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肾病知多少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将“肾病”与“肾虚”这两种理论和两种概念混为一谈。

“肾病”在现代医学中指肾脏这个解剖器官出现了相关病变,致使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及分泌相关激素的能力等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疾病,如肾炎、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病、肾结石、肾脏肿瘤等,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这些病变是可以通过理化检查等现有手段诊断的。一般而言,肾炎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血尿、蛋白尿,肾活检可明确肾脏病理诊断;肾小管疾病存在尿比重下降,肾血管疾病超声检查存在血管狭窄,肾结石可以通过X线或B超看到有形的的石头等等。

“肾虚”是传统医学特有的理论,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水纳气、主骨、开窍于耳、并司二便,若人体这些相关功能失常,可考虑存在肾虚。肾虚一般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四类。

肾气虚:表现为倦怠乏力,气短,自汗,小便频多,遗精早泄等,舌苔淡白、脉细弱。

肾阴虚:表现为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腰膝酸痛等,舌红少津,脉细。

肾阳虚:表现为精神困倦,形寒肢冷,阳痿早泄,腰膝酸痛等,舌淡胖有齿痕,脉虚弱。

肾阴阳两虚: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遗精失眠、多梦等,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