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想让孩子超前学习数学,又担心以后课堂纪律不好,怎么办

昨晚收到头条朋友的私信:“牛牛妈妈你好,看你家牛牛已经自学了七年级的数学而且考试成绩也挺好,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我一直不敢让孩子提前学习,我担心他学会了老师上课就不爱听了,这个问题怎么避免呀?”

其实类似的问题我己经回答过几次,我也曾在小子幼儿园阶段有过类似的担心,几年的育儿经验告诉我,完全脱离校内教材的超前学习,或许能对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起到一定效果。

我家小子关于数学的学习绝对属于彻头彻尾的超前。小子在幼儿园中班快结束时开始奥数启蒙(在学奥数的那篇文章中有提到过),那时他己经会两位数竖式加减计算,能熟记乘法口决表。幼儿园大班时除奥数持续在学以外,还能口算一百以内两位数加减(包括进退位),较熟练地玩"+-x÷二十四点"。

此时,有位熟悉的奶奶(她是退休教师)提醒我说:"你这样让你家孩子持续学下去,可要留心他上小学后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呀!”

虽然我笑笑地回复了那位奶奶“没事,我心里有数",但是心里还是有一丝不确定的。只不过这丝不确定与小子所展现出来的学习天赋相比实在太过细微。我岂能因自己臆想出来的危害就阻碍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

朋友问:想让孩子超前学习数学,又担心以后课堂纪律不好,怎么办

正如我过去发文中所写,小子幼儿园阶段从未上过幼小衔接班,小学阶段也从未上过文化课培训班。我们学奥数,只是拿本奥数书拿块小黑板,我教他学,纸质的奥数题一题未做;我们背乘法口决表或语文拼音,只是在家里挂张(语音)挂图,由他自主去学;我们学二十四点,是借助扑克和叠叠乐陪孩子玩的游戏;我们练习一百以内口算加减,是在接送小子上幼儿园路上玩的挑战游戏,走同样长的路他每次能做出几题呢……

一切的一切都是脱离小学教材在进行。甚至为了保证与教材的绝对脱离,我从不看小学数学教材。我想当我都不知道数学教材上有啥内容时,在教导引导小子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极尽可能地去维护他对校内教材的新鲜感。

我不确定是否是因为上述措施产生了效果,反正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从未听任何老师向我反馈小子上课态度不好。而那时,在小学一年级开学前,我曾经买过一套《小学一年级上 数学黄岗测试卷》让小子自测。挑选了其中的期中期末测试卷进行考试,小子得分都在九十分以上。综上,超前学习数学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小子的数学学习常态。但是,直至今日,文章开头那位家长所担心的事情从未发生。

但是,对于部分家长提倡地超前学习校内教材,我一直是反对的。如果说,孩子校内学习略显吃力,提前学习教材作为以后学习的预习,那还是挺有必要的。这样更有助于及时消化吸收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如果说,孩子是学有余力,校内学习根本就吃不饱,那我就不懂为啥要提前学习教材呢?毕竟教材上的内容以后课堂上都会教到呀,重复学习不但会浪费时间,也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极大可能会增加文章开头那位家长所担心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的根源是锻炼孩子的思维,特别是关于数学的学习,因此不应该将学习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上。只要思维足够灵活,学习校内教材自然手到擒来。小学阶段若觉得校内学习过于简单的孩子,不妨以校外学习为主校内学习为辅。我指的校外学习,是有别于校内的学习内容,不是指校外文化课培训班,也不局限于文化课的学习。校外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锻炼思维比如围棋、数独、编程等等,并鼓励自己不断地向更高难度挑战,难度越高其效果也会更佳。或许这样做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或许这样做对小学阶段的校内成绩并无助力,但是这样做一定能锻炼孩子的思维,一定能在未来显现出效果。

朋友问:想让孩子超前学习数学,又担心以后课堂纪律不好,怎么办

写到这,是否会有朋友质疑"你现在不正让你孩子学习初中数学,还学到初一下册了,说与做就不是一回事"。

接着,聊聊小子学初中数学的这点事吧!

首先,小子是在跳过小学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的校内数学,直接进行初一数学学习的(当孩子数学思维足够时,学习小学数学不用按部就班按教材来)。从今年春节开始持续定时(晚上)定量(四五十分钟)学习初中数学(看录播视频),与其说是刻意安排,不如说是迫于疫情宅家后的选择。小子上小学以来花费时间最多的项目是足球,近一年多来甚至达到了一周六练的频次,寒暑假也仅有十来天足球会停训。因此,此次没有了足球的宅家,让小子的日常生活多出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利用其中的一部分时间来学习初中数学并不会对他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压力。

