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人参,为何会被放置太久,乃至失去了药性,尚不自知?

悠然庐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

凤姐病了,要配调经养荣丸,需要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命人去取,翻寻了半日,只找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嫌不好,家里到处寻没找着,没有法,只有去贾母处问,贾母忙命鸳鸯去取,取出一大包,皆有手指粗细,称了二两给王夫人,谁知拿给医生,医生却说:人参是上好的,可惜年代太陈,失了药性。

王夫人只有让人去外面换二两来,宝钗说外面掺假的多,她家铺子里与参行有交易,让哥哥去参行兑二两没掺过假的好参来。

宝钗去了半日回来说,有回信了。王夫人叹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别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去求人去了。

回到正题,贾母的人参为何会放置太久,失了药性,尚不自知呢?

要知道老太太是贾府的老太君,府里什么好东西,都是拣最好的先送给老太太,到王夫人,邢夫人或者凤姐这里的,应该是次一点的了。老太太这一包人参时间太久说明了:

①贾府已经开始败落,像人参这样的好东西已经没有来源,王夫人处没有,邢夫人处也没有,凤姐处更不用说,有也不会到处找。老太太的东西谁会轻易去讨要!

②贾府已经许久没有得到上好的人参了,王夫人说:平常给别人不少。那说明之前还是有一些人参,只是没有上好的,所以没送老太太,以至于老太太找出来的人参陈的失去药性。

总之,一句话,这些都是贾府败落的征兆。


寻桂子


因为贾母就是一个喜欢珍藏密敛的人,她的东西宁愿自己放坏也不会给别人。

下面书妆给大家介绍几样贾母珍藏密敛的物品。

01、贾母珍藏密敛的第一样物品――软烟罗

贾母带着刘姥姥在潇湘馆里坐着时,因为看见林黛玉的窗纱旧了,就把她珍藏的软烟罗吹嘘卖弄了一番:

……那个软软萝只有四个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胡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烟雾一样,所以叫做‘软烟罗’。

刘姥姥说:“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

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贾母的最后一句“白收着霉坏了”,就说明她是一个喜欢珍藏密敛的人。如果不是怕霉坏了还舍不得送给刘姥姥两匹呢。

贾母把这个纱藏了多少年呢?

贾母笑着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

既然贾母是向薛姨妈众人说的,那么这些人里面当然包括刘姥姥以及贾府的老妈妈们,说明这个软烟罗贾母已经秘藏了七八十年了。再收着可不就要霉坏了!

而且很搞笑的是,她刚刚说了“做衣裳不好看”,转脸就说“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

贾母就是喜欢自己打着自己的脸玩。


02、贾母珍藏密敛的第二个物品――人参

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临走贾母把她不穿的衣服以及她不用的药整理出许多送给刘姥姥,什么梅花点舌丹、活络丹,还有催生保命丹;然而就是没有人参。为什么?

因为人参太贵了,贾母是不舍得把人参拿出来送给刘姥姥的!

后来,王夫人要给王熙凤配药,因为找不到人参,不得已“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

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馀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

儿媳妇找婆婆要人参,鸳鸯还要拿出称来称出二两才给她,说明贾母对这人参看得很重。剩下的她还会继续珍藏密敛着!

我们知道林黛玉体弱多病,一直靠着人参补气,贾母曾在林黛玉面前承诺,人参养荣丸不算啥,她正配丸药呢,多配一料就是了。然而贾母一直是在用朽糟烂木、没有药性的人参给林黛玉配药!这是林黛玉的病一直不见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敛财霸物都可以免强解释为节俭,然而秘藏人参真的是恶人才有的品性;因为人参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而且人参放的时间长了就没有药效了!

所以当王夫人听到贾母存放的人参已经失效,低了头半天没说话。因为她不敢对贾母做的事情发怒;然而想起病病恹恹的黛玉,“天真烂漫”的王夫人怎能不为黛玉悲哀。

03、贾母珍藏密敛的第三种物品――八个大丫头

对贾母来说丫头们也是物品。

金钏死后,王夫人和王熙凤讨论丫头们的工资情况(等级)。

王夫人问王熙凤:“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王熙凤说:“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

《红楼梦》第70回,林之孝说共有八个25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指配。然而,鸳鸯不去,琥珀、彩云有病,“只有凤姐和李纨房中粗使的大丫鬟出去了,其余年纪未足。令他们外头自取去了。”

这段话表明贾母房中八个一两的大丫鬟,没有一个人出去(结婚)。

《红楼梦》书中几处表明,贾母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所以即便是鸳鸯想走,贾母也不会让她走的。

鸳鸯自知贾母离不开她,所以她才会很有底气说:

……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所以鸳鸯的命运是早就定了的,那就是,她是要给贾母陪葬的。另外七个大丫头不用出声,因为鸳鸯就是她们的代表。

所以贾母的八个一两的大丫鬟,当贾母死后都是她的陪葬品。她们才是真正被贾母存放坏了的人参(人生)!



