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說到魏晉時期,你能想到什麼?竹林七賢、書聖王羲之、還有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魏晉風流”只是文人們的幻想!連年戰亂與門閥制度,讓普通人的生活如同地獄。如果世界上真的能穿越,我們恐怕在這部劇裡活不過一集。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門閥制度發軔於東漢初期,至漢末,河北袁紹即以“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成為討董卓聯盟的盟主。這顯示門第出身成為政治人物重要的政治資本。門閥政治的確立則是在東晉,並衰落於南朝初期。後延續至隋唐,到科舉制度的確立才使門閥制度徹底瓦解。

東漢末年,一代梟雄曹操經過東征西討逐漸掌權。由於其出身宦官家庭,被當時的世家大族多有歧視。所以曹操在政治上一方面安撫門閥世族(也稱士族),一方面又限制他們的發展。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建立者曹操像

司馬炎代魏自立後,於公元280年滅孫吳統一全國。在曹魏時期,曹操尚能彈壓世族,任用賢能、唯才是舉。到了西晉建立時,已經到了非世族出身不能做大官的地步。

司馬炎深知這些世家大族中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另一個曹操式的人物。基於這個原因,司馬炎在公元290年,西晉政權剛剛建立時就分封了二十多個同姓王。之後又通過給同姓王任命為都督諸軍事或者州刺史的職務,使他們即獲得了軍事權又獲得行政權。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歷代帝王圖——司馬炎


晉武帝賦予了宗室諸王過大的政治、軍事權力,允許宗室諸王出鎮和參政,這就撩撥了宗室諸王的政治野心,為諸王發動爭權戰爭創造了客觀條件。西晉王室的宮廷鬥爭,以及隨後的“八王之亂”給西晉的迅速衰落及門閥政治制度的確立提供了契機。


宮廷內亂,藩王入朝。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晉武帝英明一世也曾想換了這個傻兒子,只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同樣有名的強悍兒媳婦——賈南風。賈南風是賈充之女,賈充又是西晉開國元勳,世為著姓!賈南風在司馬衷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嫁給了他,這是一樁典型的政治婚姻。無論是在野史、小說還是正史如《晉書》《資治通鑑》中,賈南風的形象都是“醜而善妒、淫褻非常”。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石榴姐對不住啦!

司馬炎還在時,得知賈南風殘害太子的有孕妃嬪,至其流產,本來要將其廢除,囚於金墉城。但包括皇后在內的諸多貴族和大臣為了保住賈南風太子妃的地位四處奔走。同時也是在賈南風的安排下,司馬衷順利通過了司馬炎的考核,鞏固了太子位置。由此可見,賈氏作為世家大族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而賈南風也絕非善類。

《晉書》: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泰始八年二月辛卯,冊拜太子妃。妒忌多權詐,太子畏而惑之,嬪御罕有進幸者。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何不食肉糜”


司馬衷繼位後,賈南風急於參政,受到太后及楊駿的阻撓。次年,賈南風聯絡司馬氏藩王司馬亮(汝南王)和司馬瑋(楚王),以入朝輔政為條件聯合除掉楊氏外戚。司馬瑋同意入朝之機,遂聯合東安公司馬繇消滅了楊峻及其黨羽。進而廢皇太后楊氏為庶人,將其囚禁於金墉城,並加害。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金墉城——西晉王室專用監獄

在這次宮廷政變中,賈后引入藩王勢力,直接引燃了“八王之亂”的導火索,從此災難接踵而至。


野心膨脹,諸王爭權。

誅殺外戚楊氏集團後,賈南風帶領賈氏外戚及司馬氏藩王一同干預國事。此時,因賈南風愈來愈暴戾,先是利用司馬亮將司馬繇流放到帶方郡。後又利用司馬瑋殺死司馬亮。然後又將司馬瑋殺死。公元299年,賈南風廢除太子司馬遹,將其囚禁在金墉城並加害。次年,司馬倫(趙王)等人發動政變,以為太子報仇為名義廢黜賈后,並將其囚禁於“皇家監獄”金墉城中,賜飲金屑酒殺害。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

