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中国四大自然景观是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吉林雾凇、 长江三峡。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传神概括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1]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吉林雾凇发生于吉林市松花湖丰满大坝的下游沿岸地区。是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和较温暖的江水互相作用,由潮湿的水雾直接凝华为霜晶体,附着在堤岸边的树木上形成的雪柳现象。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每当雾凇来临,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雾凇岛

雾凇岛是中国著名的雾凇风景区,位于吉林市北35公里的乌拉街镇韩屯村南一公里,是松花江上一座自然形成的江心小岛,因冬季雾凇厚重持久、树形奇美而享誉海内外。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松花江下游的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著名。因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里几乎天天有树挂,有时一连几天也不掉落。岛上的曾通屯是欣赏雾凇最好的去处,曾有“赏雾凇,到曾通”之说。这里树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天地白茫茫一片,犹如被尘世遗忘的仙境。远处,一行白鹭划过丛林,留下静寥的天空。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奇观

吉林雾凇与其他三大自然奇观不同在于不可预知性。雾凇来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雾凇消退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吉林雾凇与吉林市的另一个名字密切相关,那就是“北国江城”,冬季的吉林市温度零下20多度的天数持续近70天,奇妙的就是穿城而过的送花江水冬日里依然奔腾不息,这就跟松花江上游的丰满大坝息息相关了,距离市区15公里的丰满水电站,水电站大坝将江水拦腰斩断,形成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松花湖表面结冰,水下的温度确维持在零度以上,特别是湖水经过发电站机组后温度上升,势能转化为内能,再顺流而下,就形成了几十公里的江面寒而不冻的神奇景观。同时也具有了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气和足够的低温。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江水与空气中的温差导致江水源源不断向空气中散发水蒸气,水蒸气凝结在两岸的树木和草丛中,形成厚度达到4-6厘米的树挂,远超其他地区的1厘米以下树挂。吉林的雾凇是毛茸形晶状雾凇,这种雾凇的晶体结构将光线全部反射,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被誉为精品中的精品。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吉林雾凇的形成一个复杂的大气物理变化过程。它的降临固然不易,存留更是难上加难,轻微的温度升高及风速加大都会造成雾凇的脱落。因为大规模的雾凇现象也很罕见。


北国江城-雾凇吉林


因为雾凇能将空气中的颗粒悬浮物吸附沉降到大地,所以雾凇又被称为空气清洁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