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原文

二世皇帝二年


魏周市將兵略地豐、沛,使人招雍齒。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即以豐降魏。沛公攻之,不克。


趙張耳、陳餘收其散兵,得數萬人,擊李良。良敗,走歸章邯。


客有說耳、餘曰:“兩君羈旅,而欲附趙,難可獨立。立趙後,輔以誼,可就功。”乃求得趙歇。春,正月,耳、餘立歇為趙王,居信都。


東陽寧君、秦嘉聞陳王軍敗,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使公孫慶使齊,欲與之併力俱進。齊王曰:“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田儋殺公孫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呂將軍走,徼兵復聚,與番盜黥布相遇,攻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坐法黥,以刑徒論輸驪山。驪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傑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為群盜。番陽令吳芮,甚得江湖間心,號曰番君。布往見之,其眾已數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將其兵擊秦。


楚王景駒在留,沛公往從之。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欲往從景駒,道遇沛公,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不去。沛公與良俱見景駒,欲請兵以攻豐。時章邯司馬屍二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寧君、沛公引兵西,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二月,攻碭,三日,拔之。收碭兵得六千人,與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徇廣陵,未下。聞陳王敗走,章邯且至,乃渡江,矯陳王令,拜項梁為楚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得二萬人,欲立嬰為王。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世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其眾從之,乃以兵屬梁。


英布既破秦軍,引兵而東;聞項梁西渡淮,布與蒲將軍皆以其兵屬焉。項梁眾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景駒、秦嘉軍彭城東,欲以距梁。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


梁已並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慄,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梁乃引兵入薛,誅朱雞石。


沛公從騎百餘往見梁,梁與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拔之。雍齒奔魏。


項梁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還報。


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沛公亦往焉。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得楚懷王孫心於民間,為人牧羊。夏,六月,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望也。陳嬰為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眙。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張良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最賢,可立為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司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章邯已破陳王,乃進兵擊魏王於臨濟。魏王使周市出,請救於齊、楚。齊王儋及楚將項它皆將兵隨市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楚軍於臨濟下,殺齊王及周市。魏王咎為其民約降,約定,自燒殺。其弟豹亡走楚,楚懷王予魏豹數千人,復徇魏地。齊田榮收其兄儋餘兵,東走東阿,章邯追圍之。齊人聞齊王儋死,乃立故齊王建之弟假為王,田角為相,角弟間為將,以距諸侯。


秋,七月,大霖雨。武信君引兵攻亢父,聞田榮之急,乃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章邯走而西。田榮引兵東歸齊。武信君獨追北,使項羽、沛公別攻城陽,屠之。楚軍軍濮陽東,復與章邯戰,又破之。章邯復振,守濮陽,環水。沛公、項羽去,攻定陶。


八月,田榮擊逐齊王假,假亡走楚,田角亡走趙。田間前救趙,因留不敢歸。田榮乃立儋子市為齊王,榮相之,田橫為將,平齊地。章邯兵益盛,項梁數使使告齊、趙發兵共擊章邯。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角、間,乃出兵。”楚、趙不許。田榮怒,終不肯出兵。


項梁已破章邯於東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沛公又與秦軍戰於雍丘,大破之,斬李由。項梁益輕秦,有驕色。宋義諫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二世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時連雨,自七月至九月。項羽、沛公攻外黃未下,去,攻陳留。聞武信君死,士卒恐,乃與將軍呂臣引兵而東,徙懷王自盱眙都彭城。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魏豹下魏二十餘城,楚懷王立豹為魏王。


後九月,楚懷王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章邯已破項梁,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夷其城郭。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鉅鹿城,王離圍之。陳餘北收常山兵,得數萬人,軍鉅鹿北。章邯軍鉅鹿南棘原。趙數請救於楚。


高陵君顯在楚,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以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奮勢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慓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無侵暴,宜可下。項羽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懷王乃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以伐秦。


沛公道碭,至陽城與槓裡,攻秦壁,破其二軍。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二世皇帝三年


冬,十月,齊將田都畔田榮,助楚救趙。


沛公攻破東郡尉於成武。


宋義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秦圍趙急,宜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半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舉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十一月,項羽晨朝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籍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羽為上將軍。