贾母其实就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但是因为她常常往嘴巴上抹了蜜之后再说话,使得她看起来像一个有慈悲心肠的老太太。

所以,读者朋友们看《红楼梦》,千万要记着:不要只看贾母贾宝玉怎么说,而要看清楚贾母和贾宝玉是怎么做的。

生活中你也要这样,不要因为一个人说话好听就觉得他是个好人;因为口蜜腹剑的人真的有很多。


十点书妆


个人认为,贾母并不是守财奴,守着东西不舍得用的人,从书中看,她是很懂得享乐的,而且享乐方式有时还颇为不俗,比如听戏只用箫管奏乐,借水声来渲染乐音。贾母经历了荣宁府由盛而衰的全过程,红楼开篇通过冷子兴的演说已看出贾府其实已到了苟延残喘的境地,王夫人也说过贾府小姐们的生活已远不如贾敏待字闺中那时的风光。

贾母嫁入贾家几十年,私房体己攒了不少,她虽也明白家道已大不如前,却应该未意识到已到了连内囊都尽上来的地步,她的日常所用都自有供给,而这供给超过了她的生活所需,多余的自然就会存起来,所以人参也好,软烟罗也罢,都是供大于需所积存下来的东西,一旦府中有需要,她还是会拿出来的,比如给黛玉糊窗户,给王夫人人参,给宝琴凫靥裘,甚至在蘅芜院说拿出几件梯己给宝钗装饰房间,都证明她不是个死攥着不放的守财奴,至于有人质疑她为黛玉配药的人参是失去药性的人参,她还不至于拿出自己存的人参去配药,配药自有专人专用的人参。这种供大于需的情况延续了多年,她先前所存的人参自也因年久而失了药性。


游弋的比目鱼


贾母的好东西太多了,都数不过来了。人参又不是罐头,不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时间的。

“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是用剩下的,而不是像宝钗讽刺的“没见世面的人家”那样“珍藏密敛”。

如果是“珍藏密敛”,自然会在心里牢牢记住,也许还会专门弄个账簿、备忘录什么的。而贾母这里,是“当日所余的”,用剩下随便放在那里,难道还耐烦记它的来历时间?

况且,这几支人参,“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是专业人士才能看出来。而它们的外表“皆有手指头粗细的”,远比王夫人的“簪挺粗细”和王熙凤的“参膏芦须”像样得多。单看外表,又有谁会知道它们已经失去了药效?


栖鸿看红楼


《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所述风土人情、诗词歌赋、亭台楼阁、衣帽服饰......处处彰显着作者的博文强记,文笔细膩的过人之处。尤其是对中医药方面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而又喻意深刻。

第七十七书目名是“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重点是交代晴雯和芳官的结局,却在回首先写了一笔人参。

凤姐的病一直未愈,找遍全府找不到像样的人参了,最后只得找贾母,贾母处“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属于上等人参。

但经医生认过之后,发现“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

人参被人誉为“百草之王”,乃“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但对于昌盛时期的贾府来说,存个百八十斤上好的人参还是不成问题的。要不贾母能把一大包手指头粗的上好之参给放的失去了药效?

医生发现那包上好的人参“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了”。

此一句话已经隐隐点明了贾府之大厦将倾,灾难将至了!


琳之玉


巜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说王夫人见凤姐病重见愈,但仍需继续服药调理。做配调经养荣丸,要用二两上等人参,王夫让下人去寻,但能找到的人参或是细小的或是根须,都没有中意的。实在没辄了,只得亲身去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找出当年余下的来,皆有手指粗细不等的上好人参,遂称了二两给王夫人。医生看了却说,这人参虽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虽未成灰也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人参是贵重物品,贾母为什么放坏了也没用呢?还得从贾府的管理说起,贾母管了几十年的家,年令大了才把管理权交给了儿媳王夫人。交接的时候象人参这等希罕物,就自然成了贾母的私物收藏了,平时轻易是不露的。贾母放权以后,所有生活需要都由王夫人公款支配,所以私留物品就用不上了,以至于一放就是几十年而不动。就连亲外孙女林黛玉也不能享用。而黛玉长年需用的人参也是由王夫人撑握配给的。

