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今天所說的小故事,則是說一款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42年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之後,陸戰1師內部定製,小規模發行的非官方紀念章。


用現在的詞理解,這枚非官方紀念章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史,就像是一個"彩蛋"般的存在。雖說這種非官方的紀念章粗陋而又難登大雅之堂,但恰恰是這類小物件,也能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到,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的心境和戰事細節。


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1師自1942年8月7日,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後,正式拉開了瓜島為期半年之久的艱難戰事。而登島不久之後8月8日夜間的“薩沃島海戰”,也就是著名的“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美國海軍艦隊的暫時撤離,讓剛登島的陸戰1師接下來數日迎來了少援缺彈短糧的窘境,陸戰隊員們甚至開始將瓜島戲稱為“饑荒島”。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HBO電視劇《太平洋》中第一集,也展現出了1942年8月9日,“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促使美國海軍敗退,島上的陸戰隊員們無可奈何,只能幹罵海軍的窘境


當時任職陸戰1師師部作戰參謀的Merrill Twining上校眼看這番慘景,就和師部的幕僚軍官們苦中作樂般開起玩笑提及了一嘴,“他媽的,這該死的瓜島上,我們缺後援、缺彈、缺糧,唯獨就是不缺鬼子,就衝這個慘狀,我尋思我們也佩得上因為這場戰役,整個特別點勳章。


那麼這個紀念章叫個什麼名字好呢?或許是出於短暫停火後的沒事找事瞎聊,也或許是出於大家怒火中燒的抱怨,師部的參謀們七嘴八舌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是,就叫它“Let George Do It!(那就讓喬治去做!)”勳章吧!簡稱“George Medal(喬治勳章)”!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左)美國海軍陸戰隊Merrill Twining上將;(右)1942年瓜島前線,當時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1師師作戰參謀的Merrill Twining上校


這句“Let George Do It!(那就讓喬治去做!)”在這裡其實是個有趣的雙關語,第一層意思是,這句美國俚語是指,某些領導崗位在遇到麻煩棘手的問題或任務時,喜歡甩包袱交給下屬的人去做,而所謂的“喬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背鍋俠”,至於他是誰,說這句話本身的人自己可管不著,愛誰就是誰。


而在瓜島前線作戰的陸戰1師心裡,或許他們正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層眼裡的那個“喬治”,如今接手到了最嚴峻的包袱,和最棘手的戰事,所以陸戰1師的一些參謀們也喜歡戲稱自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那就讓喬治去做!”師。


而第二層意思就更有點諷刺般的罵娘了,首先瓜島戰役保衛的也就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門,雖然話是這麼說,本質上是保護美國在該地區的航道。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同屬英聯邦,當時的君主也就是喬治六世,Let George Do It!也另外指的正是這位喬治。所以這句話也好比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瓜島受苦受難時心中的嘲諷,“怎麼不讓喬治六世帶人來守自家領地的國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1940年9月開始,就以英國國王及眾英聯邦自治領君主喬治六世的名義設計並開始頒發了“喬治”勳章(GM),以鼓勵和褒揚民眾在戰爭時期所迸發出的英勇行徑。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瓜島設計的這款紀念章,簡稱也叫“喬治勳章”,所以也不難從名稱的吻合上,發現陸戰隊員們玩了一把同名梗。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左)從1940年9月開始頒發的“喬治”勳章(GM);(右)英國國王及眾英聯邦自治領君主喬治六世


8月24日的一番拍案後,Merrill Twining上校就真的找上了同在營內的Donald Dickson上尉,後者當時是第5陸戰團團長副官,更是個畫畫的好手,日後他也靠著他深受陸戰隊員們好評的軍宣畫藝,成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內部官方刊物《皮領》雜誌的御用畫師。


由於前線資源匱乏,Donald Dickson上尉就用50美分的硬幣作為勳章輪廓,在一張繳獲來的日軍明信片上畫下了喬治勳章的草圖。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左)Donald Dickson上尉在瓜島前線時繪製的“喬治勳章”設計草圖;(右)Donald Dickson另一幅描繪瓜島戰役期間,營帳內指揮作戰時的情景,或許陸戰1師師部的參謀軍官們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討論出了“喬治勳章”的設計


以Merrill Twining上校為首的討論組經過討論決定,“喬治勳章”主體章的核心設計,將會是一個海軍軍官把一個“燙手土豆”扔到了陸戰隊員們的手裡,以諷刺海軍撒手走人,甩了個包袱搞得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不得不接。


