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武汉与上海,一个江城,一个魔都,穿梭往返在这两个沿江的城市,是我的双城生活。


每隔半月,在周五的傍晚时分,我背起双肩包,匆匆赶往虹桥火车站,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奔袭,抵达武汉站时,已是华灯闪耀的午夜。“大涵小澜”都会在家里候着,涵涵上高一了,有做不完的作业,自然挑灯夜战的“等”着我。为了让澜澜也“心甘情愿”的等我,我需要编造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吊起她的胃口,让她“激动”的期待我的现身。真的到了见面的那一刻,小澜总是扭着身体,略带羞涩的望着我,眼中还有些许的期待,话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她却是“不见惊喜不近身”,直到见到了心仪的期愿,才会与我热乎起来。周末的两天时间,刚跟她慢慢混得熟了,却又是我们父女分别的时分,我们会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惊喜,开始新一轮的等待……涵涵算是半大的孩子,对我已经矜持起来,见面分离,不喜不泣。


八年之前,我一直在武汉工作与生活,后来被“拐”到了上海。那个时候,澜澜还没有出生,涵涵也只是在实验小学上三年级。刚刚开始的“双城生活”,并没有形成我生活与工作的定式与规律,我也只是摇摆不定、漫无目的的穿梭在这两个城市之间。来了走了,跟出差似的,武汉是家,上海是办公室。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总是感觉上海只是我的路过,有一天,我终会回归武汉。在我的内心深处,只有武汉才有家。


时光总是匆匆,若即若离,患得患失之间,就飘忽了近十载光阴,我已经两鬓斑白,却还是没能回到武汉家人的身边,我的生活也逐月逐日的被磨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古云:即来之,则安之。我的内心却将我的行知演绎成了“回了不想走,走了不想回”,这种内心的蠢蠢变化,或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精力却越来的疏懒?还是我对双城的生活模式萌动了新的觉悟?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武昌滨江商务区

我来到了上海。上海是一个让人肌肉紧张的城市,不由自主。她的节奏,从踏上这个城市的那一刻起,你像卯足了劲的发调,成了一部运转机器中耦合的齿轮,容不得你的懈怠。地铁加单车是这里最顺畅与准点的交通工具,挤在地铁的人海中,背着双肩包,从一个目的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最后总能在地铁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揉进车厢,乐此不彼。骑着单车,在这个城市里奔波,你会淡忘你的年纪。日落,同济的校园在一片余晖中辉煌起来,绿茵草地,不会因为一日十几公里的徒步而止步不前,肌肉,还需要在夜幕中再一次奔跑起来。日复一日,有虐的感觉,内心泛起快乐。

刚来上海的日子,我像悬浮空气中的一颗尘埃,脚不落地,心不踏实。吃不惯,睡不好,人生地不熟,姑且妄之。开会的时候,那跳跃在普通话与吴侬软语之间的会议,让我痛不欲生,经常是会开完了,我一脸懵逼的离开了会议室。熬着,在不断裂变的困难中与队伍一起熬,慢慢的,像煨汤一样,就熬出了这个城市的味道。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陆家嘴的夜景

这些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也慢慢适应了一种状态与节奏。工作之余,应酬之外,独处的时光,是上海更多的状态。美食,读书,跑步,健身,还有闲散的偶笔,构成了我一公里之内的三角路径:宿舍,同济与办公室。我也在怀疑着,这是不是一个有毒的城市?还是一种叫“习惯”的可怕之处?甚至于,我在自己的厨房里,把上海的三餐调制成另一种口味与风情:极清淡的或极重口味的;独孤的自斟,或热闹的狂饮聚会。

我回到了武汉。渐渐的,特别是这近三年里,我把武汉当成了旅程,一段又一段串起,那是我从前十数年里在这个城市里不曾领略的体验,像极了一罐恰到好处的排骨藕汤,岁月用火候与时间煨出了它的“粉香”。


从早上说起。武汉的早餐是有仪式感的,不像上海吃个早餐像打仗,在我的眼里,上海是根本没有早餐店的。从前我并没有发现热干面会让人上瘾,但自从我过了四十岁之后,回到江城的早晨,我一定要去“蔡林记”吃一碗热干面或豆皮,然后加上一碗蛋酒,坐下慢慢的品尝,望着马路上的车水马龙,这是一种人生的状态,悠闲之余,也有一种时光流逝之后的惊觉与担忧:“吃一顿,少一顿”!由不得你在这样的周末早晨,不去放慢匆匆的步履。享受完早餐,我会来到江滩,站在江畔的湿地上,透过薄雾袅袅的江面,隐约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还有鹦鹉洲大桥在江面上的雄姿,我也是忧心,这是不是“看一次,少一次?”由此心境,每次与江滩的别离就充满着不忍,然后骑上单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每一次回汉,我都要给自己一个新的去处,或古街遗迹,或商圈新姿,或绿道东湖,或沙湖公园,或校园,或图书馆……从前走过路过的,现在回想总是匆匆,如今我成了一名旅客,无所事事,走走停停,品百姓生活,观贩夫走足,看他们的表情,听他们的吆喝,还有讨价还价的技巧。走累了,顺道菜市场里买上一条新鲜的鱼,回到家里做上一顿水煮,一家人乐呵呵的陪着我兴致的小酌。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这是热干面的工艺

