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和古诗词

无韵诗翁 2020-03-06 21:54:23

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和古诗词在百度上搜这个问题,能出来一大堆,主要集中在以德报怨、民可使由之、吾生也有涯这几句,所以这几句我就不列入此文中,因为网上一搜一大堆。我尽量引用古人的注解,力求保持原貌,其中会掺杂一些个人的理解,仅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指教。 被曲解的太多了,我随便列举几个。

一、群龙无首 1.出处:《周易·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2.今义:没有一个领头的主事,各自为政,贬义词。 3.解析:既然群龙无首是吉,又怎么可能是没有一个领头的,大家各自为政的贬义词呢?反过来说,则是群龙共治,没有谁以领头的自居,大家一起来。 王弼《周易注》云: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

二、大器晚成 1.出处:《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今义:通常越是拥有大才能的人,越晚成功。 3.解析:传世本《老子》中都写着大器晚成,且这个成语已经深入人心。可是通过出土文献得知,帛书《老子》乙本作:大器免成,甲本无法辨认。郭店楚简作:大器晚成。 然后看一下句子意思。方是隅,加了个大字,意思就反过来了,变成无隅;音是声,加了个大字,意思就反过来了。象是形,加了个大字,意思就反过来了。唯独器加个大字,意思和晚成不是反义。1973年帛书老子问世后,有学者认为免是晚的通假字,后来1993年郭店楚简出土后,这种说法就不攻自破了。所以,通过训诂,这里应该是大器无成的解释较为妥当,字面意思就不解释了。 *有人私信我说,如何理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其实我再怎么说,都只是一家之言,我也看过很多种解释,我个人觉得,这个音和声,指的应该不是一个东西,同样象和形也一样,只能说是类似。声,就是声音,是指人耳能听到能辨认的一种实质性的声音;音,指的不是声音的表象,不是指那个分贝的高低,不是实质性的一种东西,而是更形而上的,一种无形的,类似于“气”的存在。音具有治疗作用。我也只能说到这,因为再往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了,应该说的比较通俗了吧。 个人浅见。

三、呆若木鸡 1.出处:《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 2.今义:形容一些人傻呆呆的样子,贬义词。 3.解析:《庄子·达生》里也有,呆若木鸡有两个出处。呆若木鸡其实是最强的斗鸡,它视万物为一物,在它眼里万物没有界限,都是一样的东西,在它眼前是混沌一片,所以虽然像块木头,可是它是最强的斗鸡,因为任何外物都不能对它产生作用,达到了最高境界。别的鸡只是看着就吓跑了。 卢重玄解:恃气以自矜,非必胜之道也。应物疾速如影响者,为物所转,未必自得也。疾视盛气者,机心未忘也。唯忘形神,全死生,不知变者,斯乃无敌于外物也。

四、每下愈况 1.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2.今义:和每况愈下搞混淆,形容情况越来越坏。 3.解析:对这个词的曲解,主要体现在当下很多人,每下愈况和每况愈下搞不清楚,或者混为一谈。《庄子》中有这么一段,东郭子问庄子【道】究竟在哪,庄子说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东郭子搞不懂了,庄子就引出了每下愈况。每下愈况本意是越是向下,越深入,越能探寻到真实情况。郭象《庄子注》:今问道之所在,而每况之于下贱,则明道之不逃于物也必矣。

五、人尽可夫 1.出处:《左传·桓公十五年》: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2.今义:形容女人可以和任何一个男人上床,作风不检点,贬义词。 3.解析:对女子而言,同样是男人,理论上丈夫是人人都可以有机会做的,或者说有可能做的,但是父亲,是血缘关系,没法挑,先天定好了,只有一个人,不能和夫相比。

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出处:《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今义:其实这个今义已经没那么多人误解了,我最初也不想写这句。现在很少有人会误解为,天地是不仁义的,把万物当成狗,圣人是不仁义的,把百姓当成狗。 3.解析:首先要明确,刍狗是什么。《道德真经吴澄注》: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所以只要明白了刍狗是什么,就很明确了。天地没有偏爱。这与爱无差等的兼爱还是有区别的。


分享: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和古诗词


分享: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和古诗词


分享: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和古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