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人性”是一個很難用言語定義的詞彙,很多人窮盡一生都無法真正參透這個詞背後的含義。而那些經歷了人間冷暖,看透世態炎涼的寫作者卻能夠極為恰當地通過筆下塑造的人物,給讀者傳達他眼中的人性。麥家無疑就是這樣的作者。

這個2008年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從1986年就始寫作,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流傳。其代表作《解密》甚至和《百年孤獨》《紅樓夢》一起被收選入“企鵝經典文庫”,同時《解密》還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

過去的成績永遠屬於過去,而麥家在沉寂八年之後,給千萬讀者帶來的又一著作《人生海海》再一次在文學界掀起巨浪。這部經過七稿修改的鄉村小說,凝聚了麥家對浙江富陽的熱愛,對父親的懷念,也寫盡了人性的自私、貪婪和醜惡。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麥家的童年為《人生海海》埋下伏筆

麥家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麥家做到了,他真的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鄉,從一個十歲少年的視角去看一個生活在浙江富陽小山村裡的傳奇人物的一生,在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路程中,麥家回憶了自己的童年,也重拾那久違的父愛。

麥家塑造的古怪上校形象源於兒時他遇到的一個老頭,那老頭年紀不算大,但幹起活來並不精神。同學告訴麥家,這老頭曾經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因為在戰場上傷了男人的重要部位,所以變成現在這副樣子。

麥家記住了這個故事,並把它運用到了《人生海海》的創作中,還原了那個英雄本該有的光輝。與此同時,麥家還將自己對父親的懷念融入到文字裡,塑造了一個深愛孩子,願意為孩子犧牲自我的父親形象。

麥家曾直言:《人生海海》是一本獻給父親的書。

麥家和父親的關係一度很僵,原因是年少的他曾經無法忍受同學對他的羞辱,對同學大打出手。父親為此打了他,而且下手非常重,這讓麥家對父親產生了深深的恨意,以至於遠走他鄉,長達十幾年不叫一聲“爸”。

年少的麥家無法理解父親,不知道他的言行其實是在保護自己不受外界更大的傷害。成為人父的麥家,漸漸開始理解父親,開始體會那深沉而又無言的愛。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麥家才剛剛領悟了那沉默的愛,還沒有來得及盡孝,他年老的父親得了老年痴呆,已經完全認不出麥家來,任憑他怎麼向父親證明自己就是他心心念唸的次子,父親都不相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卻把我忘得一乾二淨。

這種相見不相識的痛苦,讓麥家心生愧疚,他重新審視自己和父親的關係,並將自己對父親的感情融入到《人生海海》的創作中。

在《人生海海》中,麥家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護犢心切的“父親”形象。

為了撇清父親有不良嗜好的嫌疑,爺爺不惜告發上校藏身地點,付出得罪全村人的代價。

為了能夠讓子女在外一帆風順,父親苦守上校那破敗而又陰森的家,為的是震懾村裡“不祥的厲鬼”,以防止他們去找子女麻煩。

為了救出被困在山體塌方中的兒子,一個礦工在大家放棄救援時依然堅持挖坑道救孩子,最後累死在坑道里。

這些故事是麥家對父愛最赤誠的描寫,是他滿含著對父親的懷念寫下的深情。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上校是人性至惡的犧牲品

《人生海海》開篇就給大家介紹了雙家村的幾個古怪人,而最怪的是上校,他的古怪要扳著手一項一項數:

第一,他當過國民黨軍隊的上校,是革命群眾要鬥爭的對象。但村名們一邊鬥爭他,一邊又巴結討好他,家裡出什麼事又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睡了老保長女人的上校,按理說是老保長的眼中釘,肉中刺,但老保長卻對上校出奇的好,他出事後甚至四處奔走,為他重塑形象。

第三,村裡人都說上校是太監,可小孩子經常偷看他那個地方,好像還是滿當當,有模有樣。

第四,上校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空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可日子過得比誰家都舒坦。

第五,沒有老婆孩子的上校,把一對黑白貓當作孩子一般來養,村裡小孩的吃食都不如這兩隻貓。

上校渾身掛滿了謎,等著十歲的“我”去解開。

上校的一生是傳奇的,當過木匠,上過戰場,做過軍醫,還為了竊取情報不惜出賣色相,做女鬼子的男寵,也因此被刻下一行屈辱的字,成為他永久的傷痛。

上校死守的秘密,成為雙家村人的笑料,他們因為上校不婚不娶,不近女色而造謠上校是個太監,說他性功能缺失。上校對此卻並不在意,依然自得地過他的小日子。

但人們的好奇心卻不會放過上校,妒忌和自私促使著人們將上校生吞活剝。而蹦躂得最歡的是小瞎子,他藉著胡司令狐假虎威,對上校進行審訊,把所有的疑問一併問得清清楚楚。但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採取偷窺的方式去找尋答案,戳到了上校的底線。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用計不成的小瞎子被上校割了舌頭,挑斷手筋,為的就是讓他閉嘴不再造謠生事,但他卻並沒有悔改之意,用腳寫出“上校是雞姦犯”的話糊弄村民,把禍水往和上校交好的“我”的一家身上引,讓人懷疑“我”的父親是雞姦犯。

最終迫使“我”的爺爺護子心切,舉報上校,最後因為判決時,小瞎子的父親報復性地要求把上校的褲子脫下來,給大夥兒看看他小腹上的那行字。

《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顯然,上校小腹上的那行字就是他的逆鱗,說不得,看不得,更碰不到。而那些自私的村民們卻非要去觸碰,不顧他人的感受,以為滿足私慾,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踐踏別人的尊嚴,做那些害人害己的事情。