下午的时光,散漫的气息飘荡在武汉周末空气的四季里,它只属于我。离开这些年,在这片曾经奋斗的热土上,就少了一起喝酒饮茶的朋友,慢慢的生疏起来,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偶尔会拜访,也会约酒,大多的时光,我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这个城市中找一个属于这个午后的去处。驻足的地方,似曾相识,流连往返,回忆顿生,我像一个在故居中找寻青春的老人,凝视,抚摸着逝去的痕迹。那园中每一株老树的树皮上都铭刻着岁月的纹路;房屋外墙上原本的色彩在时光中褪去,黄斑印证了风霜雨露的沧桑;还有那张老木床边的镜子,多年尘积,岁月的风尘之色还有我眼角泛起的皱纹,在镜中成了隐约的模样。我喜欢阅马场,司门口,黄鹤楼,中南路,街道口,光谷广场,喜欢昙华林,中医学院,武美,喜欢江汉路,武汉关,还喜欢锦江国际城里的小池与假山,还有农民讲习所,武昌都府堤毛主席的故居……毫无目的,却又内心渴望再看一眼,像约会多年未见的旧日情人,思念,触目而思绪涌动。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黄昏下的余晖,从黄鹤楼望向汉口

夜幕下的江城,更是极美的风景。当然,繁华与灯光自然不能与魔都的夜景媲美。但江城有水,连成一片的湖泊倒影在夜幕中,浩瀚闪烁成人间的银河。不去江滩看灯光秀的晚上,我喜欢坐在小书房的飘窗上,望着沙湖的夜色,黑暗给了我一份宁静与安全,包裹在黑暗中,窗外的世界像一个愿意聆听心声的少女,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决定倾述的程度。夜是朦胧的,无论无有月夜的晚上,远处湖面上都会有鳞鳞闪耀着的晶晶亮点,那是江城的灵性,天籁之中,好似有呜咽的风声,又好似有呱呱的蛙声一片……


黎明,城市静悄悄的,只有林间的鸟语花香。有兴致的早上,我会来到东湖,沿着醉美的绿道开始我的长跑。在这里,我的精力极其充沛,好像可以永远不会因为劳累而停下脚步。这里是江城的本色,汗水与湖水交融升华在天人合一的景致里。挥洒的汗珠,滴落在那株老桂树的枝叶上,百年孤独,今朝新生,与清风,与玉露,与旭日辉映出七彩的虹,虹隐约在东湖与磨山交融的天际,勾勒出一个游子在故地,在心底图腾的仪式与膜拜,那是心中最美城市的烙印:大江大湖大武汉!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东湖绿道,有景有情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东湖与磨山的深秋之美


两个城市之间的奔波总是劳累的,也有抱怨与失落的时候。即便我早已将孤独刻画成我人性的另一种色彩与享受,但在上海休息的周末我还是会想武汉的家,想孩子们在干嘛;想廉价又好吃的热干面,发誓下次回去吃三碗;想武汉的景,自然风光与城市老街……在武汉的周末,我感觉到自己的堕落,从一种惯性的节奏中突然掉了链子一般,身心松驰,激情怠尽,走在林荫的古街上,连街道都因为我的腐朽而飘荡着慵懒的气息,我会产生错觉而质疑我此刻身在何方?如果没有江滩美景,没有沙湖公园,没有东湖绿道,我还会去枯燥的操场上跑个“半马”吗?两个城市,我怎会如此的判若两人?我灵魂出窍了,我好像成了那只游荡在量子世界里的“薛定锷的猫”……

夜里的21:52分,从武昌至上海南的Z25会准点发出,这是我能够选择的将自己留在武汉最久的一种出行方式。第二天的清晨,我一觉醒来,魔都的高楼跃入我惺忪的眼帘,我换上一身正装,就像一个战士披上了出征的盔甲,列车到站,我钻进地铁1号线,奔向新的战场。

充实与自在,是我在双城里相同的感受。武汉是生活,上海的节奏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武汉,这个大气的城市,愈来愈美的城市,我曾经信誓旦旦“不离不弃,不渝此生”的诺言,正慢慢无情的被所谓“理想黑洞”所吞噬,消逝在这个之于我渐渐无根的江城上空。

劳燕的双城生活,一边是生存的焦虑,一边是深深的眷念:对这座城市,还有这个城市熟悉与牵挂的人。这些年的纠结,都缘自于日久生情,从一座到两座,演变为内心深处的欢喜,左右权衡,我都觉得不应该是你匆匆的过客。你是江城,还是魔都呢?

2019年9月28日于上海,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东湖畔,湖北省博物馆

后记: 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开幕,这是一件足以让我这个“新武汉人”引以为豪的盛事!对这个曾经生活工作多年的城市,我有着深深的感情,对她,犹如孩童对母亲的喜爱与自豪。我走哪里,都要告诉别人,我是湖北人,我家在武汉,军运会就要在武汉召开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他乡,心在江城。这个秋天,因军运会的如期而至,我要在异乡见证这个城市的复兴与崛起,每每念到即将到来的荣耀时刻,内心便激情难抑,寻思良久,以文记之。

本文的图片均来自《武汉军运会官方网站》,惊艳江城的美丽,分享之。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黄鹤楼,依晰的龟山电视塔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武汉关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鹦鹉洲大桥,汉阳新姿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武汉光谷,中国光谷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武大樱花


双城记(写在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夕)

二江交汇,三镇鼎立大武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