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慄,遇剛武侯,奪其軍四千餘人,並之;與魏將皇欣、武滿軍合攻秦軍,破之。


故齊王建孫安下濟北,從項羽救趙。


章邯築甬道屬河,餉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鉅鹿。鉅鹿城中食盡、兵少,張耳數使人召前陳餘。陳餘度兵少,不敵秦,不敢前。數月,張耳大怒,怨陳餘,使張黶、陳澤往讓陳餘曰:“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陳餘曰:“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餘所以不俱死,欲為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張黶、陳澤要以俱死,乃使黶、澤將五千人先嚐秦軍,至,皆沒。當是時,齊師、燕師皆來救趙,張敖亦北收代兵,得萬餘人,來,皆壁餘旁,未敢擊秦。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乃遣當陽君、薄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軍。救鉅鹿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侯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當十,呼聲動天地,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於是趙王歇及張耳乃得出鉅鹿城謝諸侯。張耳與陳餘相見,責讓陳餘以不肯救趙;及問張黶、陳澤所在,疑陳餘殺之,數以問餘。餘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豈以臣為重去將印哉?”乃脫解印綬,推予張耳,張耳亦愕不受。陳餘起如廁。客有說張耳曰:“臣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今陳將軍與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張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陳餘還,亦望張耳不讓,遂趨出,獨與麾下所善數百人之河上澤中漁獵。趙王歇還信都。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柏楊白話版

公元前二零八年 癸巳


魏國(魏咎)宰相周福,率軍奪取豐縣(江蘇省豐縣)及沛縣(江蘇省沛縣),派人向雍齒招降(雍齒留守豐縣),雍齒一向瞧不起劉邦,不願做他的部下,遂獻出豐縣,投降周福。劉邦回軍反攻,不能收復。


趙國張耳、陳餘,收集殘兵敗卒,集結數萬人,攻擊李良。李良戰敗,投降秦軍章邯。賓客中有人提醒張耳、陳餘,說:“兩位都不是趙王國人,在此地等於旅客。如果要依靠趙王國,恐怕難以立足。只有一個辦法:物色一位故趙王國皇家的後裔當王,你們當他的助手,才可以成功。”這是一項有深度的見解,於是物色到趙歇。


春季,正月,張耳、陳餘,擁立趙歇繼位趙王,定都信都(河北省邢臺市)。


東陽(江蘇省盱眙縣東南)人寧君、秦嘉,聽到陳勝潰敗消息,擁護景駒繼任張楚王,率軍抵達方與(山東省魚臺縣),準備攻擊定陶(山東省定陶縣)秦軍。派公孫慶出使齊國(田儋),約期共同出兵。齊王田儋說:“陳勝戰敗,生死未卜,你們怎麼不先請示齊國,而自封國王?”公孫慶說:“齊國不向張楚國(陳勝)請示而自封國王,張楚國(景駒)為什麼要向齊國請示?而且,張楚國首先發難,自當號令天下。”田儋惱羞成怒,斬公孫慶。


秦軍左右指揮官(左右校尉)攻陷陳縣。張楚蒼頭軍統帥呂臣敗走,集結散兵遊勇,跟番陽(江西省波陽縣)變民首領英布結合,聯合反攻。在青波(河南省息縣與新蔡縣交界處)會戰,大破秦軍,奪回陳縣。


英布,是六縣(安徽省六安市)人,因犯法被判在臉上刺字的黥刑,依照規定,應押送到驪山(陝西省臨潼縣東南)去做苦工。當時驪山聚集囚徒幾十萬人,英布跟其中頭目和豪傑們結交,乘機率領死黨,逃亡到長江一帶,成為盜匪。番陽縣長吳芮,很受人民愛戴,號稱番君。英布前往晉見,當時擁有數千人,已成一個強大的武裝力量。吳芮把女兒嫁給他,使他率領徒眾,出擊秦軍。


