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林语堂的“母亲崇拜情结”和“自然”女性观

林语堂的小说中既有自私的母亲形象,也有无私的母亲形象,但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美好的,其母性的光辉也是璀璨的,即使是自私的母亲也是出于母爱或对子女的溺爱,终是在宣扬伟大无私的母爱。在爱的理念上,他极力宣示爱的本位论,认为爱无所谓对与错,尤其是伟大的母爱在升华为一种大爱的境界时,便演化成为一种人格与人性意义上的爱。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总之,林语堂是一个绝对的母亲崇拜者,这也是他对女性最深层的认识。在林语堂的作品中除宣扬伟大母性与和谐家庭的爱的理念外,还着重渲染一种自然的女性观,从《京华烟云》中母亲形象的塑造上,看不出斧凿的痕迹和多余的修饰,无不歌颂母亲的自然之德,自然之貌和自然之力。

林语堂作品中所提到的自然之德是其女性观的核心内容,他认为有了孩子的女人虽然少了少女时期的稚嫩纯美,却多了一份成熟自然之美。自然之力是一种依其本心自然而行的,并结合自然创造力与协调力的智慧,是一个拥有真性情、聪慧无比的真切女子,更是可爱者与崇高者的完美结合体。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从《京华烟云》中五位母亲形象研究林语堂的女性观

1.母性本能观是其女性观的根基

基于女性主义理论,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来看,成为母亲是女性从心理和生理上走向成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中国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只有在经历婚姻并成为母亲后,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女人,而不婚不育的女性,往往会受到社会舆论道德的谴责,不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相对而言,欧洲社会上所充斥的独身女子,他们虽然拥有地位和盛名,但没有成为母亲,使她们在人性和人格上依旧是不完善的,而且他们也无法达到女性美丽的第二阶段。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林语堂坚决地反对这种独身主义,他认为孕育子女应是女性人生中最大的胜利和快乐,比之她所得到的声誉名誉、物质财富更为珍贵和真实,而在家庭中,母亲应是一个高度荣耀的地位。这既是女性的性别及本能使然,也是一桩只有她们能完成的庄严使命。因此在林语堂的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经历或过渡为一个母亲。

像《京华烟云》里面的木兰和莫愁也正是从少女过渡为少妇,再蜕变成母亲,而这样的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使其变得更为成熟完美。林语堂从生物学的角度和两性的生理结构来解读女性天生所具备的做母亲的本能,正是他在解读女性的母性本能的根基所在。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2.《京华烟云》中塑造的一系列无私母亲的形象

《京华烟云》中主要塑造了两类母亲形象:无私母亲如木兰、陈母,自私的母亲如曾母、姚母和马祖婆,但她们对子女的爱却是无私的,伟大的,也有撼动人心的。

小说里木兰在由少女蜕变成一位伟大母亲后,也是自然流露出作为母亲,对子女那份毫无保留的爱,如小说中的一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姚木兰挺身救女,在无比矛盾中答应唯一的儿子上前线,战后收养孤儿,都是只有作为母亲才会有的勇敢坚强的行为,也是其母爱走向大爱的一种升华。

而同样无私的母亲陈母在儿子被抓去充军后,坚持每年为其纳鞋底,靠着儿子还活着的信念支撑着整个人生,最后还带着半辈子的积蓄踏上寻儿的艰难旅程,我们无法预知未知的命运,却能深刻体会其表现出的最深沉博大的母爱。这里林语堂所赋予母亲的形象是丰满的、具体而形象的。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再如自私的母亲姚母骄纵大儿子体仁,而活活逼死了银屏,正是她在儿子与丫鬟间所作的无奈的取舍;曾母愚昧地借冲喜解救平压,而自私地葬送了大儿媳孙曼娘一辈子的幸福。

而牛母更是道德败坏,骄纵子女,作恶多端,虽然没有做母亲的资格,却拥有一颗爱子女的心。无论自私还是无私,母亲总对儿女倾注着全部的爱与包容,而对别人的残忍与自私也都源于对子女的溺爱与保护。林这也深刻揭示林语堂心里潜在的深沉的“情牵母亲、崇拜母亲”的情结。

3.歌颂母性之美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我相信,大自然在创造女人的时,赋给她一些比较适合做母亲的智能特质和道德特质,使这些特质在母性的本能中获得真正的意义和统一。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女性在发挥了母性本能时,自然散发这种母性美,而若是故意不成为母亲,便立刻失掉大部分的尊严和端庄。孙曼娘在平压死后义无反顾的领养孩子,正是其母性发挥到极致的表现。林语堂从道德的标准来评判女人母性的“美”与“丑”。不论地位身份,贫富贵贱,他的行为判定里是将一个女人的母性与道德充分联系起来。

母亲在林语堂的作品中表现女性思想的极致,对“母亲”的神圣与美好,母爱的伟大既做了理性的反思又做了感性的展示。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矛盾性与现代意义

林语堂先生在女性观上所表现的锚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女性的审美与行为要求上,一方面试图跳出男性的立场去评判女性的美以表达其真实的存在,另一方面还是受男性意识的束缚。二是表现在对男权意识本位的维护上,林语堂尽量在其作品中将男性的位置相对边缘化,而事实上男性的权力与威严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弱化。

虽然反对男权对女性的残害和折磨,但是他也赞美和固守男权文化下的女性道德规范,这也就是林语堂先生的女性观的局限所在,也是林氏女性观中的矛盾性所在。

对传统男权神话的颠覆与解构: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林语堂凭借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宽容的理解态度,试图对传统文本中的男权神话进行颠覆与解构,并以高扬的姿态来宣扬其“女子自由”的女性观,其对于女性解放、女性角色的热切关注和思考,给予现代女性极大的启示与激励。

在引导知识女性正确处理好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也可以作为一种平和的处世哲学的参照,同时我们需继承林语堂那种高度崇拜和赞美母亲的情结。林氏女性观在重拾那些失落的传统,重新审视母亲的地位,重构女性主义思想文化体系时具有巨大的现代意义。

女人与人、社会、家庭、事业、爱情和自己灵与肉是完美统一的,才是现代女性的理想人生和真正出路。林语堂的女性观试图将女性从角色冲突中解放出来,以自由、积极、自信的姿态投身于创造和生活之中,充分展示现代女性的社会价值和时代风采,这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参考价值与反思意义。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