其次,小子现在学习的初中数学是人教版的,而他将来要学习的初中数学是浙教版的。

早些日子在孩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学得七七八八时,出于好奇我曾在微头条上发文请教,现在浙江省的初中用的是浙教版的教材还是人教版的教材?当时并没有人回复我。不过,现在我已经知道了答案,浙江省或者说宁波市用的是浙教版教材。

一周前,有位六年级家长在某微信群里咨询:宁波市初一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数学教材?孩子现在宅家想利用空闲时间提前学起来。有群友就回复,用的是浙教版教材。

这样的操作流程应该是绝大多数打算让孩子提前学习初中数学的家长会采取的行动。而我,却不认同这样的操作。

如前文所言,小子刚开始看视频学习初一数学时,我根本就不知道宁波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也不认为有知道的必要。基于对小子数学能力的绝对自信,我从不认为他有提前学习预习数学教材的必要。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能轻而易举掌握的知识,为啥要提前先学一遍?我并没打算让孩子跳级,课堂上的知识留待孩子课堂上学习,我想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去学习更广的知识。

因此,我建议打算让孩子提前学习校内知识的家长可以选择与孩子将来所学不一样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学习。比如,宁波初中数学用的是浙教版教材,我现在让孩子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两个版本的教材无可避免的会出现部分重叠,但是至少不是完全重叠。

这样做一方面能保持孩子对将来待学教材的新鲜感,一方面也能扩宽孩子的知识面。

朋友问:想让孩子超前学习数学,又担心以后课堂纪律不好,怎么办

再次,关于超前学习,我重申自己的观点------超前学习应该以思维锻炼为主,不应该局限于校内知识的超前学习。

当今“鸡血家长”、“鸡血娃"层出不穷,旁观的家长很容易被这种氛围带动,从而给孩子制定出不理性的学习规划。

譬如,看了我昨晚发的微头条,是否会令某些家长产生紧迫感?是否会有家长决定继续加码让孩子的学习进度更快一些?

其实,有这种感受也很自然。我也曾担心过小子的数学学习进度会被拉下,只因为近一年多来他能分配给数学的学习时间实在太少了。但是此次宅家的初中数学学习经历告诉我,只要孩子思维能力足够强,学习态度足够好和学习效率足够高,所谓的拉开根本无需担心,基于学习内容上的追赶实在太轻松了。学习难度上的差距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

如今社会,家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培养出一位能学习初中数学的三年级小学生,也不会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至于这个孩子是“真牛”还是“假牛”,还需根据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来综合判断。仅以学习内容做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虚假性。毕竟小学、初中的数学难度与高中及以上阶段的数学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此种学习进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才是关键。

因此对于小子这一个多月的初中数学学习,令我感到骄傲的并不是他初一数学试卷自测考了多少分,而是他考取这个分数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极少,高效高质的结果令我觉得他未来可期。

朋友问:想让孩子超前学习数学,又担心以后课堂纪律不好,怎么办

曾有朋友私信问我,觉得孩子多大开始学习C++合适?学习C++真的能锻炼思维吗?

我的回复是因人而异,当孩子能对所学内容无太大压力就吸收掌握时就是合适的。何时开始则需要家长在综合考虑孩子的未来学习规划后做出决定。

市面上机构的C++整套课件耗时多是两年半,因为这样的学习进度更易于被广大小学生接受。假设一个孩子三年级开始学习C++,二年半后学完整套课件,也就是五年级上结束的时候学完。我家小子是四年级上尚未结束前开始学习C++的,整套课件的学习时长是一年,也就是五年级上尚未结束时就已学完。如此,我家小子虽后学,却更早结束整套课程,这就是效率的体现。而在晚学的那一年中,小子显然也不可能在浪费时间,他能把时间消耗在其他的学习上。如此两者的差距或许不仅仅体现在C++上,还有其它呢。

我也不认为学得慢就学得更扎实。孩子学习扎不扎实更取决于学习态度。小子用一年的时间学完C++的整套课件,在缺少大量练习的情况下,显然不可能将各种算法运用自如。但是有了早期学习的打底,在宅家的这段日子里在自主学习意识的驱动下,他通过观看各类算法视频和算法书籍,查漏补缺,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又怎么可能学得不扎实呢?

通过以上的这个实例,我想提醒家长们,超前学习很重要,超前学习的方式和效率更重要。不要被不具有可持续性的超前学习蒙蔽了双眼,从而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学习深度学习广度。

我认为超前学习是最轻松最无压力的学习方式,而正确的超前学习应该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极尽可能的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今天早上,有收到头条朋友的私信,他是一位老师。他发了五道题目(图片)让小子去尝试解答。小子起床后,我转达了这个消息。小子担心的问,如果我做不出怎么办?我笑着说,做不出没关系呀,你才五年级呢;做得出你就牛了,你才五年级呢。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的首要条件就是让他没有压力。超前学习,不妨把它当作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学习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