張楚王景駒在留縣(江蘇省沛縣東南)紮營,劉邦前往投靠。張良聚集了一百餘少年,也前往投靠。中途跟劉邦相遇,遂決定追隨。劉邦任用張良當騎兵官(廄將)。張良屢次向劉邦談論《太公兵法》(太公指齊國第一任國君姜子牙),劉邦都能領會,而且常常採納張良的意見。張良曾經把他的謀略告訴其他將領,卻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張良讚歎說:“劉邦真是天縱奇才!”決心不再他往。劉邦跟張良晉見景駒,準備請求派遣援軍,反攻豐縣。


當時,秦政府東征軍統帥章邯的參謀官(司馬)夷(姓不詳),大軍所到之處,血腥屠殺。從相縣(安徽省淮北市),直到碭縣。東陽人寧君跟劉邦聯合西進,在蕭縣(安徽省蕭縣)西方會戰,稍稍失利,撤退到留縣。


二月,劉邦攻擊碭縣,三天攻下,接收碭縣武裝部隊六千人,於是擁有九千人勁旅。


三月,再攻陷下邑(安徽省碭山縣),回軍再攻豐縣,仍不能攻克。


廣陵(江蘇省揚州市)人召平,受故張楚王陳勝的派遣,奪取廣陵,還沒有攻克;得到陳勝失敗消息,而秦軍章邯馬上又到。於是,渡長江而南,詐稱奉張楚王(陳勝)命令,任命項梁當楚國上柱國,說:“江東(江蘇省南部太湖流域)已經厎定,請出兵西上,攻擊秦軍。”項梁遂率八千人渡長江,聽說陳嬰佔領東陽,派出使節,要求聯合作戰。


陳嬰是前東陽縣政府的職員(令史),留住縣城,一向謹慎篤實,人們都稱長者,對他十分尊敬。各地抗暴紛起,年輕人擊殺縣長,集結兩萬餘人,要求陳嬰當王。孃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你們陳家,從沒有聽說你們祖先,有誰做過官的。如今突然大名加身,絕對不是祥瑞。不如追隨一位領袖,事情成功,至少可封一個侯爵。事情失敗,也容易逃走藏匿,不要追求世俗上所謂的大名!”陳嬰遂拒絕稱王,告訴軍官們說:“項家世世當楚王國的將領,享有盛名。我們要成大事,非他們不行。投靠名家,才可以滅秦。”大家接受,於是把軍權交給項梁。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英布既擊敗秦軍,向東推進。聽說項梁已渡淮河,遂跟另一位蒲將軍(名不詳),一齊歸附項梁。項梁這時候已擁兵六七萬人,紮營下邳(江蘇省睢寧縣北)。張楚王景駒、大將秦嘉,在彭城(江蘇省徐州市)以東佈防,準備抵制項梁。項梁昭告大軍說:“張楚王(陳勝)首先發難,戰場失利,一時不知去向。秦嘉竟然背叛,另立景駒當王,大逆不道!”遂攻擊秦嘉,秦嘉大敗逃走,項梁追到胡陵(山東省魚臺縣東南),秦嘉反攻,苦戰一天,秦嘉陣亡,軍隊投降。景駒逃走,死在魏國(魏咎)。


項梁既吞併秦嘉的部隊,進抵胡陵,將率軍西上。而秦軍大將章邯,也抵達慄縣(河南省夏邑縣)。項梁特遣將領朱雞石、餘樊君進擊。餘樊君戰死,朱雞石大敗,逃回胡陵。項梁率軍進駐薛縣(山東省滕州市南),斬朱雞石。


劉邦率騎士一百餘人晉見項梁,項梁撥給劉邦士卒五千人、“五大夫”級(文官十二級)將領十人。劉邦遂再攻豐縣,攻陷,雍齒逃奔魏國(魏咎)。


項梁命項羽攻擊襄城(河南省襄城縣),襄城堅守。陷落後,項羽把全城軍民,全部坑殺。(起兵革命,本為抗暴,想不到革命之人,比暴更暴。中國人就一直在這種災難中循環。)


