到的女性,心里都会有留有一隅,搁置着自己小小的秘密,那是对自由的期盼。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3. 走不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游走在婚姻之外的女性,她们并不是不希望进入拥有婚姻,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幸福,但是她们内心有种无法挣脱的深深恐惧,让她们惧怕婚姻,无法处理不好两人的关系。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影响远远超过想象,若是遇见徐敏母亲式的强势母亲,孩子往往会缺乏独立性,对事物缺乏自己的判断,做决定需要有旁人的支持才能,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爱,更有安全感。

剧中的徐敏就是受原生家庭影响,母亲命令式的语气与威胁,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使她从小便明白一个道理:若是不听母亲的话,就得不到母亲的爱,会被抛弃。这种潜在的意识在她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她却浑然不知。

所以在面对找对象这件事也不例外,母亲的话就像圣旨,她无理由的顺从。期间并不是没有遇见合适的人,若是母亲说不即使她喜欢也会选择放弃,导致她几段感情都不得善终。

这部纪录片中徐敏不只是她自己,而是一群人的缩影,原生家庭也是一部分女性无法走入婚姻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原生家庭对孩子婚姻的影响,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的,但是本质上都是因为原生家庭,让她们始终无法接受和正常的走入一段婚姻之中。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三、剧中三位大龄剩女的结局以及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1. 纪录片中的三位女性, 她们或反抗、或妥协,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邱华梅最终选择出国读书,不管是对新生活的追求也好,逃避现实也罢,当她骑着单车走在小路上,不用面对被逼婚的她像是拜托了桎梏枷锁,摔落了身上的沉重包袱,让她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轻快。

徐敏鼓起勇气找妈妈谈判,但是均已失败告终,母亲对她的感情绑架是她始终无法挣脱的牢笼,但是她敢于质疑妈妈说明已经意识到问题,这也是她向前一步的表现,有了好的开始,也希望她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盖绮是选择妥协的一位,她因为婚姻调到广州一所大学担任教授,开始了相夫教子,拥有自己简单的小事业。她在给她的学生做分享时说道:

我从来不认为婚姻是个幸福的结局,只能说现阶段我很快乐,没结婚之前我的生活丰富多彩,结婚后生活变得不那么有趣,甚至大多数时间很枯燥无味,但是我更幸福了,我总得舍弃一些东西,我也从未期待有完美的结局。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2. 《中国剩女》带给女性的两点思考

《我是剩女》这部纪录片是比较冷的题材,到目前为止很少作品设计到此类话题,但是剩女这个词自2007年出现在教育部发的报告中以来,便成为热词,话题的热度也与日俱增。

这部影片是通过三位大龄剩女,面对的来自社会和家庭压力,于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她们有选择在战斗这条道路上坚持下去,绝不放弃,有的反抗之后被判无效,在寻找自我的救赎之路上继续探索,还有的通过迎合大众的眼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一)女性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

女性时代的到来,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未得到大众的认可之际,这部剧给我们带了新的思考与对女性的定位,暗含了对男权思想的批判与讽刺,甚至是超越,来自社会,家庭以及社会是大龄剩女群体巨大的挑战,从属上升到主导地位的转变,也让女性对于自己的价值进行重新的思考与定义。

这部影片最大的价值在于,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男权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价值往往被忽略,如今她们有独立的思想能力,有自我判断能力,更有选择的能力。希望这个社会能对她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

(二)镜头下真实的大龄剩女,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解

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将三位大龄剩女的真实生活现状鲜活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她们每个人都代表一类群体,通过言语的表达,通过家人的冷嘲热讽,通过眼神的无奈让每个人物形象都更加饱满,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她们的结局也反映了大龄剩女的不同选择的结局。

邱华梅坚持自我,坐在教室里的她,平静、从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没有婚姻一样可以很幸福;徐敏则是试探性的向前一步一步艰难前行,与母亲的冲撞过程中,寻找到一条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路径,这也将成为她新的人生的开始;盖绮的妥协也是她给自己、给母亲、给这个世界的交代,虽然痛苦,但也寻找到一种平凡的小幸福。

她们三个身上可以窥见千万人的影子,她们不仅仅是她们自己,更是代表了新时代女性对社会的呼吁与呐喊。她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妥协也好,抗争也罢,都是她们选择的与世界的和解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生活,她们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是她们用尽全力后所作出的决定,都理应受到尊重与理解。

《中国剩女》镜头下的真实“剩女”:她们一直在努力的与世界和解

结语

这部电影通过三位女性告诉我们女性追求的婚姻,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婚姻,而是新时代下精神契合的精魂伴侣,女性敢于凭借一己之力对抗这个世界,这是一种沉睡的新式思想的觉醒。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正在渐渐远去,女性可以追求自由,追求独立,也可以在生活和职场的拥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仅仅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品。在这部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邱华梅,她将成为众多新时代女性的追求,即使全世界来反对我,我自有我思想。在世俗眼光中,她显得如此突兀,成为攻击的对象,但是她扛下了所有,用自己的信念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在这个新时代,在我看来大龄剩女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更多是一种新思想的标识。



恬小圈简介:

一个80、90的综合体,爱写作,爱读书。

希望这些文字能给你带来一点灵感,一点收获。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记得关注我,我们一起成长,走向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