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王翦助始皇統一六國,命運如何,會和白起一樣嗎?

王翦(?-公元前208),是頻陽東鄉(今陝西富陽縣)人。戰國時期秦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為始皇帝開疆擴土


戰國四大名將之王翦助始皇統一六國,命運如何,會和白起一樣嗎?

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帶兵攻打趙國的閼與,不僅攻陷了它,還一連拿下九座城邑。

始皇十八年(前 229),王翦領兵攻打趙國。一年多就攻取了趙國,趙王投降,趙國各地全部被平定,設置為郡。在攻打趙國時李牧將軍尚在,戰爭相持了一年多時間,王翦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才得以攻趙勝利。第二年王翦攻打燕國,平定了燕國都城薊勝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賁攻擊楚國,楚兵戰敗,轉而攻打魏國,魏王投降,魏國滅。

秦始皇滅掉了韓、趙、魏三國,趕跑了燕王喜,同時多次戰敗楚軍。

李信擊楚失敗,王翦再出師伐楚

秦此時還有一位年輕將領李信因追殺燕太子丹而得名,年輕氣盛英勇無比。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始皇召集群臣商量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攻楚”,李信卻說“二十萬足夠”,始皇帝大喜,認為王翦年邁,膽怯了,李信果敢。於是命李信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王翦就此託病回到頻陽養老。楚國當時名將項燕(項羽的爺爺)領兵,考慮到楚國疆域廣闊,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從後方突襲李信帶領的秦軍,使秦軍大敗而逃。

戰國四大名將之王翦助始皇統一六國,命運如何,會和白起一樣嗎?

秦始皇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請王翦領兵擊楚,王翦推辭說:“老臣病弱疲乏,昏聵無能,希望大王另擇良將。”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王翦說:“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萬人不可。”於是王翦率領著六十萬大軍出發了,秦始皇親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臨出發時,請求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秦始皇說:“將軍儘管上路好了,何必擔憂家裡日子不好過呢?”王翦說:“替大王帶兵,即使有功勞也終究難以得到封侯賜爵,所以趁著大王特別器重我的時候,我也得及時請求大王賜予園林池苑來給子孫後代置份家產吧。”王翦出發後到了函谷關,又連續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予良田。有人說:“將軍請求賜予家業,也太過分了吧。”王翦說:“這麼說不對。秦王性情粗暴對人多疑。現在大王把全國的武士調光特地委託給我,我不用多多請求賞賜田宅給子孫們置份家產來表示自己出徵的堅定意志,竟反而讓秦王平白無故地懷疑我嗎?”,此行為確實打消了秦王的顧慮。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來,就竭盡全國軍隊來抗拒秦兵。王翦抵達戰場,構築堅固的營壘採取守勢,不肯出兵交戰。楚軍屢次挑戰,秦軍不肯應戰,楚軍退走。王翦趁機發兵追擊,大敗楚軍。同時斬殺將軍項燕。秦軍乘勝追擊,佔領並平定了楚國城邑。又乘勢向南征伐百越國王。與此同時,王翦的兒子王賁與李信平定了燕國和齊國各地。

戰國四大名將之王翦助始皇統一六國,命運如何,會和白起一樣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併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

戰場上是名將,宮廷內是能臣

作為一代著名將軍,平定六國輝煌戰績已經足以青史留名,然還有三件大事對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範睢是個睚眥必報的人,他其中的一個仇人就是魏齊。長平之戰後,王翦獻計秦昭王,首先誘平原君入秦,然後扣壓平原君,迫使趙國用魏齊交換。趙王(趙孝成王)滿城捉拿魏齊,魏齊逃到魏信陵君處,結果也沒有被收留,自刎而死。趙王得到首級後送至咸陽,範睢用頭做成溺器,大仇得報。王翦得到賞識。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攻趙,其中一支軍隊為長安君(政同父異母弟弟)率領,結果反叛,王翦不費一兵平叛成功。首先他休書一封對長安君說,你是叛軍孤立無援,再者秦軍強大不是你能夠想得到的,再者你是當今秦王的骨肉兄弟,只要你悔改,承認錯誤,我向秦王進言保你平安,否則後悔都來不及。結果長安君還是被殺了,王翦因此事徹底認識秦王政。

公元前238年,秦王為了剷除嫪毐一黨,親自前往雍城,為了保後方平安,手握重兵的王翦起到了關鍵作用,首先派三萬精兵保護政去雍城,然後咸陽內調兵遣將防呂不韋謀反,剷除嫪毐後,王翦建議剷除呂不韋,秦王採納。

戰國四大名將之王翦助始皇統一六國,命運如何,會和白起一樣嗎?

王翦墓(陝西省富平縣)

結束語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最終車裂而死;白起為秦國攻城70餘座,結果得到的是一把利劍;呂不韋精明之人,最後飲鴆而亡;名相範睢也是戰戰兢兢度過餘生。

范蠡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韓非子道:“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比殺人”。

功成身退榮歸故里的王翦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最後得以善終。

本文參考:《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韓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