項梁得到情報,證明陳勝確實死亡,就在薛縣召集軍事會議,劉邦也應邀參加。居鄛(安徽省縱陽縣西北)人范增,已七十歲,平常在家,就以奇計謀略,受到尊敬。他對項梁說:“陳勝失敗,沒有什麼稀奇。秦王國消滅六國,楚王國(羋姓)最為無辜(哪一國有辜?齊王國豈不更無辜)。自從懷王(羋槐)被騙入武關,不能回國(參考前二九九年),國人至今對他懷念,所以南公先生有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首先發難,不去找一位羋姓皇族的後裔當王,而自己當王,所以氣勢不夠深厚,不能長久。你起兵江東(江蘇省南部太湖流域),故楚王國的將領,先後向你歸附。因為你家幾世都當楚王國的將領,最有資格擁戴羋姓皇族後裔。”項梁佩服他的見解,於是尋訪到正在民間牧羊的羋槐的孫兒羋心。


夏季,六月,擁護羋心當楚懷王,用以號召對他祖父仍懷忠誠的人民。任命陳嬰當上柱國,采邑五縣,隨同羋心,定都盱眙(江蘇省盱眙縣)。項梁自稱武信君。


張良向項梁建議說:“你已選立了故楚王國皇家後裔,而故韓王國皇家後裔的王子中,橫陽君韓成,最為賢能,似乎應該任命他繼承王位,為我們廣樹黨羽。”項梁教張良找到韓成,封他當韓王,任命張良當韓國(韓成)國防部長(司徒),隨同韓成,率領一千餘人,向西奪取韓王國的故土(河南省中西部)。然而,收復幾個城市後,又被秦軍逐一奪回,遂在潁川郡(河南省禹州市)附近,實行遊擊。


秦軍統帥章邯大破陳勝後,北上進攻魏國(魏咎)首都臨濟(河南省封丘縣東)。魏王魏咎派周福向齊國(田儋)、楚國(羋心)求救。齊王田儋親自率軍,會同楚軍將領項它,聯合赴援。章邯乘夜突襲,在臨濟城下,大破齊楚聯軍,田儋及周福,同時陣亡。魏咎無奈,為了避免人民受到屠殺,遂約定降期,然後自焚而死。老弟魏豹投奔楚國。羋心撥付數千人給魏豹,命他繼續奪取故土。齊王田儋的堂弟田榮,集結田儋的殘兵敗將,向東退保東阿(山東省陽穀縣東北阿城鎮),章邯緊追不捨,緊密包圍。齊國官員得到田儋死訊,擁護故齊王國亡國之君(五任)田建的老弟田假。田假繼任國王后,任命田角當宰相,田角的老弟田間當大將,繼續抵抗。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秋季,七月,連綿大雨。項梁率軍攻擊亢父(山東省濟寧市南),得到田榮被圍消息,遂攻擊章邯,在東阿城下,大敗秦軍,章邯向西撤退。田榮率軍返回齊國。項梁尾追秦軍,命項羽、劉邦進攻城陽(山東省鄄城縣東南),屠殺全城。楚軍抵達濮陽(河南省濮陽市)以東,項梁攻擊,再大敗秦軍。章邯急行集結,重振軍威,固守濮陽,決河水圍繞城池四周,阻撓楚軍攻勢。劉邦、項羽,進攻定陶。


八月,田榮率突圍殘軍攻擊齊王田假,田假不能支持,投奔楚國。大將田間率軍前往援救趙國,得到消息,不敢回去。田榮遂擁護田儋的兒子田福當齊王、田榮當宰相、田橫當大將,收復故齊王國全部領土。


