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二战苏德战争,有4个战役焦点,第一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牵制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872天最终解围;第二是莫斯科战役,苏军打破了德军闪击战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双方形成战略相持局面;第4是库尔斯克战役,促使苏军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大反转。在这4场大的战役中,唯有列宁格勒战役在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苏军有反攻的时机,可斯大林为何没有利用呢?

首先,列宁格勒战役,牵制作用大于战役结果,苏德双方想到了一块

列宁格勒战役总共打了872天,成为二战历史上围城战斗的最长纪录。可是,人们对德军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似乎并不认可,因为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北方集团军群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围城然后撤退拆分成库尔兰集团。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第一,列宁格勒是苏联红色之都,这是一场信心和意志之战。德军之所以重视列宁格勒,就是因为除了莫斯科是苏联心脏地位外,列宁格勒一直是十月革命的圣地。德军统帅甚至来到普斯科夫前线亲自督战,扬言占领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足见德国把列宁格勒看得比莫斯科还重要。正因为德军把列宁格勒作为打击苏联军民的信心来重视,苏联更不能放弃该城,因此守城军民的信心和意志成为苏军战胜德军的法宝。

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第二,列宁格勒是防御芬军南下的战略要冲,苏德双方都想利用。德军之所以在三路进攻苏联大军中,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部署得最少,就是想通过打通列宁格勒通道,使芬军南下汇合。对于这个企图,苏军同样了如指掌,早在1939年冬季战争中,苏军就是防备德军可能从卡累利阿地峡进攻,才选择把这个通道抢在手中。

第三,列宁格勒是莫斯科北方门户,对莫斯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德军闪击苏联第一站,将列宁格勒作为首选,就是想先占领此城,然后南下与中央集团军群南北夹击占领莫斯科。所以,在战斗打响前,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北上支援,企图快速结束战斗好对莫斯科形成合围,但这一战役意图被苏军识破。而对于苏军来说,在基辅战役失利以后,决不会再让北线陷于德军手中,因此,斯大林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就是为了加强这里的防守。

从这个层面讲,列宁格勒的争夺,其牵制作用不仅是在军事方面,在政治和其它各个方面都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从战略意图上,双方都想到了一块,只是一个攻一个防的不同。

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其次,列宁格勒战役,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战略意义重大

一些二战爱好者疑问,既然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胜利,苏军在朱可夫领导下早已建起了拉多湖生命通道,苏军为何不趁胜打响列宁格勒反击战呢?

第一,列宁格勒是斯大林心目中的第二战场,列宁格勒稳莫斯科就稳。

1941年夏天,德军发动苏德战争以后,由于斯大林和苏军防御准备不足,致使苏军遭受重大损失,斯大林一度曾焦虑苏军能不能守住莫斯科的问题,也是此时,斯大林最迫切希望盟军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因此,列宁格勒战场形成胶着状态,客观上就成为斯大林心目中的第二战场,守住列宁格勒,就守住了北方阵线的安全。

第二,守住列宁格勒,苏军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列宁格勒可以牵制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南下合围莫斯科;另一方面,苏军可以防止芬军趁机南下增加德军力量。而且北方战线的苏联地形,并不对德军的闪击进攻带来优势,对苏军的防御相对要容易一些。

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第三,不解决勒热夫德军之敌,莫斯科战役不算最终结束。莫斯科战役还没结束之机,德军中央集群就开始向西撤退,当时斯大林一方面要向盟军宣示莫斯科已被苏军牢牢控制在手中,好从英美手中要来援助;另一方面,不将勒热夫-瑟乔夫卡的德军撵走,莫斯科战役不算最后结束,这也是苏军不能迅速在列宁格勒发起反攻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拉多加湖通道的利用,客观上也使守城苏军有了一线生机。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占领列宁格勒未果,反而将战役打成了僵持局面,不仅使北方集团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还让苏军视为第二战场加以利用,不得不说,这个结果是德军统帅部最不愿看到的。

再次,列宁格勒战役,巴巴罗萨计划的败笔之作,苏军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人们一直在讨论,德军闪击苏联该不该三路出击?既然德军统帅部将列宁格勒作为首选进攻目标,为什么不加派重兵先行攻占呢?

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第一,德军将希望寄托在芬军身上。列宁格勒芬军有没有发挥作用?当然有,但并没完全出力。苏联与芬兰的领土矛盾由来已久,苏芬战争虽然苏联惨胜,但芬兰并不想与苏联积怨太深,他仅仅是依靠德军进攻苏联之机把领土收复回来而已,因此,当德军全力进攻列宁格勒时,芬军却收复失地后停滞不前了,客观上也让苏军减少了一些压力。

第二,莫斯科的诱惑使德军顾此失彼。从战术层面讲,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发起前占领列宁格勒完全有希望的。一方面,曼施坦因率领第56装甲军势如破竹,虽然在使用装甲优势上有些失误,错误地将其作为步兵来用,但毕竟离列宁格勒城不远了。另一方面,由北方集群的第4装甲集团垫底,又有中央集团的援兵北上支援,整个形势对德军有利在先。可惜的是,德军统帅部野心太大,妄图北中南三线开花,将曼施坦因调往克里米亚,又将北线所有装甲部队调往莫斯科前线,致使列宁格勒进攻前功尽弃。

二战列宁格勒战役,为何是德军给斯大林开辟的第二战场?顺势而为

第三,列宁格勒战役,巴巴罗萨计划筹划不周。德军闪击战在苏德战争中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仅仅是在莫斯科战役之前的4个月有效。但在攻城战上,以快速打击为优势的装甲突击,显然在苏德战场发挥不了作用。而作为在列宁格勒战役中,德军的闪击战更是出现装甲当作步兵用,后援兵力和保障不足等难题。同时,巴巴罗萨计划用几个月占领莫斯科的企图完全是纸上谈兵,列宁格勒战役也成为其败笔之作。

总结:列宁格勒战役,虽然苏联军民付出了巨大的损失,但换来的却是卫国战争的胜利和对莫斯科城的北方拱卫。从战略上讲,它使德军三路大军中一路失去进攻意义;从战术上讲,德军的快速闪击战变成了持久消耗战,对于兵员补充和国防潜力占优势的苏联来说,无疑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苏方。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列宁格勒保卫战》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