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看!右上角有一抹红!原创不易,感谢轻轻一点关注!

为了好好的看黄金时代这部毁誉参半的电影,抽空阅读了《呼兰河传》《生死场》,时间仿佛回到了2014年,根据各个渠道各种异样的评价和票房低迷数据得出了结论:“这是一部烂片”。人们不爱看啊,他们在影院里肆无忌惮的打电话,侮辱台词和人物博取更无知的人一笑并引以为傲。冯小刚在私人订制第一部里面有个故事,大导要俗啊,千万别玩雅啊,否则就离死不远了,豆瓣短评里有一句:被嫌弃的萧红的一生,虽然用词遣句来自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但是贴切。

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观众看《黄金时代》有几个不习惯:

第一,长期受制式化教育培养出的特殊审美:“主要人物要有好坏之分,至少要分得出主流”。 比如三七开,比如高大全。但这个电影里的人物没有好坏的明确界限,萧红这种追求自由又飞蛾扑火般寻找呵护(躲避孤独)的一代洛神是好是坏呢;萧军这种把战斗与张狂、自由与乱性混为一谈,把自卑的离开扮演为骄傲的出走的行为是好是坏呢;端木蕻良这个柔弱得不足以托付,却有时会因为怕“别人看不起”故意表现出幼稚坚强的男人是好是坏呢。这一堆五五开,好多观众就疯了。

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第二,看电影是追求刺激的,感官刺激的视觉片、感情刺激的伦理片、明星刺激的脑残片。当大多数观众冲着这些方面的时候注定会失望,萧红有千般不好,但是她是一个还行的作家的事实不能罔顾,不能臆测她的感情,不能用一张漂亮的脸蛋淡化了一段云涌的人生,影片里充满了同代人对萧红的评价,尤其是聂绀弩在手杖那段戏里面说的话,朴实却精彩绝伦,许氏在说,事情就摆在这里,怎么评价,你们自己想吧。

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第三,题材小众。抗战时期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充满挑战的题材,那个时代需要唤醒,但是人群中的最少数时代先锋早就醒了,用不着呼唤,资源掌控者们心智成熟不会受一两本小说影响,醒了就是醒了,睡着就是主观不想起来,大量会被简单的故事唤醒的是普通大众啊,这个时期的文学渴望得到呼应,必须用简单明了有深意而且人人能懂的故事直入人心,这样的作品里面有精品,但是伴生了大量的雷同的、嘈杂的、主题不清的劣作,萧红被定义为抗日作家,但是最著名的《呼兰河传》和抗日没啥关系,还有沈老头,作品惊世却赢得当时的骂名。

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上述三个方面,恰恰证明了这是一部好电影。

至于表演,汤唯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有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人是汤唯,汤在演自己,但是一些时候,觉得那就是那一时代的女子吧。从发大水的哈尔滨旅店乘船逃亡,在加入文青团队时狂吃饼干,在武汉码头怀着孕仰天摔倒,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想活,每一出戏都有神采,好像中国的无奈就是:好多放浪形骸的女子都已自己活不长身躯残破为借口作践自己,可是这样的人,好多却本应很可爱。

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不知为何,我觉得萧红在日本自述那黄金时代的独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的想法,是这般的相像:“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陈清扬说,那也是她的黄金时代。虽然被人称做破鞋,但是她清白无辜。她到现在还是无辜的。听了这话,我笑起来。”

豆瓣评分7.2,曾和萧红一样被票房和观众嫌弃的电影——黄金时代

只要是自由的能做人能做的一切基本的事情,那不就是黄金时代么。特殊的是,作家是宇宙的宠儿,他们可以把构思的一切写出来,《呼兰河传》里面大量笔墨写了一个路中间的坑,想写一个坑就写一个坑,这是作家的自由,仿佛她因要写所以经历,恣意妄睢的表达,那不就是萧红的黄金时代么。

馄饨拌到面——立志做一位有品位的中年杂家的好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