章邯軍勢轉強,項梁命人催請齊國跟趙國派遣援軍,共擊章邯。田榮說:“楚國殺田假,趙國殺田角、田間,我們才出兵。”楚趙拒絕,田榮大怒,竟不出兵。


楚國(羋心)大將項梁在東阿(山東省陽穀縣東北阿城鎮)大敗秦軍之後,向西挺進,抵達定陶,再度大敗秦軍。項羽(本年二十五歲)、劉邦(本年四十九歲)在雍丘(河南省杞縣)也大敗秦軍,擊斬三川郡郡長李由。一連串輝煌戰果,使項梁對秦軍開始輕視,臉上充滿得意。故楚王國宰相宋義進言說:“戰勝之後,將領驕傲,士兵怠惰,一定失敗,而今士兵已有怠惰的現象,而秦軍反而一天比一天茁壯,我替你擔心。”項梁聽不進去,派宋義出使齊國,中途,宋義遇到齊國使臣高陵君顯(姓不詳),宋義問:“你是不是準備要見項梁?”高陵君說:“當然。”宋義說:“我認為項梁馬上就要失敗,你慢慢前進,還可能逃生。如果很快趕到那裡,恐怕玉石俱焚。”嬴胡亥派大量生力軍增援章邯,章邯攻擊定陶,楚軍崩潰,項梁戰死。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這時,天降連綿大雨,自七月到九月,雨勢不停。項羽、劉邦正在攻擊外黃(河南省民權縣西北內黃集),不能奪取,轉攻陳留(河南省開封市東南),得到項梁死訊,軍心震恐,只好跟另一位將領呂臣,把楚懷王羋心,從盱眙北遷,定都彭城(江蘇省徐州市)。呂臣駐紮彭城東,項羽駐紮彭城西,劉邦駐紮碭縣(河南省永城縣東北)。


魏豹收復故魏王國二十多個城市,楚懷王羋心封魏豹當魏王。


閏九月,楚懷王羋心重組他的武裝部隊,把呂臣、項羽二人的軍隊合併,自任統帥。任命劉邦當碭郡(郡政府設睢陽【河南省商丘縣】)郡長,封武安侯,統領碭郡民兵;封項羽長安侯,接著再晉封項羽魯公爵;命呂臣當國防部長(司徒),呂臣的老爹呂青當宰相(令尹)。


章邯擊敗項梁後,認為楚國(羋心)已不構成威脅,率大軍北渡黃河,兵鋒直指趙國(趙歇)。一路勢如破竹,抵達邯鄲,把居民全部遷到河內(河南省黃河北岸),徹底破壞城郭。張耳、趙王趙歇,逃到鉅鹿(河北省平鄉縣)固守。秦軍副將王離把鉅鹿團團圍住。陳餘前往北方恆山(河北省正定縣),招募戰士幾萬人,在鉅鹿北方紮營。章邯大軍在鉅鹿南方棘原紮營。趙國屢屢向楚國求救。齊國使節高陵君顯正好還在彭城,晉見羋心說:“貴國宋義,曾推斷項梁必然失敗,不過幾天,果然應驗。部隊還沒有作戰,就先看到失敗的徵兆,可以說是一位軍事專家。”羋心召見宋義,面談軍國大事,心悅誠服。就任命宋義當上將軍,項羽當次將軍(次將),范增當末將軍(末將),率軍援救趙國。其他將領一律隸屬宋義,號稱“卿子冠軍”(卿子,跟王子公子一樣,當時一種尊稱。冠軍,全軍之冠)。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最初,楚懷王羋心跟將領們約定:先攻入關中(陝西省中部)的封王。那時候,秦軍戰鬥力仍然強大,追擊攻打,變軍們經常逃竄,誰都不敢想像深入秦王朝本土。然而,項羽深恨秦軍格殺項梁,發誓要挖秦政府的根,願同劉邦出擊。羋心跟幾位老將軍交換意見,認為:“項羽這個人,狡猾殘暴,襄城(河南省襄城縣)之役,把居民全部坑殺,老少男女,沒有一個人倖存,所攻擊的城市也幾乎都被毀滅。而且楚國發動的好幾次攻勢,像陳勝、項梁,都歸失敗,似乎不應該再去冒險。不如派遣一位年高德劭的將領,用仁義做號召,向西收攬人心。秦政府統治下的人民,被暴政蹂躪太久,真的能有一位那樣的將領出面,不去侵犯人民的財產和自由,可能望風迎降。項羽不行,劉邦一向寬厚,似乎是唯一的適當人選。”羋心於是拒絕項羽,把他派到援趙軍中,而命劉邦向西奪取土地。


