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一九四一年,東條英機掌握政權,隨即決定對美國發動戰爭,年末發動偷襲珍珠港事件,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在戰場上,日方發現自己和美方對戰實力懸殊,無法向對中國那樣進行大規模的壓制,美軍裝備優於日軍。不僅如此,美軍大兵的身體素質遠超日本人,日軍不得不改變策略,選擇狙擊對戰。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日本挑起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開始

早在一九三六年,日本就提出“要在國防和外交這兩個方面確定本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用時還要向南海方向發展”。

為了實現這一國策,日本先是侵略中國,想突破中國卻無奈陷在中國戰場無法自拔,所以日本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日軍之後兩次向蘇聯用兵均失敗。

後來,在一九四一年東條英機內閣掌握政權,日本推行南進政策,在珍珠港發動戰爭,太平洋戰爭就此開始。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日本選用狙擊手策略阻礙美軍進軍

美軍此時擁有加蘭德步槍,是半自動步槍,可以裝八發彈夾或二十發彈匣,有效射程七百三十米。此外,美軍還有勃朗寧自動步槍和M-1湯姆遜衝鋒槍。

相比之下,日軍的裝備劣於美軍,面對面較量之下肯定佔不了便宜。太平洋戰爭陸戰主要是在島嶼上,幾乎沒有什麼開闊的地區,於是日本軍隊在這上面想辦法。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的戰略就是充分發揮狙擊手的作用,把茂密的叢林做陣地,以分散式遠程狙擊來阻礙美軍前進的步伐。當時幾乎每五個步兵中,都有一個槍法精湛的狙擊手。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戰爭條件有限,日軍狙擊手上樹暗中偷襲

狙擊手可是讓人聞風喪膽的稱謂,因為他們在暗處,使用遠射程武器,不知何時就會突然露出鋒芒,對你開槍。狙擊手的存在還會帶給敵方士兵恐懼感,一想到暗處突然開槍,還找不到狙擊位置,會讓敵人人心惶惶。

二戰中,有不少有名的狙擊手存在,比如說: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瓦西里擊斃二百二十五名德國士兵;蘇芬戰爭期間,芬蘭狙擊手西蒙一人擊斃五百四十二名蘇聯士兵。

日軍狙擊手用的是九七式狙擊槍,這是在三八式步槍基礎上改造而成,配上了2.5倍的瞄準步槍鏡,這款步槍一直使用到日本投降為止。九七式步槍擁有約24吋長度的槍管,所以當射擊時在槍口的閃焰十分微小,幾乎看不見。狙擊手得以隱蔽在叢林裡。這一點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狙擊手需要配備先進的裝備,同行的還需要觀察手等等,當時在島嶼上條件不允許。無奈之下,狙擊手們想出一個主意,就是把自己綁在樹上。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狙擊手上樹上之後,用拼接的腰帶把自己固定在樹上,腦袋戴上有護頸簾的M1938式帽子,然後再戴上有草綠色網的鋼盔,身上穿上綠蓑衣,最後在槍上罩上綠網。此時,在遠處看一點看不到異樣,沒有一點破綻。除了偽裝,狙擊手的臉上還要戴上防蚊網,應對熱帶蚊蟲的侵擾。

偽裝好之後,狙擊手就在樹上默默的觀察,樹上最大的優點就是看得遠,視野開闊,可以更有效地打擊敵人。

狙擊手上樹,並不是日軍心甘情願的,無奈武器落後,體格不強壯,被逼的走投無路,只能出主意上樹。這個主意是無奈之下的孤注一擲之舉,一旦被發現就會死路一條,把自己捆在樹上動彈不得,肯定無法換位置。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狙擊手作用有限,美軍轟炸式反擊

剛開始,美軍官兵還會死於日軍的冷槍之下,找不到狙擊手的位置進行反擊,美軍很難找到找到九七式步槍的蹤跡。但日軍狙擊手是不會換地方的,經常會在一個位置上戰鬥到死為止。這就造成狙擊起不到太大作用。

因此,日軍狙擊手最大的作用僅僅是短暫的阻礙美軍的步伐。美軍的對策一直沒有改變,他們一旦發現狙擊手就會在裝備允許之下,使用火箭筒發射一枚反裝甲火箭彈,把狙擊手連同四周的灌木一同炸燬。許多年後,一些當地人到叢林中去偶爾還會發現狙擊手的遺體。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裝備不敵美軍,導致日軍狙擊手學猴子上樹?

太平洋戰爭結果:

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經過統計日軍陸軍死亡人數是一百一十四萬餘人,海軍死亡人數為四十一萬餘人。美軍陣亡人數為十二萬人。這場戰爭是法西斯勢力和民主力量在全世界面前的衝撞。太平洋戰爭讓美國全國上下都投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徹底對日宣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