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C羅專區


現在的孩子,家庭條件一般都比較優越,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孩子們打一生下來就感覺自己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優越感十足。而學習是一件長期而又艱苦的事情,你要讓他們自然而然熱愛上學習,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麼,又該如何讓這些孩子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呢?我認為主要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試試。

1.學習興趣的培養。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方面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會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受益”,莎士比亞如是說。所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第一要務。而家庭環境的薰陶,父母正確的引導,教師循循善誘的教導為孩子的學習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習規則的制定。即使一個人懂得了好好學習的道理,但是能夠長期堅持下來,持之以恆去學習也是挺難的。畢竟學習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無味,長時間的學習全靠興趣來維持也很難長久。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規則來約束。尤其對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更能體現規則的重要性。

3.學習的激勵性。要想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就要在適當的時候給於他適當的獎勵,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這樣能調動他的主觀能動性,更加愛學,肯學,孩子們都是識誇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賞識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是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要想改變,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方法的。




曹明曉


【觀點: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需要給孩子持續創建成就感。】

我是12歲孩子的爸爸,他在小學的時候是標準的“學渣”,常常被老師留下補習功課。然而,自從上了初中之後,一路突飛猛進,成為班級第一名,殺入基部前30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一些功課,讓一個提溜“學習”的學渣,成長為“學霸”。下面分享一下我們的經驗。

1.先從“要我學”開始,找到一小步的成就感,然後形成“我要學”的動力。

孩子在開始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基本不知道是學什麼。此時,需要從“要我學”開始,由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取得小小的成就感,激發內在往下繼續探索的動力,這就是有了“我要學”的動力。

比如說,一次他的語文考試考了85分,我看著他的試卷,開心的和他擊掌祝賀:啊哈!比上次又進步了5分,你值得為最近自己的努力而驕傲!

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他一起慶祝進步,把那一下步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來,會逐漸形成“我要學”的動力。

2. “我要學”一定會遇到困難,此時會回到“要我學”的階段。需要必要的激勵手段,從外界獲得動力推動往前進一小步。比如說,家長的鼓勵,製造小小的成功體驗。

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此時怎麼辦?家長的鼓勵是必須的,而製作成就體驗的提議,讓我想起了“峰終定律”。對於一件事情的體驗是否愉悅高效,取決於峰值時刻和結束的時候。如果當孩子遇到挫折,無法堅持的時候,沒有人做點什麼他自然會放棄。

如果父母刻意地製造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孩子從谷點升到峰值點,成為孩子的助推器,那麼“我要學”的慾望會繼續下去。

有一次看到他在愁眉苦臉的,遇到了難題。我走到他的身邊,拍拍他說:咋了,遇到難題了?他說:哎,這個題太難啦!數學怎麼這麼難呢?

“學數學那麼難嗎?來,給爸爸出幾道題,我們一起做,看誰最先做出來!”我說,他噠噠的寫出了10道題,然後我們開始比賽。最終比分,7:3,兒子勝利!我說:看來你數學學的不賴嘛!我這個理科高材生都比不過你!他驕傲的說:那當然!好了,你快出去吧,我似乎有思路了~~

遊戲,是最好的刺激手段,可以帶給孩子峰值體驗,快速克服困難。

3. 有自己的小目標,大部分是由孩子決定,家長可以提一些建議。不要強迫他定的目標過大。目標過大,容易造成挫折 。

制定短期的小目標尤為重要。而且這個目標需要有孩子自己制定,父母只需要陪伴就好。小步前進,刻意練習,挫折感會隨之消失。

可以由家長提前做一個目標樣板,然後和孩子溝通目標。孩子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和你一起修訂目標。小目標的特點是,孩子稍微努努力,就能完成的,這樣每次進步一點點,那麼他離著自己的大目標就更近了。

小目標,是大目標的催化劑。

以上是翔翊007的解答,歡迎點贊、分享、評論。


翔翊超爸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今天有一個高一的學弟加我微信,跟我說自己考上了一個很差的高中,文化班基本沒有考上本科的,提到了學風怎麼怎麼差,老師教的水平也不咋地,現在上課又聽不懂,心裡感覺很焦慮。。。

我就靜靜地聽他講了一大套,最後問他一句:“你為什麼要上高中?”他半天答不上來。最後在我連續追問以後,他說:“感覺高中會比上技校好一點,而且父母也讓他上個高中,說不定還能考上大學。”

其實我持續逼問他,就是為了讓他自己說出心裡的目標。

因為我在高二之前,一直都是“要我學”的狀態,當時我覺得因為考上了高中,所以就必須要念下去,有父母的期望,也有老師的催促,我不得不學,成績考差了,最後倒黴的一定是我。每一天學習,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能聽得進去就聽,聽不進去拉倒,學習效率可想而知。


高二以後,面臨的是小高考,和未來一年的高考,我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原本的目標是什麼。由於家庭的緣故,不希望自己父母被人嘲笑,所以立志要考一個本科。

當我心裡有了這個願望,我就開始主動去學,哪怕是作業寫完,到了宿舍,我也要找額外的題目來做,看更多的書。因為底子本來就不好,成績不高,但比以前好了許多。

其實要讓孩子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靠的就是兩個字-----目標。


他心裡沒有願望,沒有預期,整天坐在教室裡,也不知道究竟為什麼而學,他怎麼可能會主動去學習呢?