劉邦集結陳勝、項梁的潰兵,從碭郡到成陽(山東省鄄城縣東南)、槓裡(山東省鄄城縣西南),攻擊秦軍營壘,連破秦軍兩支部隊。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公元前二零七年 甲午


冬季,十月,齊國(田福)大將田都,背叛宰相田榮的指示,率領他的部隊,協助楚軍,救援趙國(趙歇)。


楚國(羋心)武安侯劉邦,在成武(山東省成武縣)擊敗秦政府東郡(河南省濮陽市)郡兵司令(郡尉)。


楚國上將軍宋義,率援趙大軍,進至安陽(山東省曹縣。與陷於重圍的鉅鹿航空距離二百四十千米),逗留四十六天,按兵不動。次將軍項羽(本年二十六歲)催促說:“在秦軍重重包圍下,趙國十分危急,我們應該率大軍北渡黃河,楚軍由外,趙軍由內,前後夾擊,一定大破秦軍!”宋義說:“不然。目的如果是打死吸血的牛虻,就不可以先用全力對付牛虻的蟲仔!秦軍擊趙,如果勝利,兵力已衰,我們正可乘它疲憊。如果不勝,則我們擂鼓西征,尾追進擊,一舉就可滅秦。所以不如先使秦趙互鬥,我們坐收其利。要說衝鋒陷陣,我不如你;要說運用謀略,你不如我。”於是頒佈軍令:“凡是猛如虎,狠如狼,貪如羊,桀驁不馴,不服從命令之輩,一律誅殺。”派他的兒子宋襄,前往齊國擔任宰相,親自送到無鹽(山東省東平縣東南),舉行盛大宴會,飲酒取樂。當時,天正嚴寒(山東省西部,入冬之後,郊外最低氣溫可到零下二十度),官兵們既飢又冷。項羽決定採取激烈反應,他告訴親信說:“我們正應該同心合力,打擊秦軍,卻逗留在這裡,不肯前進一寸。今年農作物歉收,已成饑饉,農民窮苦,難以維生。官兵們的伙食,一半是豆子雜糧,軍營之中,沒有糧秣儲存,上將軍卻大擺筵席,飲酒享受,不知道早日北渡黃河,利用趙國的糧秣,聯合發動攻擊,反而說:‘乘他們疲憊。’以強大的秦軍,攻擊新建立的趙國,一定一掃而光,趙國消滅後,秦軍將更強悍,有什麼‘疲憊’可‘乘’?而且,我們剛受到一連串的致命打擊,大王坐臥不安,把國內所可以調動的軍隊,全數交給上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如今,不管士兵的死活,卻專心經營私事(指宋義送兒子前往齊國當宰相),不能算是國家棟梁!”


十一月,軍營朝會,項羽晉謁上將軍,就在虎帳中擊殺宋義,提著他的人頭示眾說:“宋義跟齊國勾結謀反(又是老式鐵帽),大王密令我行刑。”聲勢所及,各將領震動恐懼,不敢不服,沒有人表示異議,一致說:“最早倡議擁護楚懷王的,是將軍叔侄,而今將軍平定禍亂,又是一大貢獻。”於是共推項羽代理上將軍。派人追趕宋義的兒子宋襄,直追到齊國境內,斬首。項羽派桓楚向羋心報告軍變經過。羋心無奈,只好順水推舟,任命項羽當上將軍。


柏楊曰:


宋義的才幹如何,我們沒有更多資料。他預言項梁失敗,而項梁果然失敗,只表示他有觀察能力,並不表示他就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尤其他以智囊自居,竟頒佈了那種除了把對手激怒,毫無其他意義的軍令。為什麼沒有想到:項羽豈是被文字嚇倒之輩?既已激怒對手,又不防備反擊,所謂謀略,恐怕不會太高。項羽指摘他的那些論點,深中要害。若非項羽發動兵變,宋義準成趙括二世,秦王朝可能削平群雄,再定江山。


十二月,楚國武安侯劉邦(本年五十歲)率軍抵達慄縣(河南省夏邑縣),中途跟剛武侯(姓名不詳)相遇,趁剛武侯不備,發動襲擊,把他四千人的部隊吞併。跟魏國(魏豹)大將皇欣、武滿的軍隊會合,大敗秦軍。


