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龜雖壽》

東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鐸 《龜雖壽》 174×89.5cm

創作年代:1989年

落款:書孟德《龜雖壽》,己巳冬,李鐸

鈐印:李鐸書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鐸

著名書法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創作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研究員。1930年4月生於湖南省醴陵,號青槐,字仕龍。作為享譽海內外書法大家,李鐸先生歷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文聯委員,第三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四、五、六屆中國書協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中國文聯第八屆造型藝術成就獎。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少年篤志,翰墨菁華

湖南醴陵,自古便是人傑地靈、孕育英才的一方沃土。左權、李立三、宋時輪等,一個個光照史冊的人物就出生在這裡。李鐸先生5歲發矇,跟隨私塾裡的老先生從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入手,開始學習書法,併產生濃厚興趣。從戎未投筆後,依然保持著練字熱情,當時部隊的許多書寫任務都是由他來完成。在行軍途中,他拎著小灰桶,沿途寫標語,逢山寫山,遇牆寫牆,見石寫石,既鼓舞士氣,又練就寫大字的能力。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毅書法《中流砥柱》

堅守傳統,參化自然

李鐸先生的可貴之處在於,一生對書法傳統有著鍥而不捨的精神。他深知傳統的“地層”裡有無比豐厚的養分。經過漫長的學習實踐,李鐸先生悟出了許多門道:學習書法必須崇尚傳統,不斷從古代先賢的碑帖中汲取養分。“略其形跡,得其神采”,作品才耐看,才有生命力。並總結出“碑帖就是師,辦法就是臨,態度就是勤”這個道理淺顯、真正管用的學書之道。李鐸先生一生臨帖不輟,從“兩序”著手,看遍王、顏、柳、歐、趙,繼學蘇、黃、米、蔡、王鐸、傅山,上追秦篆、漢隸和魏碑,旁涉鄭板橋、何子貞,一生堅持博採眾長、廣涉博取。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毅書法《寶劍鋒從句》

135×33cm

自出機杼,獨領風騷

“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李鐸先生以大無畏的勇氣創新求變,向藝術的新高度攀登。為此,他進入了書法的“創、變”階段。李鐸先生買了很多帖,每日臨池習書,悉心揣摩。誠如蘇軾“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之名言,正是李鐸先生勤學苦練的寫照。

歐陽中石看了李鐸先生書寫的《前後出師表》後評價:“其用墨,濃厚枯滯;其用筆,老辣凝澀;整幅作品氣息暢貫,結章天然如鑄。有《石門頌》的開闊,《瘞鶴銘》的灑脫,《爭座位》的雄強,《松風閣》的弛張。”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毅書法

138×68cm

勢奪千山,雄健萬里

李鐸先生的書法具有磅礴放曠的氣息和自然奔逸的態勢,體現著雄渾豪邁之美,尤其是擘窠大字,是其藝術的一大特色,具有勢奪千山、雄健萬里之氣魄。榜書結體不易掌握,筆畫難於駕馭,更難寫出氣勢和神采,所以書法家中敢寫榜書又能寫好榜書者可謂寥寥。李鐸先生擅寫榜書,愛寫榜書。他曾說:“我喜歡陽剛大度,喜歡壯志凌雲之氣,喜歡博大雄渾之風,喜歡跌宕起伏之變化。”到目前為止,他應邀書寫的丈二以上的大幅鉅作以百計。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毅書法《歷史慘訓·勿忘國恥》

138×68cm

正大氣象,書道猶兵

作為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李鐸先生為人耿直,胸襟開闊,性格豪放。字如其人,他筆下的作品,也都能夠滌盪心胸、催人奮進,充滿了浩然正氣,傳播著正能量。他提倡弘揚中國書法藝術要走正路,需要正大氣象。

他不無自豪地如此闡述軍旅生涯對書風的滲透:“書道猶兵。勝軍推進,勢如破竹,萬馬嘶衝;作書佈陣,縱情揮灑,心緒亦然。統兵追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揮毫作書,不盡紙墨,不肯罷筆。半個多世紀戎馬生涯,鍛就此性格,磨礪此意志,濡染此精神。精神所染,氣勢所趨,融之於書,不無補益。吾謂書道猶兵,不為過也。”

“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李鐸書法賞析

李毅書法

62×68cm

只爭朝夕,繼日以追

李鐸先生惜時如金,他時常慨嘆歲月如梭,韶光易逝,教誨年輕人“尺璧非真寶,寸陰寶更佳”。他80華誕時曾即興賦詩《七律·八十》抒懷:“香樟淥水大王山,白鷺紛楱雪滿巔。少小扶竿舢竹渡,嬉玩猶在數天前。憑窗幾度懷鄉遠,老病仍依桌案邊。索隱探幽三味久,神遊太古八荒天。”並揮毫寫下“探幽索隱,繼日以追”以抒心懷。彰顯一位“德藝雙馨”老藝術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偉大情懷。(節選自《解放軍美術書法》原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