“求知慾”這三個字說得很明白,其中“欲”就代表著目標、慾望,沒有這個“欲”字,就不會想求知,畢竟學習是一個很費腦子,很辛苦的事兒。

結語:

經常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遠大的目標,能夠引導他朝著那個旗幟去走,從此他知道每天在為什麼而忙碌?這麼辛苦的刷題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坐在課桌面前,目的是什麼?


菜鳥微成長


其實這個真難回答!我想說一點就是當每天的計劃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一切也就順利成章了!比如我家小朋友一年級,每天晚上半小時閱讀時間,已經堅持了一年半將近兩年了,所以現在晚上半小時雷打不動,到點他自己會去找書看,連大年30晚都沒落下,而且自己也會有計劃的去選擇書籍!當平時的行為習慣養成,自然而然心理也會接受,這樣就化被動為主動了


沫沫1408037


“要我學”到“我要學”是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怎麼完成這一轉變的,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要幫孩子找到為什麼要學習和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有個好朋友的弟弟今年高二,愛玩手機打遊戲,學習的心思比較少。朋友就問弟弟,畢業以後想做什麼工作呀,弟弟說當老師。姐姐說 這個想法很好,有想過在哪裡當老師嗎,當小學還是初中老師 高中還是大學老師。弟弟說 還有想過,姐姐說 那剛好我們可以討論一下,畢業後是想在哪個城市教書,是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對應的該讀哪個大學。考這個大學對你目前來說有壓力嗎,有壓力的是哪些科目,應該怎麼改進呢 對應到每一天應該做些什麼呢,那現在有做到嗎。這一系列的提問是在幫弟弟梳理自己的學習現狀,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為了目標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完成。

在這一過程中很重要的是用問問題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去說自己應該怎麼做。

還有,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 給孩子鼓勵和正能量。孩子取得進步時也給孩子正向反饋,讓孩子有成就感。

歡迎大家來補充


bettyla


是鼓勵與認可,它給予孩子一種信任的寄託,孩子的心靈是純潔單純的,他定會回報你的信任,奮發向上,一旦他決定彙報你的信任與鼓勵,定會投入大量精力努力學習,最終成績定會漸漸變好,與你的鼓勵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我以我親身經歷為例:在我小時候1至4年級,我成績很差,媽媽卻又總是拿我和成績好的孩子作比較,經常因為成績打我,罵我不爭氣,然後和我一塊哭,說我不是塊讀書的料。

在五年級時,由於爸爸工作原因轉學到另外一個小學,第一學期開家長會,新班級的數學班主任老師第一次和家長見面,當時喊到我媽媽發言,因為成績差排名靠後,媽媽也很難為情,說明問題的同時一直在數落我,至今我都記得,很多雙眼睛看著我,彷彿在同情一個柔弱的小貓,我當時真是難受的無地自容,情不自禁的哭了。

當場老師沒有說啥。在家長會結束後,老師單獨喊了我和媽媽,誇了我在學校的各種優點,團結同學,富有愛心,是周圍同齡人玩伴時的香餑餑,讓我媽媽多現我的優點。後來老師常常會特別關照我,經常誇獎我,哪怕我考的不好,他也會以鼓勵為主,說這段時間很努力,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考好之類的話積極引導鼓勵我。

幼小自卑的心靈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與肯定,彷彿從未見過太陽的小草終於得到了初升朝陽的滋潤,我踏踏實實跟著老師認認真真的學習,放假也把自己關在家裡按照例題認認真真去模仿去專研難題,當時的心裡充滿著能量,一心想回報老師的信任與鼓勵,後來慢慢的,成績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爬。成功的變成了同齡人中成績優秀的孩子,考上了在我們那邊看來還不錯的大學

現在雖然已經工作,但我還時常去看望我的小學啟蒙老師,真的,未成年求學階段身邊的老師或者家人的鼓勵真的可以給予無窮的動力,給予那個年紀的小人兒,一種被認可想要報答相信的強烈信念,鼓勵與認可,真的是對於學生來說最珍貴的東西