故齊王國末代國王(五任)田建的孫兒田安,攻下濟北地區(山東省高唐縣一帶),率軍追隨項羽,參與救援趙國軍事行動。


秦政府大將章邯自滏陽河渡口,建築高速大道(甬道。兩旁修築高牆,既可防敵突襲,又可不受交叉路口乾擾),直抵鉅鹿(河北省平鄉縣)城下,運輸糧餉給圍城的秦軍副將王離。王離兵多將廣,糧秣充足,攻擊越發猛烈。鉅鹿城裡,糧食快要吃完,而守軍又少。張耳不斷派人催促陳餘進擊,陳餘考慮到自己兵力有限,無法跟秦軍對抗,不敢行動。拖延了好幾個月,張耳由失望而憤怒,派張黶、陳澤去責備陳餘說:“當初,我跟你是刎頸之交,而今,我和大王(趙歇)隨時都會死亡,而你手下大軍數萬,卻在旁靜坐,不肯相救,還談什麼同生共死?如果我們的誓言是真的,為什麼不一齊攻擊秦軍,大家死在一起?何況,還有十分之一二機會活命?”陳餘說:“我確切瞭解,目前實在無法相救。強行攻擊,只白白把我們的軍隊犧牲。我所以不死,只打算保留此身,替大王(趙歇)和張耳報仇。一定要同時送命,就跟用肉去喂餓虎一樣,有什麼用?”張黶、陳澤要求同死,陳餘無奈,交給他們五千精銳,先行試攻。結果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生還。當時,齊軍、燕軍,都來相救,張耳的兒子張敖,在代郡(河北省蔚縣)一帶招兵買馬,也集結一萬餘人,都緊傍陳餘紮營,恐懼秦軍的強盛,沒有人敢發動攻擊。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項羽既格殺宋義,威名震撼楚國,先派當陽君(姓名不詳)和蒲將軍(名不詳)率軍兩萬人,渡過黃河,搶救鉅鹿。攻擊稍稍順利,摧毀章邯所築的高速大道(甬道),王離軍遂缺乏糧秣。這時,陳餘更派人前來求援。於是項羽親率大軍北上,渡過漳河,登岸之後,下令鑿沉所有船隻,摧毀所有鍋碗爐灶,焚燒軍營,每人攜帶三天口糧,表示全軍不求生還的決心。於是包圍王離,跟秦軍短兵相接,凡九次合戰,最後把秦軍擊敗。章邯率軍撤退,各國援軍才敢乘勢進擊,斬殺蘇角,生擒王離。秦軍另一大將涉間(涉,姓),拒絕投降,自焚而死。當會戰開始時,楚軍團勇冠各國,援軍連營十餘座,沒有一個人敢出兵相助。項羽單獨發動攻擊,各國將領在營壘上遙望,楚軍猛撲秦軍陣地,每一個戰士,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殺聲震動天地,營壘中的各國援軍,一個個恐懼戰慄,面無人色。等到秦軍崩潰,項羽召見各國將領,各國將領心懷敬懼,將要進轅門(軍營大門)時,不由自主的雙膝跪地,匍匐而前,不敢抬頭。項羽從此成為所有王國的上將軍,各國向他歸附。(鉅鹿一戰,奠定項羽一生基業,扭轉歷史。)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趙王趙歇跟張耳,這時才得以出鉅鹿城,向各國援軍致謝。張耳跟陳餘相見,張耳再度責備陳餘不肯發動攻擊;又問到張黶、陳澤在哪裡?不相信陳餘的回答,認為陳餘把二人殺掉,不斷用懷疑的口氣詢問陳餘。陳餘忍無可忍,喊叫說:“想不到你怨恨我這麼深,難道認為我忍氣吞聲,是為了這顆將軍印信?”就把大將印信交給張耳,張耳吃了一驚,沒有接受;正好陳餘起身去廁所,一位門客對張耳說:“我聽說,上天給你的東西,你如果拒絕,就會反過來受到懲罰。陳餘把大將印信交還你,你不接受,違反天意,將是一種災難,還不趕快把它收下。”張耳於是收下印信,接收所有武裝部隊。陳餘從廁所出來,發現印信不在,對張耳竟然不曾挽留,十分痛心,於是,一直走出大廳,率領他所親信的戰士數百人,沿著滏陽河捕魚打獵。趙王趙歇遂還信都(河北省邢臺市)。


