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育孩子,毀掉一個家庭!

這篇是上一篇的番外,先對溺愛這種特殊關係的原理剖析以及探討可改變的方式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下何為“溺愛”,“溺”字在溺愛中作沉迷不悟和過度之解,溺愛可解釋為對自己的孩子過分寵愛。在百度百科中將其定義為照顧者對孩子物質感情方面的給予滿足與保護。此時照顧者庇護孩子,也妨礙孩子試圖做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人為性地將人體的應激免疫系統給關閉。

那麼溺愛晚輩的長輩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其一,孩子在家庭地位中最高,處處特殊照顧,例如:好的食品只給給孩子一人享用,整體家庭以孩子為中心,這種情況下長輩在心理上屬於弱勢,這會模糊孩子對上下尊卑關係的認知,加深自我中心思維,強化上篇中提到的嗔念。長大以後,孩子會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以及理解體諒他人(換位思考)的能力。

其二,孩子因為環境加深的自我中心思維,理所應當地認為世界就是為其服務的,那麼自然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需求,如果長輩對孩子的要求一味的滿足,必然讓孩子形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和沒有金錢觀的認知,認知產生行為,行為產生習慣,惡習也就形成了。長大以後,孩子會形成貪圖享樂的習慣,也會缺乏對金錢物質的認識,也缺乏理財觀念。

其三,不合理的需求一旦得到滿足,就會有更多的不合理需求冒出來。例如:孩子會對大人定下的規則不滿意,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會變得喜歡隨意而為,睡懶覺、不吃飯,玩心過重拒絕學習,而一旦這樣的需求第一次得到滿足,後續就會有更多次,從而形成習慣。長大以後,孩子會形成生活沒有規律,生活懶散的慣性,難以自律,做事難以定心,缺乏耐心,常有三分鐘熱度,做事有始無終。

其四,孩子不合理的需求一旦無節制的得到滿足,就會加強孩子在心理博弈中的優勢地位,那麼孩子就會把父母對孩子的正常要求當做籌碼,跟父母進行“談判”,長輩如果答應了這種扭曲狀態下的要求,那麼長輩就容易喪失威信,也就更難管理孩子。長大以後,孩子會不知道尊重父母長輩,形成自私的性格。

其五,對本該是由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大包大攬,從而導致孩子失去鍛鍊的機會,也讓孩子失去實踐得出認知的機會。長此以往,長大以後,孩子會因為缺乏對客觀環境的認知,從而患上社交恐懼症之類,也讓孩子長大以後還是依賴父母,從而變成啃老族。

其六,溺愛導致過度保護,過度保護導致孩子缺乏對逆境的抗壓能力,從而顯得懦弱,容易情緒化。長大以後,就變成了巨嬰。

其七,孩子犯錯後,長輩中的其中一方因為溺愛以最常見的一句話“孩子還小”為藉口庇護孩子,從而模糊孩子的是非觀。長大以後,也會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八,有一部分父母長輩對子女的溺愛是出於對孩子寄予厚望,然後溺愛教育下的孩子卻因為生活在父母庇護下的假象現實中,能力反而不如正常成長的孩子。那麼在孩子的成就達不到父母期待的時候,父母會失望,甚至惱怒,而不知現在的果是當初種下的因,而孩子也會因為達不到目標從而產生挫折感、內疚感,從而變得懦弱,不自信。如果長輩與晚輩雙方中沒有一方認知到其產生原理從而解開這個套,那麼這就是一輩子的魔咒。

看完之後請不要把溺愛再當作愛,這是對孩子成長的無形傷害,因為無形所以難以感知,故無形傷害最為致命!如果可以請轉發,因為很多父母長輩分不清什麼是溺愛!

其實長輩對孩子的溺愛也是自我中心思維在作怪,也就是考慮、維護自己的需求,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客觀需求;而溺愛下的孩子,也形成了自我中心思維,兩個都具自我有中心思維的人都難以體諒雙方,就會難以溝通,對於雙方都會是一種巨大的傷害,這是屬於精神的折磨。

那麼,問題出來了,如何預防及解決呢?

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著如何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如何花盡心思培養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思維呢?那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從小給我灌輸的就是傳宗接代、澤被子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理念引導中國的父母為了下一代努力奮鬥,但同時在不經意間也埋下了溺愛子女的雷。

如果你準備培養自己的孩子,那麼究竟你知道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嗎?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學生來看待,來教導,就是教會孩子自己正確地認知這個世界,不要給孩子的眼睛蒙上一層布。因為,你一定不希望你的孩子是個懦夫。魯迅有句話至今振聾發聵: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教會孩子認知這個真實的世界,直面現實,才能有所擔當,才有機會勇往直前,做出一番事業!

如果你所溺愛的孩子已經長大,那麼恭喜你看到我的文章,因為你踏出了認知溺愛這個詞的第一步,後續就把這個轉發給你的晚輩吧!然後找個機會坐下來耐心溝通,晚輩講講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實際能力,長輩也放一放過於急切望子成龍的心,鼓勵孩子立足當下,面對現實,重新腳踏實地的出發吧,路不怕遠怕不行。

如果你是一位被溺愛長大的孩子,那麼同意恭喜你,因為你瞭解了自己是怎麼被養成的,記得不要責怪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雖有私心,但終究沒有虧待你。希望你能轉發給父母長輩,打開溝通的橋樑,坐下來好好溝通下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怕父母聽到實際情況的擔心,因為看不到實際情況的父母其實更擔心,因為未知讓人恐懼,也讓人擔心,講出實際情況,看下父母長輩有沒有好的指導意見也不錯,同時鼓勵父母為自己活一活,不要總是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身上,不要活成“孩奴”。

希望每一個讀到這篇文章的人,能夠教會讓孩子從實際出發去認知世界,不要讓溺愛去遮蔽孩子的認知!希望每一個成長的孩子都是勇氣,而不是懦夫!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只要你願意,你的孩子也能負重前行!

下一篇會探討缺愛甚至無愛的成長環境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歡迎訂閱!一起思考認知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