流量的小漢


‘’要我學"理解是被逼著學,‘’我要學"理解是我願意學。‘’要我學"和‘’我要學"是兩種意識形態,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截然不問。‘’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要注意引導,培養良好學習行為習慣,教育幫助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習慣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只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老師不逼,家長不逼,到時候主動學習了。我自幼勤奮學習,養成習慣。老師不逼我,父親整日忙於工作,也從不逼我。當上教師後,我也積極引導學生不要老師逼著學,逼著學,不是真心願學,也學不好,考不出好成績來。只有自己願學,才能學好,才能走出一片藍天。


用戶4914623910009


應該可以說是責任,興趣,夢想等等吧,我小時候喜歡玩不愛讀書,父母就會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我內心的獨白是:關我屁事,你喜歡你去做他父母!高中了,面對高考,父母會說:好好讀書,將來可以找個好工作,過好日子!我內心獨白是:你們這是有職業歧視!長大了,我懂責任了,有了興趣,我居然開始發奮的學習那件事!自己找書自己琢磨,那股勁要是用在高考,估計怎麼也是北大清華了[流淚]!所以我覺得吧,興趣應該是最好的藥引子!要一個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主動學習,那父母你得好好跟他耍耍心眼,把他引上那條船![機智]


酥啦啦啦xin


你提的問題非常好,是很多家長急需的,但是實際辦法不多,我找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從要我學轉化到我要學。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首先呢,是態度。那麼怎麼樣來端正態度呢?苦口婆心,沒用。我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實用的辦法:就是再家裡啊,備一塊白板,這白板上面可以放上學習的目標、計劃、課程表啊,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要背的一些單詞啊,或者是一些圖表啊等等。但是,還有一個東西我們可以寫在最上面,最醒目的地方,那就是自我激勵的一句話,這個呢,就像人做禱告一樣,要求孩子啊,要每天去重複。一句話重複得多了,它就能夠進入到潛意識裡面,成為人的潛意識裡面的一種認知。也就是說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會讓人的意識和身體都被引導過去。我們發現有時候說謊說得多了,也把他當成真話了,就是有這種情況,人的心理機制確實是這樣子的。我們只要讓孩子啊,能夠重複那句對自己有用的自我激勵的話,就可以逐步地去改變他對學習的一種態度。比方說,我超級喜歡語文!我肯定能把書讀好的!這樣的話,剛開始說的時候,你別看他不信,但是他堅持得久了,就會成為孩子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這是很有操作性的一個辦法,大家可以去試一下。

第二個學習習慣和方法層面,我覺得要強調一個“四環學習法”,就是從預習、上課、複習、作業四個環節,去抓孩子的學習,把這四個環節啊,做完整,做紮實。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規律和方法,發現樂趣。而預習、上課、複習、作業,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後,說一下,很多孩子學習知識不能活學活用,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就會變成死的知識,我們需要讓孩子通過觀察生活,思考解決一些日常生活當中的問題,這樣他的綜合能力也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其實,等到他的綜合能力提高的時候,他的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洋蔥叔叔有故事


一個孩子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那就是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有了質的提升了。

二者平時的表現不一樣:

1.“要我學”的主要表現有:

老師佈置的作業有多少就做多少,絕不多做一題;老師佈置了的,也想辦法打折扣;週末和假期作業能拖就拖,拖不過去了,就趕就抄,就扯謊說忘記帶了;一學習就不斷上廁所、喝水,不一會兒就疲倦了,注意力始終集中不起來;你一談學習,他就把話岔開或者充耳不聞;課堂的表現,大多時候目光是遊離的、眼睛是無神的;整個臉上是麻木的,基本提不出什麼問題;什麼都不懂又無所事事;他們的愛好在校基本是打跳,業餘時間基本是追星,回家就與家長周旋著看電視玩手機……

2.“我要學”的主要表現有:

  • 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第一時間完成。我看到外語作業完成得快的,老師發完試卷剛回辦公室,就有學生來教試卷了;我佈置的生活積累作業,是每週交一次,有學生星期五就放在我辦公桌上了;數學學科,有學生提前預習幾章,多比同班同學做1-2本資料。
  • 思維不易受環境影響。一做作業就如進入無人之地,哪怕周圍同學打跳吵鬧得人聲鼎沸,他們也能鬧中取靜,沉浸在學習的世界裡。

  • 喜歡談論學習上的事。他們一談到學習,就兩眼放光,窮追不捨,積極思考,不斷提問。而且不止書本上的學習、不止是與考試有關的學習。
  • 課堂上的表現總是激勵著老師講課的激情。目光是集中的,眼睛是有神的,整個臉是充滿光彩的,隨時都能融進老師的思路,隨時會爆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的見解有時候是連老師備課都沒想到的。
  • 他們的興趣廣泛,閱讀廣泛。喜歡文科的就喜歡閱讀那些名人故事、身世、奮鬥史。喜歡理科的,就喜歡閱讀科技發展的前世今生,瞭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我班上屆一個優秀的男孩子,對各種品牌的車和手機的性能、構造,說得頭頭是道。