*司馬遷曰:


張耳、陳餘,舉世稱為賢才,他們的門客,甚至僕役,也都是天下的俊傑,在他們所在的國土上,紛紛取得宰相級高官。張耳、陳餘貧賤時,互相誓言為對方效死,並不是一句虛話,他們確有那種情操。可是,一旦身居高位,爭奪權力,竟至兩敗俱傷。為什麼從前相愛如彼之深,現在卻相恨如此之苛?豈不仍是勢利之徒?所以雖然擁有高名,又擁有廣大賓客,所作所為,跟吳太伯、吳季札,相差太遠。(據說:周王朝始祖太王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吳太伯、次子姬仲雍、三子姬季歷。姬亶父決定把酋長位置,傳給三子姬季歷,於是吳太伯、姬仲雍,怕老爹於心不安,就逃到蠻荒,成為吳王國的始祖。吳王國一任王吳夢壽有四子:吳諸樊、吳餘祭、吳夷眛、吳季札。老爹認為四子吳季札賢能,於是決定“傳弟”制度,命長子吳諸樊傳吳餘祭,最後把王位傳給吳季札,但吳季札謙讓,不肯接受。)【太史公曰:張耳、陳餘,世傳所稱賢者;其賓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國無不取卿相者。然張耳、陳餘始居約時,相然信以死,豈顧問哉。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名譽雖高,賓客雖盛,所由殆與大伯、延陵季子異矣。】


柏楊曰:


人際之間的關係,親密易,信任難,諒解尤難。張耳和陳餘的友情,並不虛假,但他們並沒有發展到絕對相信和絕對相諒的程度。所以,鉅鹿被圍之日,也就是張、陳二人友情瓦解之時。張耳日守危城,城隨時會破,人隨時會死,唯一的盼望就是陳餘那支軍力,而陳餘卻按兵不動,張耳豈不憤懣?可是陳餘瞭解,只要出擊,軍必潰,身必亡,對局勢毫無補益。從張黶、陳澤的例證,可說明他的烏合之眾,確不堪秦軍一擊。張耳獨責備陳餘不死,而他的兒子張敖,也率軍在外,同樣一動都不敢動,置老爹的生死不顧,張耳對兒子為何不發一言?如果說陳餘背叛老友,張敖豈不是背叛老爹?形勢猶如山崩,張黶、陳澤之事,不過火上加油。司馬遷稱二人是勢利朋友,那麼,張耳、張敖,難道是勢利父子?


張耳即令相信陳餘絕不會背叛(猶如他相信他兒子張敖絕不會背叛一樣),縱然沒有那句挑撥的話,縱然不把印信收回,二人的友誼,也已無法恢復原狀。相愛越深,一旦不信不諒時,譴責也越烈。此時如果張耳拒收印信,表面上還有和解可能。然而,二人當初不過兩個光棍,如今各有各的搖尾系統,搖尾系統“效忠”到極致,一定會煽動主子之間互相仇恨,甚至火併,以便從中取點小利。所謂主子,在搖尾系統掇弄下,身不由己,父子都能被掇弄得反目,何況已經互相生疑的朋友?


資治通鑑選讀100|鉅鹿之戰:項羽的崛起


札記


民國學者蔡東藩認為鉅鹿之戰是秦朝歷史上第一大決戰,是秦亡楚興的關鍵,評價說:“項羽之救鉅鹿,為秦史上第一大戰,秦楚興亡之關鍵,實本於此。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且山東各國,無敢敵邯,獨羽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與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戰皆勝,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卒使能征善戰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趙高以亂其中,復生項羽以撓其外,章邯一去而秦無人,安得不亡!誰謂冥冥中無主宰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