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我不是投降派,但我就是要投降

張昭:我不是投降派,但我就是要投降

�\u000e

張昭的本傳讀完,我感覺我像是看了《奇葩說》。

奇葩說是一個辯論節目,而辯論的意義就是:我不論信奉了什麼理論,我拿到了持方,我就要和你死磕到底。

張昭本來是東吳這臺綜藝大戲的重要主角,她不僅言辭犀利,而且還是這家公司的執行董事。甚至於,她對於董事長都有生殺予奪的權利。

這個權力是上一代董事長,公司創始人孫策,送給他的。

“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三國志·張昭傳》

所以,以張昭的地位,哪個態度,他都是正確的。因為,他的位置在那擺著。

直到某一天,一個年輕後生一腳踹開他的家門。

關於孫權上臺這件事,其實最沒有發言權的,就是這個後生。他叫周瑜,周瑜的經歷其實非常坎坷,甚至讓我想起了臧洪飛。周瑜和孫策是發小,結果孫策在周瑜人生第一次有了出人頭地想法的時候,狠狠的玩了周瑜一次。不知道周瑜當時有沒有一種步行走回冰天雪地的家一般的無助感。

周瑜把叔叔周尚的兵,一股腦的都併到孫策的隊伍裡,結果,孫策點了點人馬,就讓周瑜回家了。這簡直就是一個晴天霹靂啊。

周瑜覺得此刻面前的孫策,他根本就不認識。然後周瑜就愈發坎坷,先是叔叔丟了官,好吧,此前是先丟了兵,而後,進了袁營一言不發的周瑜,直到建安4年才發現袁術要垮。

周瑜就像創業失敗的年輕人,不知道要去哪裡。所以,回了老家。也許是孫策問心有愧,也許是周瑜的才華真的讓孫策有那麼一丟丟的心疼,周瑜掛了一箇中護軍的虛職位,去了一個叫春谷的地方,請各位仔細想想,這個地方你們真的認識麼?

周瑜冷靜下來的結果,是讓他變成了一個賭徒,而且歇斯底里。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跳河,周瑜心一橫,帶兵進了吳城。就在孫權最需要人馬的時候,周瑜來了。

周瑜對於孫家而言,功勞全在送兵裡了。第一次給孫策錦上添花,第二次給孫權雪中送炭。但周瑜不是白來的,他提出了一個條件,他要股權。

孫權沒有說話,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保命、是維持現狀,你要就拿去呀,反正我也攔不住。但是張昭不幹了,張昭攔人的事兒沒少幹。

孫權要起身逃跑,張昭攔住了,“孝廉,你玩呢?這個時候你要動彈一下,你的叔叔舅舅還不玩死你?”於是孫權沒跑,當了家。

後來孫權要打老虎,張昭又攔住了孫權,儘管這次讓孫權把門都給堵了。

扯遠了,後話不提,張昭對於周瑜這種赤裸裸的分權想法,表示堅決反對。周瑜其實對江東的貢獻,呵呵噠,沒有周瑜,孫策一樣該敗的仗要敗,甚至被打的僅以身免;沒周瑜,該贏的一樣贏,因為周瑜在江東至關重要的戰役裡,根本就不在。當時,他還在袁術哪裡拿著公務員的保底呢。

但孫權表示同意。

因為在孫權看來,張昭其實已經敗了。這就像藺相如,趙王索要和氏璧,其實只是想驗證一下,他趙國到底會不會送來,結果讓他猜對了,趙國就是個慫逼,至於藺相如,在他眼裡只是個無關緊要的插曲。此時的孫權,就是勤王的想法,如果張昭三五兩下拿掉周瑜,這件事最多回到正常的歷史時間線,但是張昭再怎麼張狂,實際已經無濟於事了,張昭此時,無兵可調。

現在的張昭,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狂和跟周瑜唱反調。兩個人都掌兵權,這個設定對於孫權來說,其實是最有利的,因為不論是哪一個掌兵權,吃虧的都是他,而現在,有張昭攪和著,他成功的發展了自己的勢力,也就是因為如此,魯肅脫穎而出。

張昭:我不是投降派,但我就是要投降

在魯肅逐漸發跡的那幾天裡,張昭什麼事都和周瑜反著來。周瑜要打赤壁?

NO!那我們投降好了,畢竟創始人說了,江東有事兒猶豫不決,那就緩步向西嘛,你們天天討論赤壁之戰打不打,我看,乾脆不打了。

周瑜很想發作,但是他發現,現在的時局其實已經發生了轉移,孫權實際上已經偷偷的在控制部隊了,他所認識的程普,和自己關係很不好,而韓當除了管理解凡軍之外,似乎也無兵可用,至於黃蓋,那就是個搗刃屠城的莽夫。

周瑜一口老血噴出來,感覺自己中了箭。不久,他就要真中了。


但孫權這個時候想的可就多了。

張昭、孫權、秦松、劉備密謀了一次屠瑜大會。現在孫權可以和周瑜掰手腕了,在他身邊的張昭,依舊是怒髮衝冠,畢竟也是曾經叱詫風雲的人物,輸人不輸陣。

劉備抿了一口茶,看看船艙裡這些人,秒懂。作為老兵油子的看人很準而出名的他,低聲告訴孫權:周瑜這個人,氣量太大,這種人,心太大了,其他地方的氣量就小了。


張昭:我不是投降派,但我就是要投降


張昭很贊劉備的這種說法,劉備看了看他,不說話,又抿了一口茶。

幾個月後,周瑜中箭,卒。

而張昭也沒有得到重新掌權的機會。

家人看著沒當上丞相的張昭,有點不忍。

“老爺,當初您在赤壁,為啥非要投降啊!這主公也真是夠絕情的!”

“哎!你懂什麼,投降?我連個投降的理由都沒編出來呢,我拿什麼投降啊!要不是那個人,我才不投降呢!這不,咱也沒投降啊!你不懂,你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