二、造成兩者表現差異的原因一般有:

1.身體健康度的差異。

不少科普文章都介紹過,缺鋅,好動而注意力不易集中;缺鈣,深睡眠少,易造成白天精力不旺盛,學習上就力不從心;還有其他身體健康與不健康的差異等。

2.先天的差異。

就是人們常說的天賦的不同。天賦好的,老師一點就通,有時還能超越老師講的範圍,向前學去很遠;天賦差的,哪怕講十次八次,他頭腦仍是懵懂一篇,很難有清晰的思路。

3.家庭營造的氛圍和教育理念的區別。

教育理念好的家長,總是給孩子以鼓勵以正能量,在孩子不能進步或是遇到困難時,在孩子面前不急不躁,總是能想辦法激勵孩子努力進取。

忙碌的家長問題不是很大,因為他們在忙碌之前會給孩子安排好生活,會給孩子講怎樣才能使父母放心、自己以後怎樣才能不像父母這樣累。

最怕的是比較清閒的家長,生活懶散,不能給孩子樹榜樣。我隔壁班一個家長,不用上班就睡懶覺,孩子早自習前必須把他的早餐買來放到床前才能去上學,不然就會捱罵捱打。有的清閒的家長一坐下了就玩手機、刷抖音。有的家長則是一有空就約上朋友打麻將等等。有的家長有說不完的抱怨,孩子聽到的是每一個成功者都是運氣好都是有關係。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天賦再好也難於發揮。

4.孩子學習能力的差異。

學習能力是指一個人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綜合體現。

“要我學”的孩子,一般都是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從上面的分析中,大家也知道了,這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興趣不濃厚、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

“我要學”的孩子,一般都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從上面的分析中,大家能知道。這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習興趣濃厚、善於抓住上課時這個關鍵時間、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

三、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的一些建議:

從上述分析中,大家不難明白,身體不夠健康的是極少數,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要我學”的孩子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家長不斷提高教育理念。所以,我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1.老師找到孩子能進步的突破口。老師摸清“要我學”的孩子的基礎停在哪個層次,就給他從哪個層次抓起走。

我們班上的一個學生,語文的聽寫幾乎要錯一半,拼音大都不規範,作文素材積累作業中詞語積累部分,他就積累如我們、現在、今天、同學這類詞來湊字數,毫無語感;書寫是大一個小一個的,毫無美感;作文不知所云,生活積累常常寫不足字數;古詩背得到寫不出來,因為不會寫字;考試成績150分的題就在60分左右。

經過多次交流個別輔導,我發現這孩子是不知道怎麼學。於是,我從一些需要識記能力的任務入手來幫他突破。如:聽寫之前,我先讓他在我這裡一個個理解、讀正確、寫正確,結果正確率明顯上升;古詩的學習,也是在班上集體默寫前,先在我這裡背熟,回家在家長那裡默寫,正確率上升得更快;古文的學習也與古詩的學習一樣的方法;生活積累,我是先以我上的一節課為例,為他我這節課講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其中那個的發言你印象最深,把這些按順序記下來,就可以了。以後他的生活積累了,真的就記錄每科的上課情況,和自己的學習收穫。這學期期末考試時,語文終於及格。


教會孩子怎麼做,不斷給她成功的自豪感,漸漸進入良性循環,一切都會好起來了。

2.家長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捨得花時間和精力陪孩子。

“要我學”的孩子,因為是被動學習,所以該了許多學習上的賬。我的許多家長明白這個理後,紛紛改變原來家庭氛圍,改變自己的言行,來陪伴自己成長。

小琴(化名),自由職業,家庭寬裕,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是把孩子交給輔導機構,生活是把孩子交給公公婆婆上。自己喜歡與朋友一起遊山玩水、打牌跳舞。朋友們都羨慕她的逍遙自在,她也引以為豪。可是,孩子上了初中,150分的題就只能在100分左右徘徊,有時還不及格,在班上已經算墊底了。

小琴這下急了,聽了我們的建議,推掉一切朋友間的活動,做到只要孩子在家就一定在家。孩子讀的整本書,自己也讀。堅持三年,孩子順利考上我們當地的重點高中。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心理依靠,他們才能放鬆身心,毫無顧慮地投身於學習。

小結:有教育名家說過:教育,是一門等待的藝術。因為“要我學”的孩子,該的賬太多,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按上述方法去做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起伏曲折,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能堅持,不抱怨不放棄,那麼,就會有更多的孩子變成“我要學”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