根據參謀們的本意,Donald Dickson上尉草圖裡畫的這個海軍軍官的手,暗指的其實就是美國海軍Robert L. Ghormley中將以及Frank J. Fletcher中將


其中,Robert L. Ghormley中將是南太平洋戰區司令,也是當時美國海軍在瓜島戰役前期的主要指揮官(後因指揮不力被撤換);而Frank J. Fletcher中將則是第61特混艦隊的指揮官,“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當晚,Fletcher中將擔心麾下艦載航空兵遭受重創故而撤退,全盤導致美國海軍艦隊因此暫時撤離瓜島海域,方才使得島上的陸戰1師不僅失去了空中優勢,更失去了日常補給。


但抱怨歸抱怨,陸戰1師參謀們這個諷刺的設計要求,最後在紀念章實際鑄造的時候,沒人敢賦予實際得罪上司們一波,畢竟日後大家都怕難做人。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左)“喬治勳章”設計原稿中的海軍軍官手臂圖案;(中&右)1942年時期的美國海軍Robert L. Ghormley中將和Frank J. Fletcher中將


除此之外,“喬治勳章”的主體章正面還畫了一個“仙人掌”,“仙人掌”(Cactus)一詞也正是整個瓜島戰役中,暨瞭望臺行動中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行動代號。下方還略顯“優雅”地用拉丁文來寫出“喬治勳章”的名字。


至於“喬治勳章”的背面圖案,則是直到瓜島戰役結束後,Donald Dickson上尉才給設計出來,並且比起正面要俗得多。


背面的主要圖案,是一隻衝著電風扇排洩糞便的牛(原本設計是一個衝著電風扇脫褲子排洩的日本兵),暗寓著一句美國習慣用語The shit hit the fan,直譯就是“屎糊電風扇”,其場景可想而知,而美國人習慣說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指"麻煩不斷"的情景。


勳章背面下方寫有“

僅以此紀念我們在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1月5日期間,所度過的‘美好時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字樣。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1師“喬治勳章”紀念章的正面及反面,由澳大利亞墨爾本本地的工匠製造


1943年年初,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1師撤至澳大利亞本土休整,並在墨爾本市內設營駐紮,陸戰1師師部的軍官們也就趁著這個來之不易的休整期,找到了墨爾本本地的珠寶店和鑄造師打造“喬治勳章”。


因為最初陸戰1師師部的參謀軍官們也沒考慮過要大批量生產,就算是師部人員一個自己弄著玩的玩意,就拿著師部可用於此屁大點事,且為數不多的經費,粗製濫造也不特意要求怎麼個好看法般鑄造了一批,至於最終實際數量官方記載不明,最普遍的說法是至少20-50枚,更有說上百枚。


至於怎麼個粗製濫造程度,這批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1師“喬治勳章”紀念章,它的綬帶部分,則是用陸戰隊員們在瓜島作戰期間,穿剩下的P41型作戰服爛布料剪得。


更玄學的說法是,這批作戰服爛布料是特意挑選在瓜島隆加河裡浸泡洗滌過的作戰服,也就類似於我們說的“開光”。至於勳章本身的固定,則是簡簡單單是用回形針進行固定。但似乎也正是這種粗製濫造,更能體現這些陸戰隊員所在瓜島戰役期間親身經歷過的慘象。


“燙手土豆”美國海軍陸戰隊瓜島戰役‘彩蛋’紀念章背後的故事

■美國海軍陸戰隊William H. Rupertus少將的“喬治勳章”紀念章證書,他在瓜島戰役期間任職陸戰1師副師長職務


當然,畢竟這枚紀念章是用公家經費打造的,雖說不能免費,但也就大家面子上意思意思。最後,成品的“喬治勳章”紀念章,主要都由陸戰1師師部的軍官和高級軍士長們,按照此前在戰役期間同袍之間開玩笑的約定收走,其價格也就是象徵性的給1澳元,連帶一張精美的收藏證書一併給予。


由於這款粗製濫造的陸戰1師內部紀念章產量稀少,且本身意義非凡,戰後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仿製品。但時至今日,當年真正的“喬治勳章”紀念章的實際生產量仍不得所知。


而目前,美國弗吉尼亞州匡提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博物館,以及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帕里斯島新兵訓練營博物館,均各有兩枚館藏且公開展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