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健康產業迎來新一輪創業潮


01

面對各種疾病,我們無能、無助、無知,總是期盼著能有靈丹妙藥可以出現,來拯救我們的命運,於是我們寄託於先進的醫療手段,或是四處尋找名醫。

然而,是藥三分毒,最早人們就把沒有毒性的、好吃的稱之為“食”,把有毒性的食物稱之為“藥”或者“本草”。所以藥物不但能治病,也能要命。

名醫能妙手回春,卻不能包治百病。儘管醫療技術不斷的進步,對於很多疑難雜症和慢性疾病,按照現代醫藥和醫療技術同樣無能為力。

2020年,大健康產業迎來新一輪創業潮

事實上,求醫不如求自己,自我養生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也是人們獲得健康的最佳途徑。


02

食醫認為,“治病莫如防病,防病必須養生,養生方能長壽”。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醫者,須洞曉疾源,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它將食醫藥膳列為治病防病之首。

提到食醫,人們就想到了《大長今》,沒錯,食醫最早在古代的時候,是專門給皇家貴族調理疾病的醫生,也叫營養師。

2020年,大健康產業迎來新一輪創業潮

《食醫》說:“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食醫作為所有醫生之首,可見皇家對食醫藥膳的重視程度。


03

就如今我們的生活,處處也離不開,比如在炒菜的時候,放上一些姜、蔥花、桂皮、大棗等經常來調味,這其實就是食醫藥膳。

藥膳,它是將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本身既把藥物當作食物,又在食物中賦以藥用的功效和價值,從而做到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但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同時還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增加免疫力,從而起到預防的作用。

幾千年來,食醫一直提倡“藥食同源”,認為人們的健康來源於一日三餐,日常的飲食。“以食代藥”的目的其實就是保健,重在的是養生,而“以食代醫”就重在療疾、重在治病,這也就是食醫說的三分治,七分養。

2020年,大健康產業迎來新一輪創業潮

所以人們通過簡單的藥膳,不但可以去除疾病、同時還能起到預防保健、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04

食醫藥膳專家陳農夫歷時長達17年的研究,按照膳食之物的溫、熱、寒、涼、平、酸、苦、辛、鹹、甘的氣味,以獨創的65℃低溫發酵冷萃取技術,在不改變物質成分結構釀製的膳湯,能使高濃度的小分子營養快速被人體所吸收,從而歸五味五氣各有所主,或補或瀉,為人體所用,真正的實現了人們每天健康一點點,最終達到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的完美結合。

2020年,大健康產業迎來新一輪創業潮

然而我們為了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最終把“良藥苦口”變成了可口湯藥,此消息一經傳出,這項技術受到了社會各界熱切的關注,各界的大咖紛紛前去拜訪,都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技術,並在這個大健康行業來臨前能分上一杯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