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為己任的“醜後鍾無鹽”─讀史之六十七篇

鍾無鹽,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華。

以天下為己任的“醜後鍾無鹽”─讀史之六十七篇

鍾離春,又名鍾無豔、無豔女即醜娘娘。

史書記載,“複姓鍾離名無鹽(一說名春,字無鹽),她之所以叫無鹽是因為她是無鹽邑(今山東東平)人。

她和武則天的母親一樣40後才嫁,但不同的是她雖然醜卻立志要當皇后。

歷來並沒有叫鍾無豔的說法,這是前些年戲劇中給她起的名字。

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 外貌極醜,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採納,立為王后。

於是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齊宣王執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歡聲,後無豔進,述先人開疆不易,歷數宣王之錯。宣王悔改,為表其悔改之心,散盡後宮,立無豔為後,彰其不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齊國成為六國之佼佼者! ”

長相特徵

(1)“凹頭”,也就是“額頭突出”,

(2)“深目”,眼睛下凹;

(3)“長肚大節”,沒和人親熱過,肚子卻像懷了孕那樣大;

(4)“昂鼻”,朝天鼻;

(5)“結喉”,喉結比男人還大;

(6)“肥頂”,也就是長了一隻大得離譜的腦袋;

(7)“少發”,接近禿頭;

(8)“皮膚烤漆”,也就是很黑。

所謂“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其實歷來並沒有這個說法。夏迎春是當代人隨便虛構戲說的,這個說法也並不流傳。其實夏迎春就是個美麗能歌善舞的妃子,平時只管陪齊宣王唱唱跳跳,不關心政治。而鍾無豔卻是不管歌舞享樂,特別能吃苦,屬於國王乘車她能步行的類型,她一心只問政治。

而有關於鍾離春領兵打仗的故事多見於民間傳說。到了元朝,中國戲曲大發展。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寫了一出元雜劇叫《醜齊後無豔連環》(也叫《智勇定齊》),說的是齊公子夜夢菽月,上大夫晏嬰替他圓夢,認為公子將娶的夫人隱於鄉村,時運未通,並建議他出城圍獵尋訪淑女賢人。

齊國無鹽邑鍾離信的女兒相貌醜陋但文武兼備,很有才能,外出採桑時與追趕白兔的齊公子相遇。晏嬰見她出言不俗,便勸齊公子娶她為後。當時秦、燕二國都想制服齊國,故意以難題刁難,讓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絃琴,鍾離春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並故意羞辱使者,激待兩國發兵。鍾離春又率兵佈陣打敗了他們,使齊國無憂。

鍾離春四十不嫁不是挑剔,而是根本沒有人追求她。和武則天的母親40歲後才出嫁是兩回事。

春秋戰國時期,女子頭飾流行笄,漢畫像石上有清晰的刻畫。東漢的“花釵制”寫皇后要在高髻上插上六支笄,即《詩經》所詠:“副彼六笄”、“副彼六珈”,笄即是後來的簪。鍾無豔就六支笄吧。鍾無豔頭上戴的怪物,叫做“巾幗”,是當時流行的假髮。為什麼戴假髮?當然是愛美,因為假髮上可以插許多珠寶笄簪。假髮還有一個好處,匆忙時往頭上一戴,等於帽子,不用花費時間梳頭。

巾幗為女性專用,後來就引申為女子的代稱。同樣沒有厭棄醜女的諸葛亮就送過一個巾幗給司馬懿,譏笑他閉門不出戰,有如女子。諸葛亮先生可忘了也有不讓鬚眉的巾幗,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出征的大將軍婦好就是女子。鍾無豔穿的是上襦下裳。襦是短衣,裳是長裙。衣裳是上下分開的兩件衣服,男女相同,不過男子的裳穿在上衣外,女子穿在上衣內。無論男女,當年都穿裙子。

人們常用“貌似無鹽”來形容醜女。

鍾離春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齊宣王只見醜女,舉目,張口,揮手,然後拍著膝蓋高喊:“危險啊!危險啊!”齊宣王迷惑不已,要醜女鍾離春說個明白。鍾離春上前施禮,說道:我這舉目,是替大王觀察風雲的變化;張口,是懲罰大王那雙不聽勸諫的耳朵;揮手,是替大王趕走阿諛之徒;拍腿,是要摘除大王這專供遊樂的雪宮。民女不才,但我也聽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

而今大王沉湎酒色,不納諍言,這是我張口為大王接受規勸的意思;敵人就要大兵壓境了,你還被一群吹牛拍馬之徒包圍著,因此我揮手將他們驅逐掉;大王耗費大量的物力,人力造成如此豪華的宮殿,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今後怎能迎戰秦兵呢?”

鍾離春這一番話,使齊宣王如夢初醒,大為感動的說:“如果你不及時來這裡提醒我,我哪會知道自己的過錯啊!”齊宣王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讓鍾離春做了皇后。元人還將鍾離春得故事編成雜劇,傳唱她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