上校最後發了瘋,忘記了一切往事,只留下七八歲孩子的智力。

上校的悲劇是人性至惡的犧牲品,小瞎子的無知和爺爺的自私如同一把大火燒燬了上校所有的理智。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人性的醜惡,是旁觀者慫恿縱容的結果

在《人生海海》中,小瞎子是貫穿始終的惡人。但有人說,事情發生時,他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他所作的一切不過是青少年惡作劇罷了。然而在我看來,年齡並不是逃避懲罰的藉口,小瞎子被上校割舌挑筋是他罪有應得。

小瞎子從來不顧忌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的他就是他父親瞎佬的翻版。他的父親為了能夠娶親,讓雙胞胎弟弟騙了一個女子與之拜堂,洞房之時又換成瞎佬,想要瞞天過海。

小瞎子的母親生下小瞎子就跑了,留下小瞎子,於是小瞎子成為一個有娘生,沒娘養的野孩子。而他那原本就缺德的父親更不可能給他什麼正確的引導,導致他對於罪惡沒有半點牴觸,反而全盤吸收,越來越壞。

小瞎子的壞可以說是村民縱容的結果。大家以上校不近女色為依據,為他取了個“太監”的稱號,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上校的威信力,無知的村民對於這種貶低毫不在意,反而以此為樂,以平衡自己勞心勞力卻過的不好,而上校不見他幹活卻日日有肉的妒忌。

小瞎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加上年少無知,更是不把上校當回事兒,變本加厲地對之進行迫害。

在小瞎子胡作非為之時,村民裡除了老保長為上校奔走遊說之外,其他人都沉默無言,哪怕是與上校情同手足的“我”的父親也是如此。一方面父親受制於爺爺的權威,一方面也是他膽小懦弱的原因,父親在上校遭遇不測時並沒有站出來為他說過一句好話。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村民的沉默帶給了小瞎子為非作歹的動力,在他看來天大地大自己最大,他沒有想過後果,只知道作惡的快樂。他的惡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他不斷挑戰人們的道德底線,卻一次又一次得逞。

在大家罵上校的時候,作為一個孩子,他也肆無忌憚地參與了,他從來沒有注意過上校曾經接濟他們一家。

在牛鬼蛇神批鬥的時候,原本看熱鬧的他用一包煙收買胡司令,親自上手審問上校,作威作福,而村民們除了老保長,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制止,這助長了他行惡的氣焰。

再到後來不服氣的他用腳寫字,造謠上校是個雞姦犯,人們甚至為之感到興奮,四處傳播謠言,給“我”的一家帶來困擾,以至於不理智的爺爺舉報了上校,觸及到村民的根本利益而成為千古罪人。

甚至到幾十年後,小瞎子依然咬著“我”的父親不放,又造謠起“我”的父親是雞姦犯的話來。

小瞎子應了那話“頭頂生瘡,腳下流膿——壞透了”,但他的壞是缺乏教育,缺乏引導的結果。他是被選擇的壞人,他因為無知被雙家村村民的惡趣味選中,又在人們的縱容和無形的慫恿之中喪失了最基本的良心,變成一個恬不知恥的罪惡之人。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小瞎子之流,避而遠之是最好的方法

《人生海海》所描繪的是一個江南小山村的故事,但它卻揭示人性的複雜與黑暗。生活中像小瞎子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的親友,更可能只是網絡上素未蒙面的“鍵盤俠”。

他們看到年輕的姑娘開跑車,就說人家被包養或是幹不正當的行業;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就深扒別人的家底,非要給人家的成功加上爹媽的功勞;看到有人年紀輕輕博士畢業,就質疑別人論文抄襲,花錢買學歷。

這些人見不得任何人比他好,但卻從來不去反省自己為什麼比別人差,只是一味的妒忌猜疑。對於這樣的人,對其避而遠之是最直接的方式。

看完《人生海海》,我一直在想,如果上校當初沒有回到雙家村,而是到縣城裡生活,或是遠走他鄉,接老母親到其他地方定居,是不是就不會有後來的悲慘遭遇了呢?

那些無知的村名享受著上校對他們的照料,卻又嫉妒他的才幹,不斷詆譭他,把他拉下神壇,讓他和自己一起浸泡在爛泥之中,然後為所謂的同流合汙而高興。這就好像魚籠裡的螃蟹,自己逃不走,也不會讓任何一隻螃蟹爬出去。

一部《人生海海》,寫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要想避免這些無知者的迫害,或許遠遠地逃開是最好的選擇。不給這些人傷害自己的機會,而給自己留一個遠走高飛的天地,何樂而不為呢?

法國作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群體有著簡單而極端的情感:輕信、衝動、情緒化、反覆、非黑即白”。

而上校正是被雙水村的那群“烏合之眾”的輕信,衝動和情緒化所害。這群人輕信小瞎子的造謠,對於荒誕之事樂此不疲,衝動的他們喜歡喧鬧地圍在一起討論別人的家長裡短。

他們在對比中看到上校與自己的不一樣,他們不允許有人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他們對上校的生活方式心存鄙夷,便衝動地要去摧毀他,他們是嫉妒上校的。

所以我說,上校的悲劇,是當時社會和時代的悲劇,也是人性至暗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