在此後的七年裡,西晉政壇變幻莫測,血腥詭譎。先是司馬倫(趙王)廢惠帝自立稱帝,三王(司馬冏、司馬顒、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兵敗,死於金墉城。司馬冏掌權。司馬顒再次興兵,不過這次討伐的對象換成了司馬冏。司馬冏兵敗被殺,司馬乂(長沙王)掌權。司馬顒第三次興兵與司馬穎軍二十餘萬討伐司馬乂,雙方激戰數月,各自撤軍。司馬越(東海王)乘發動政變,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司馬顒,遂被殺。

司馬越興兵十萬挾持著晉惠帝討伐司馬穎,兵敗,逃回封地。司馬繇(東安王)勸司馬穎投降,被殺。司馬穎被司馬騰(東瀛公,司馬越弟)聯合烏丸、羯朱擊敗,挾惠帝逃至洛陽,被司馬顒部將控制。司馬越第二次起兵,討伐司馬顒,司馬顒軍戰敗,只一人一騎逃至太白山中。

公元306年,司馬越軍進入長安,並率領部將及鮮卑軍隊護送司馬衷回到洛陽。第二年初,晉惠帝司馬衷暴斃,晉懷帝司馬熾繼位。司馬顒在被召入朝時遇害。至此,司馬越在“八王之亂”浩劫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然而他不知道,歷史只是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西晉時期修建的顯通寺


皇權旁落,門閥崛起。

“八王之亂”發生於漢末三國混戰僅僅結束10餘年後,此時中原的人口和生產力還沒有完全恢復,藩王們與定居中原周邊的各少數民族合作。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的力量迅速擴張,最終他們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司馬越雖然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他也最終獨嚐了“八王之亂”的苦果。

司馬越是司馬懿四弟司馬馗之孫,並非西晉皇室近枝。這樣的身世就讓司馬越在政治上先天不足——不具備皇室近屬的名分,號召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司馬越就必須利用世家大族的影響力來達到號令天下的目的。司馬越最終找到了素有盛名的琅邪王衍。二人一拍即合,共同打理早已風雨飄搖、日博西山的西晉政權。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司馬懿影視形象


王衍素有西晉第一美男子之稱!

《晉書·王衍傳》:“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王衍)也。”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王衍大概會是這個形象

東海王司馬越、王衍聯合執政後,西晉政局內外交困,洛陽隨時都有不保的可能。因此他們不得不搶佔其他戰略要地,確保洛陽失守後的政治地位。公元307年,琅邪王司馬睿在司馬越和王衍的精心策劃下,與琅邪王導等人南渡長江,來到建鄴(今江蘇南京)。這一對“王與馬”的政治組合並最終奠定了東晉的政治生態。

311年,晉懷帝下詔論司馬越之罪,號召討伐。司馬越聽後,抑鬱成疾,病死於項城。王衍以及他所招攬的名士也在護送司馬越靈柩回東海的途中全部被石勒俘殺。317年,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康稱帝,為晉元帝,史稱東晉,門閥政治進入成熟期。


歷史在往復中進步

東晉的門閥政治,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次畸變和歧路。東漢時,豪強地主在政治和經濟上享有特權,逐漸成為名門大族。到兩晉時期品第觀念甚至成為了一種意識形態,被社會所認可。僅憑出身就能獲得高官厚祿的世族子弟自然沒有了競爭壓力,於是上層社會腐朽不堪,清談玄學盛行。


鐵腕“醜後”與“八王之亂”——門閥制度的歷史宿命

這在客觀上阻止了階層躍升,階層固化,致使司馬炎以後的宗室難有人才扶持,政治能力低下,不得不越來越倚重世家大族。門閥世家也只為自己的利益打算,而沒有為國家謀劃。缺乏人才的朝堂,對內不能安撫各政治勢力,發展生產和穩定社會;對外不能彈壓異族,保證政權穩定。給當時的人民帶來無盡苦難。

門閥政治有其先天的不足,東晉時期各門閥世家都以謀劃自己的利益為己任,少有為國家計之棟樑。各門閥之間也是政治鬥爭不斷,對東晉政權造成嚴重內耗。整個東晉時期不乏賢臣名將,但歷次北伐收穫甚微,與門閥政治也脫不了干係。門閥政治也隨著東晉政權的崩潰而逐步走向沒落。

到了隋唐時期,為了選拔人才,穩固皇權的需要,門閥勢力再受壓制。科舉制度的出現,打破階層固化,是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並延續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