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市民“健身去哪儿”难题

晨报讯(王启轩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芳芳) 3月12日,市政协运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座谈会,围绕“优化我市居住小区体育用地占比及利用情况”开展对口协商,市政协委员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同屏协商、同频议政。市政协副主席吴继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发挥网络会议优势,邀请外地专家介绍了青岛市居住小区体育用地占比及利用情况、宁波市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开放工作情况。市政协委员林乐峰、张华、李爽、管强、李海蛟、赵扬围绕加强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管理、结合区域特色发展体育事业、盘活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推进老居民社区体育用地资产化运营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建议,既有宏观上的整体思考,也有对具体问题的详细分析。

据了解,截至2018年末,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6平方米,超出人均1.8平方米的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但是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广大市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场地局限,我市社区健身设施主要为室外健身路径,而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篮球、网球、游泳、冰雪等运动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则较少,能进行室内健身和打乒乓球的活动室就更少,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破解市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市体育局正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大连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统筹规划城乡居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着眼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体育设施配置体系,探索对社区级体育设施建设提出规划指引,量化社区人均体育场地设施指标,为社区级体育设施建设布局提供依据,提升“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质量。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会同市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大连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大连城市发展需要,对新建居住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提出更为明确、更具操作性的配套体育场地设施要求,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

同时,大力推进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建设,积极推动足球、游泳、水上运动、冰雪等设施建设,逐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有序集中布局建设,促进公共体育设施连块成片,提升体育设施品质,形成集群效应,提高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和运营管理的综合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