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对待孩子的教育,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他还是个孩子”。对此我是不太赞同的。

我其实有点烦别人在我面前以任何的形式拿“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为小孩子作为开脱的理由或是说事。

没错,他还是个孩子!可是在这之前,首先他和你一样是一个人。

记得前段时间的一天,和小区里的一位大姐一起送孩子上学,大姐问:你们家小小鱼会特别粘人特别撒娇吗?

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可能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可以很长时间的陪伴我们家小小鱼,她也确实会有撒娇的时候,但是在家会,出门就不会。小小鱼其实是一个有点小傲娇的家伙,偶尔会撒娇,更多的时候会想要表现出其实我可以。

因为学校门口正在修路,所以在马路对面我就停下了,然后目送着她跟着护导的老师过了马路,邻居大姐不放心,跟着两个孩子过了马路送到了学校门口,中间还帮孩子提了一会书包。

其实书包并不是很沉,她背起来并不吃力,提那一下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往家走的路上我对邻居大姐说:谢谢你刚才帮她提书包,可是下次不要帮她提了。大姐不太明白的看着我,我笑着说:如果她需要帮忙,她会自己说的。

小小鱼再小一点的时候我们是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关于她的任何事情婆婆都想“包办”。“隔辈亲”,这也能理解,可是后来婆婆居然开始“剥夺”小小鱼吃饭的“权利”,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坚持喂她吃。

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这让我很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小小鱼也不喜欢但又说服不了奶奶。时间久了小小鱼也习惯了,有时甚至就等着奶奶喂,奶奶不喂她就不吃。每次婆婆都说她还是个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好吃饭了,你让她自己吃,她怎么能吃得饱?吃几口她就不吃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后来我问小小鱼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和奶奶说呢?小小鱼说:我说了,可是奶奶不听,我也没办法。我和小小鱼说:不喜欢的事情一定要明确地提出来,如果没有用可以需求帮助啊。

没有谁可以永远住在象牙塔里,也没有谁能永远躲在温室里被保护得很好,谁不疼自己的孩子?可是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

她现在小,你伸手就可以够得到,总有一天她会长大,长到你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到那时你还能保护得了她吗?她在长大,而你在变老,你能保护孩子什么?很多书里也反复提到这一点。


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有一次小小鱼要找一本课外读物,因为书放得比较高,即使踩着凳子她也够不到,我就一直在旁边看着她,自己试了几次没能成功。

看我没有要帮忙的意思,她问:妈妈,你能帮我把那本书拿下来吗?我够不到。后来她就学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把事情解决掉。

小小鱼从五岁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帮她洗过头发,每次都是我帮她调好水站在旁边然后她自己洗,当然一开始是她自己要求的。

突然有一天她要求自己洗头发。好吧,没问题,想要自己洗,那就尊重她的选择,如果怕孩子洗不干净,那就等她洗完以后再用清水帮她冲一下就好了,但是不要果断的拒绝她,更不要打击她说她不行,有时候不是孩子不行,是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肯放手,不信任孩子。

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你可以给孩子任何他需要的,不求回报甚至可以不惜代价,可是这个社会想要击痛孩子的时候,也一样可以不求回报不惜代价,可能连喊痛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有一次小小鱼和奶奶一起去超市,结果中间遇到点事,奶奶以为小小鱼自己回家了结果就坐车走了,小小鱼看到奶奶坐上了车并没有哭,而是回忆了一下去超市的路线然后顺利到达了超市,并且根据奶奶在家时说要买的东西,询问了超市里的导购人员,找到了奶奶。

还有一次天色已晚,小小鱼一定要帮我下楼扔垃圾,其实我很犹豫,很不放心。看到她期待的样子又不想打击她,怀着忐忑无比的心情还是让她去了。

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我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可能性,直到听到敲门声看到她进了家门心才放了下来。虽然我很紧张,可是小小鱼却特别骄傲,她觉得自己是真的长大了。

我们天天对孩子说他长大了,应该像个大孩子一样,但是什么是长大了呢?落实到这些具体的事情上,就会让他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到底大人口中的长大了是什么意思。

我们常说结婚以后父母要懂得适时的退出孩子的生活,可是生活告诉我:适时的退出孩子生活这件事,在孩子任何的年龄段都是父母的必须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为孩子做得再多,想得再周全,终归是不能照顾他一辈子。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三岁退出娃吃饭,五岁退出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你知道么

有些事,总要一个人做;有些问题,总要一个人解决;有些路,始终要一个人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他学习飞翔的时候折了他的翅膀呢?

最后,送给大家一份8个退出孩子生活的关键期以供参考:三岁退出孩子吃饭,五岁退出孩子卧室,六岁退出孩子浴室,八岁退出私人空间,十三岁退出厨房,十四岁退出家务,十八岁退出选择,婚后退出孩子家庭。

退出,适时的退出才是我们最应该学的,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