所以贾母有人参自己並非不知道,一是舍不得用,二是用不着才放坏的。


用户李森


这个问题很好,它折射出来的道理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也比先减了,虽未大愈,然亦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沫出来。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去了。”王夫人道:“没有的话。你再细找找。”彩云只得又去找寻,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的这个,请太太自看。除了这个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并没有一支人参,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根,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不等,遂秤了二两给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给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号上。

但是没一会儿,周瑞家就进来回道:

这几样都各包号上名字了。但那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却不同,凭是怎么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这一段文章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贾府在财物管理上面有很多疏漏之处。王夫人自己不理事,叫丫鬟们要归拢一下这些物品,但是丫鬟们也是乱撂。


而且在这些找出来的物品里,也显示还有一些其他的参须在里面。

王夫人的丫鬟彩云等也不清楚是何物。还有一些药品也是混放,给人感觉贾府的物品管理是乱得一踏糊涂。

因为王夫人处没有,才去贾母寻。贾母处倒是找出一大包,而且都是手指头般粗细的,说明是上等参料。但可惜年数太久,竟都失了药效。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贾母确实财物甚丰,乃至于多年前的参物已然放到失去药效都不知道。那么可以想像其它如人参般珍贵材料,被放置太久而浪费的肯定也多。

而这之前贾瑞临死前,来求贾府施舍人参救命,王熙凤不肯给。

再看此时,贾母那么多人参白白浪费,心里确实感概。

多少贫困之人的救命之物,却在豪门烂朽。

世间,哪里有真正的公平可言?贫富差距会导致物资分配不尽。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之意油然而生。


再来就是这腐朽的人参,折射出一个更现实深刻的道理。

一个家庭若不善于财物的管理,必定不能荣昌太久。善于管理,合理运用分配物资,不仅能兴家,而且也可以为自己为儿孙们积累福报。

这一段后面,宝钗几句话说得很好:

宝钗笑道“咱们比不得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

虽然她这句话有些尖刻贾母的意思,但是道理是不错的。

药材与金银珠宝不同,它们不能太久地存放。若能多得之虽然是福报,但也应该及时食用,或是转赠亲友,甚至施舍给真正需要又没有购买能力的病人。而不是自己私藏密敛,致使其朽烂,才是真正的爱物。

当然,贾母不是小气之人,老人家财物实在太多,应该是根本就没想起这茬事儿。




【图源自网络,侵删】


书灯幽见


贾母的私房财产可以和整个贾府相比,有那么多人盯着,贾赦,贾琏、王熙凤,贾母不强求贾宝玉考八股文,心里是有底气的,她的私房钱完全可以保证贾宝玉一世无忧。

贾母那里有时间去管人参?不过是人家送来由鸳鸯分配人去装箱,有人用时再取。

贾母的人参谁会去要?要了就是沾了老太太的光,别人会议论,而且给老太太造成贪心的印象,会影响最后的财产分配。所以只要贾府的公帐上有钱,是没人去要的。

王夫人这次是为王熙凤求药,家里真找不出好人参了,何况老人偏疼宝玉,王夫人也不担心。

那为什么沒人去提醒老太太药材要过期了呢。第一老太太不管这些小事,第二,白白得罪了鸳鸯。

所以贾母的人参就过期了。

薛宝钗还拿这件事嘲笑过贾母,其实她才是小家子气的那个。


旁观者岚


简单地一句概括:贾府已经走向了没落和衰亡,贾母的东西应该是贾府最珍贵的东西,人参在过去是很珍贵的东西,代表了富有程度,贾母的东西应该是經常更新的,然无新东西补充,老的东西自然要存放时间更长,从而失去了疗效。另外其他辈份人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王熙凤应该有,但都没有了,也说明贾府更珍贵值钱的东西越来越少,己走向了没落。


瑞雪兆丰年C


贾府的人参之所以放置太久失效原因有很多。第一,贾府财产庞大,而药材没有专人保管。更没有专人定期维护照料一些名贵的种药材。贾府家奴看似庞大,却是多么人浮于事,尸位素餐。

第二贾府败家的趋势由人参而知。从人参失效的状态分析,得到这批人参的年份已经相当久远了,从王夫人嘴里得知,贾府以前鼎盛时代人参更是多的用不了,需要分送出去给别人,说明贾府以前有多么圣眷隆厚,大把银子如水淌,而如今家里翻遍了才统共几两散碎参须,由此可见,贾府如今与过往有比较有多么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