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土豆田间管理需掌握的几个要点

前面给大家分享了土豆的高产种植技术,但俗话说的好,“有收无收在于种,多收少收在于管”,把土豆种到地里仅仅是第一步,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我们必须掌握土豆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帮助土豆生长。总的来说,土豆田间管理追求12个字:“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

。接下来,咱们一起梳理一下土豆田间管理的几个要点。不足或不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土豆田间管理需掌握的几个要点

土豆田

一、土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在进行土豆的田间管理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土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土豆田间管理需要把握好温度、土壤、水分三大生长环境因素,具体来说如下,

1、对温度的要求

土豆是性喜低温的作物,不喜欢高温天气,地下块茎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6℃~18℃,当地面温度高于25℃时,土豆的块茎将停止生长;地上部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25℃,当温度超过39℃时,地上部茎叶直接停止生长。

2、对土壤的要求

土豆地下块茎的发育膨大喜欢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黏性重的土壤不利于薯块的生长,会出现“青头”现象,说到这里提一点,土豆种植时土壤覆盖深度不够,也容易出现“青头”现象。虽然土豆比较抗旱,但是想要获得高产,需要保持土壤凉爽湿润。

3、对水分的要求

土豆对水分的需求随着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变化,对水分需求的总体趋势是由少到多。前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中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5%左右,后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土豆的生长发育。

“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土豆田间管理需掌握的几个要点

土豆生长前期

二、田间管理

1、抠膜

土豆从播种到出苗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在幼苗破土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将幼苗从地膜下面抠出来,一是帮助幼苗快速生长,二是避免幼苗被灼烧。抠膜的时候要小心,不要伤及幼苗。

2、浇水

生长前期不需要怎么浇水,浇水过多会导致植株徒长,不利于地下块茎的形成。一般在幼苗出齐以后浇一次水,要开花的时候结合施肥浇一次水,后期视情况再浇水。但是如果遇到连续干旱的天气,要每隔10天浇一次水,土豆收获前10天左右要停止浇水,不然不利于收获。

3、施肥

因为播种时我们已经施入了农家肥、复合肥及豆饼肥,所以后期追肥,多追一些钾肥与适量的复合肥或土豆专用肥即可,切忌不要施氯肥。可以喷施矮壮素抑制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促进地下块茎的营养物质积累,使薯块膨大,提高产量。

“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土豆田间管理需掌握的几个要点

土豆开花期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

以安丘地区为例,土豆病害一般不多见,有的话主要是晚疫病和青枯病,晚疫病多发生于土豆开花期前后,可以危害茎叶和薯块,一旦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晚疫病传播将非常迅速,因此在发现发病植株的时候要及时拔除,并在窝里撒上石灰,同时要用甲霜灵锰锌喷雾,防止病害扩展。土豆青枯病与山东大姜的姜瘟病病原是一样的,得了青枯病后要及时的将病株拔除,撒上石灰或者福尔马林药液消毒,同时要喷施青枯立克防治病原菌扩展。

2、虫害

安丘地区土豆虫害也不严重,有的话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以及蚜虫等,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灌根,每亩使用1.5~2.5千克。防治蚜虫可以用吡虫啉喷雾。

“三分在于种,七分在于管”,土豆田间管理需掌握的几个要点

土豆田间管理

【总结】

进行土豆田间管理的要点总结如下,首先要掌握土豆的生长对温度、土壤、水分的要求,这样才便于进行相配套的田间管理;其次田间管理时要及时的抠膜,避免灼伤幼苗,同时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或者地下害虫防治;覆膜种植的土豆,田间管理一般不需要中耕除草;再有就是土豆的病虫害发生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出现病虫害时要准确的甄别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土豆田间管理的几个要点,如果您还有什么更好的措施请在评论区留言;不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支持!

我是农民子弟王博,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我会不定时更新三农文章,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如您有任何意见、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给我,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