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部影片,可以說是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紀錄片之一。

PBS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Leftover Women),歷時4年拍攝而成,是一部以色列導演在中國的人間觀察。之前在紐約翠貝卡電影節首映時引起了轟動,期待了很久,全片終於在這個月釋出。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影片鏡頭對準三位生活在北京的大齡女性,她們都算得上成功、出色,然而同樣因為結婚問題,在家庭、社會的壓力下掙扎、爭取、平衡,在世俗的夾縫中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定義幸福。

鏡頭平白直敘,幾乎不加修飾,毫不客氣的透過三位女性的生活場景,直直攝向國內大齡未婚女性群體的真實形態

我一口氣看完全片,85分鐘的時長,幾乎每分每秒都令人窒息。

中國男性比女性多三千萬,社會平衡受到威脅,單身女性卻被認為是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案,如今的現實是,超過27歲的獨立女性如果不結婚就會被扣上社會難題的帽子。

“剩女”,這個帶著歧視的詞,非常巧妙地把男性的焦慮轉化為女性的焦慮,真讓人覺得滑稽。

在影片中每一位女主角身上,我都感受到她們作為或者曾經作為“剩女”的疼痛。

主角一

徐敏,28 歲,電臺脫口秀主持人。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名校畢業,長相雖不算出眾,但落落大方會打扮。和父母同住,母親性格強勢,對她的婚姻大事一邊催促又一邊挑剔,幾乎對徐敏的每一任男友都不滿意,比如上一任被否決的理由是對方是南京人。

似乎徐敏的年齡還勉強可以被這個社會寬容,她生活富足,有車有房,這終究可以為她減輕一些壓力。她看起來開朗愛笑,生機勃勃,然而採訪中,她閉著眼睛回憶起自己兩歲時,因為惹媽媽不高興就被扔到街頭的的記憶淚流滿面,我才看穿,那明朗的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假裝堅強,那一刻又真實地為她心疼。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她向來不會違背媽媽的意見,不會交往她不同意的對象。她在沒有媽媽的鏡頭中表達著對媽媽的理解和尊重。但在和媽媽的相處中,她哽咽著試圖說出自己的想法,終究惹得媽媽勃然大怒。除了不知所措的流淚,她卻什麼都做不了。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主角二

蓋奇,36 歲,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她舉止優雅,言談中透露著修養。早年父親患病花了大量醫療費,也使得家道中落,戀愛也受到了影響,不知不覺就到了三十幾歲。影片中,從她的話語之間,能感受到她對於婚姻看法的理性,相比很多大齡單身女的無奈,她意志堅定。

影片的結局,她脫單了,對方條件顯然和她有些不般配,婚禮當天,她的臉上並無太多的喜悅,倒是透露出一種告別式的落寞。她活得越坦蕩越明白,我反倒讀出了一絲悲涼。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主角三:

邱華梅,34 歲,律師。

出身山東農村,家裡有五姐妹,憑自己的實力走出小鄉村在北京打拼,她身材高大、皮膚黝黑,雖然愛美,但穿著打扮並不時尚,留著略顯中性短髮,渾身上下還是散發著樸實的氣息。

在她身上,影片用了最多的鏡頭。

國內某大型相親機構的紅娘一字一句地對她說:

“你不漂亮,年齡又真的很大了。”

“你不要自欺欺人了。”

“你怎麼會有不想生育的想法?”

“你選擇走進婚姻就不能不生孩子。”

她眼睛瞪得像小鹿一樣圓,她沒有憤怒,但是堅定地反問:

“為什麼不可以?”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在鄉下的家裡,一家人因為她的終身大事坐在一塊討伐她。

她的父親嘆息著說:

“你讀書讀傻了。”

她的母親氣得聲音顫抖:

“不結婚可不就得判刑。”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她的姐姐甚至用盡了難聽的話,逼迫這個“不省心”的妹妹早日嫁出去。

她開始還會用力地反駁,最後也只是咬著拳頭強忍著不讓眼淚落下來。

她就像一個矛盾的集合體。

願意約會,又不想匆忙著結婚;不願意被綁架著去相親,但婚戀機構、相親角都有她的身影;她會和家人頑固的思想對抗甚至當面頂撞,背後卻在反擊著朋友對她的家庭不友好的聲音;像她所說的,她似乎在“一邊戰鬥,一邊撤退”;她也放縱自己去酒吧蹦迪消遣,儘管衣服還是規規矩矩的“華梅”風格,和燈紅酒綠格格不入。

可我理解她全部的矛盾,看到她哭著說:

“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因為不結婚過著逃亡的生活。”

我也跟著哭了。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影片的最後,華梅走了,去法國讀碩士,她說那是她一直的夢想。我不知道她是選擇換一個地方繼續戰鬥了,還是就此逃亡了。

她把好久不見的朋友拉過來聚在一起,宣佈這個消息的時候,她笑的最開心最沒有顧忌。然而拉著行李箱從鄉下老家出發的時候,她又久久地抱著父親不肯鬆開。

身處異國他鄉的她,戴起了眼鏡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筆記。拉長的遠景,是華梅在綠茵道旁騎著自行車,那個鏡頭,終於不再讓我感到鋪天蓋地的壓抑。

中國式剩女:34歲碩士律師因為不漂亮、年齡大、不是北京人被拒絕

三個故事,三段並不交織的人生,相同的社會框架下,她們有關“剩女”的悲涼卻極其相似。

影片的每一分鐘都有意義,哪怕是那些沒有對話、匆忙閃過的鏡頭,那些沉默的留白仍然讓人難以喘息。

因為真實,所以刺痛。

理解是奢侈品,當一個人對自己和人生有獨到且深刻的理解,縱使面對千軍萬馬洶湧的否定,她也可以讓自己的選擇擲地有聲。然而,前提不是她足夠執拗倔強,而是她得有足夠強大的內心與世俗對抗。

世俗是什麼?

是傳統觀念下的條件匹配,比如徐敏的媽媽堅決反對她交往外地人,比如蓋奇認清了自己的年齡和家庭條件,選擇了跟自己條件對等的人結婚生子。而華梅,面對世俗,她建立了強大的內心秩序去抵抗,儘管三人之間,她的出身使她最難以擺脫傳統的束縛。

紀錄片中的每一位女主,都似曾相識,彷彿她們就活在我們身邊,作為女性,越來越被要求優秀、獨立,同時,婚姻始終作為我們是否幸福的考量。我們該如何平衡社會的期望?

而我想說的是:其實,任何人,在任何階段,都應該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年齡從來不應該作為某種衡量標準,從來不是到了多少歲就得急著趕路,急著完成世俗既定的人生框架,也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愛情、婚姻就得變成屈從。

“剩女”的標籤根本毫無意義,因為,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定義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