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漂泊的背后,是对个人命运的一次次抗争

《黄金时代》,是由许鞍华执导,由汤唯,冯绍锋主演的一部文艺片。影片以民国时代为背景,以民国传奇女子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经历和爱情故事为引子,塑造了当年一群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

萧红,原名:张庭莹,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以其惊人的才华,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1930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在 二十四岁的年纪,第一次触动生死的题材,被鲁迅称为伟大的作家。1940年发表长篇《呼兰河传》造就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首叙事诗,一片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的一生,就是不停漂泊的一生,短短的几年足迹遍布全国,从故乡逃离到北国,从粤港到西北,又东渡日本,一直都在颠簸流离中度过,她先后多次经历入爱情的挫折,在贫病中挣扎,最后客死香港。在她短暂的一生里,她始终在寻找一个让身体和心灵栖息的地方,这是萧红心中的“黄金时代”。

童年的阴影, 一生的缺憾


《黄金时代》:漂泊的背后,是对个人命运的一次次抗争


萧红出生于一个没有爱的家庭,父亲张廷举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思想,重男轻女,对萧红冷漠无情,萧红在他身上从未感受到一点父爱。萧红眼中的父亲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祖父都是同样刻薄吝啬。九岁时,母亲死了,父亲也就更变了样,走过他的身旁,都会斜视着你,那双眼睛里都是冷冷的蔑视。

父亲自私无情的个性,扼杀了萧红对温暖的向往,在这个家里,萧红像一棵小草,在风中瑟瑟发抖,没有丝毫的轻松。这种童年的创伤,从心理学角度看,既是自我寻找安全感的过程,从幼年经历来看,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早逝,等因素,造成她对安全感极度匮乏。

只有和祖父在炉火旁,听着祖父朗诵诗篇,萧红的眼睛里才会泛起一个孩童该有的光芒。而萧红的文学启蒙也是从祖父开始,从祖父那里,萧红知道了人生不光有冰冷和憎恶,还有温暖和爱。所以,为了这温暖和爱的方面,萧红怀着永久地憧憬。

逃离家庭,只为追求爱与自由


《黄金时代》:漂泊的背后,是对个人命运的一次次抗争


萧红十八岁时,和汪恩甲订了婚,汪恩甲戴一副眼镜,显得很斯文,萧红对他并无恶感但也谈不上上喜欢。萧红在北平上学时,曾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心中追求爱与自由,不愿意接受包办婚姻,不甘心做一个只懂鸡毛蒜皮的小媳妇,她心中追求的是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她和表哥互相爱慕,但表哥已经结婚,无奈,两人商量逃婚,到了北京,表哥回去和妻子摊牌,遭到拒绝并且断了他的经济来源,表哥无奈妥协,初恋宣告结束。

此时,汪恩甲也已追到了北京,软言温语后萧红跟随他回家,却遭到汪家极力地反对。而萧红惊世骇俗的逃婚事件,也让张家人觉得丢了脸面,萧红被父亲软禁了七个月,后遇好心的小姨搭救,把她藏在拉白菜的车上才逃了出来,从此,萧红和家里彻底断了联系。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她只能流浪,在街上偶遇汪恩甲后,汪恩甲答应资助萧红去北平读书,随后两人同居,但两人都没有收入,坐吃山空,还欠下六百元的房租,在某个清晨汪恩甲谎称出去找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身怀六甲的萧红,老板威胁她还不起房钱,就把她卖给妓院,萧红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轰轰烈烈的逃婚,最终以黯然收场,但萧红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冷静地给报社写信求助,萧红的内心是骄傲的,不愿意被人牵着走一条不确定的路,她说过:“我不能选择生,不能选择死,但我可以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要的自由,”尽管这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萧军之于萧红,是救赎,也是致命伤


《黄金时代》:漂泊的背后,是对个人命运的一次次抗争


陷入困境的萧红向报纸写信求助,萧军第一次来访,看到的是一个面色浮肿,脸色蜡黄,拖着一双大棉鞋,身形臃肿的的孕妇,简单交谈后,萧军发现桌上的一首小诗:“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世界,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般痛苦。”也许是惺惺相惜,硬汉的心被打动了。但是,面对六百元的巨款,萧军和报社的人也一筹莫展,正好松花江发大水,萧军凫水救出萧红。

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萧红的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如果没有萧军,萧红永远与写作无缘,是萧军发现了她夺目的才华,带着萧红去上海拜访了鲁迅,鲁迅先生给 萧红的文字的定义是"越轨的笔致,” 意思是她打破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在文坛上大放异彩。

萧红在文学上的天赋和成就,让萧军感到压力,真如胡风所说:“萧红的文字是自然而然的天赋写作,有一种天然的生命力,而你是靠的努力和坚持。”萧军不愿接受萧红强于自己,常常在朋友面前,肆意的评判萧红的文章,在两人的相处中,萧军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日益明显,常常忽视萧红细腻的情感,在感情上一再伤害,多次在外留情,分离时,在人前极力贬低曾经的恋人,抛弃了已经怀孕的萧红,真是相爱容易相处难,萧红渴望在萧军身上获得温暖的慰籍,终究再一次成空。

绕不开的端木蕻良


《黄金时代》:漂泊的背后,是对个人命运的一次次抗争


在情感极度压抑时,萧红遇到了端木蕻良,端木性情安静,温文尔雅,和粗犷的萧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文学上和萧红是最合排的。在萧红心中,端木是她需要的人,可以给她一个安定的家,可以过着普通人的日子,没有争吵,没有打骂,没有背叛,不管怎样,当时的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端木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了她一场隆重的婚礼,一个正式的名分,已是难能可贵了,在萧红一场又一场的恋爱里,端木是唯一和萧红有过婚姻的人。

关于端木蕻良,一直以来。端木被认为是二萧恋情的插足者,说他胆小,弱懦,两次遗弃萧红,其实,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诗人柳亚子曾探望过萧红,亲眼目睹了端木侍奉在萧红病榻前的情形,因感其挚爱之情,不能相忘,而写下文坛驰骋联双壁,病榻殷勤伺一茶而送给他们,而萧红的身后事,端木处理的很妥善,他尽到了一个丈夫的责任和义务。端木是爱着萧红的,只是病魔的折磨和庸医的误判,让萧红的生命香消玉殒,徒留一纸绝笔:我将与蓝天碧水出永处,将半步红楼留给别人书写,不甘,不甘,短短几个字,透着无奈的悲凉...

结语:

萧红的一生,总是生活在与命运的抗争之中,柔弱的身躯面对童年的不幸,异乡的漂泊,男性的欺辱,在流浪中,她尝遍人间冷暖,饥饿寒冷,始终在寻找精神的家园和爱的栖息地,然而一切却始终如暗夜的灯光一样渺茫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萧红一生漂泊不定的过程即是自我寻找安全感的过程。从幼年经历来看,父亲的粗暴、祖母的严厉、母亲的忽视与早逝等因素奠定了她生命中不安定因素的基础

。可以说,她的一生是悲剧的,她的悲剧来自于幼年的经历,还有时代的因素,每一次漂泊的背后,都有着对命运强烈的抗争,她心中渴望的“黄金时代,”最终,成为蓝天碧水间的一曲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