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现在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

chun之lin


您好,我是三农生产生活纪录者老郑,非常高兴来回答您提出来的问题,这里给您先回答一下,在我们农村老家,像我这种80年左右出生的人,独生子女应该是非常少的,一般的家庭,都是两到三个孩子,那么就给您说一下,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们父母的养老情况吧!

第一:我们农民和工人的区别就是,农民以种地和打工为生,所以农民的养老主要靠土地和孩子们的赡养,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农民现在过着幸福的生活,各种补贴,就比如新农合,这个政策,就能够减轻农民的不小经济负担,我相信好多农民都受益了。

第二:在我们村里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同学朋友们,有的从结婚到现在,一直和父母住在一个院子里,我认为这样的父母不孤单,最幸福,还有一部分同学朋友,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城里买下了商品房,和父母分开住了。

第三: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父母的年龄也都到了65岁到70岁之间了,父母更需要的是陪伴与关怀,所以,我建议,在城里安家落户的同学朋友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陪一陪父母。

第四: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现在的任务就是,努力工作,努力挣钱,把孩子培养好,把老人赡养好,尽力让父母开心快乐。

以上所述,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仅供参考,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三农生产生活纪录者


终于有我可以回答的问题了,就个人经历而言,还是可以照顾的。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四位老人都是农民,无退休金仅有种地留下的一点积蓄,两位老人身患癌症在治疗,再上面的爷爷奶奶还患有高血压和风湿等常见的老年病。

第一想强调的是,老人互相照顾很重要。我父亲在照顾我患病的母亲,我婆婆在照顾我患病的公公。住院期间是护工。老人如果不是特别年岁大,或者中风偏瘫的话,其实互相照顾是很重要的。我爷爷奶奶都八十了,前两年还非要下地干活,这两年才被我们劝住了。一般不会四个老人都卧病在床这种极端情况。

第二是给老人储备养老金。因为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我和老公在工作伊始就开始为双方父母储备养老的钱。我们的想法是,可以在孩子的花销上放弃一些不实用的东西(不相信什么赢在起跑线上的话),也要保证父母有个安逸的晚年。我们自己也尽量节约,少买书只借图书馆,少下馆子多自己做饭,少出国旅游多参加公司旅游和周边游,少打车多坐公共交通…量入为出,将父母养老当作心头大事,是子女的责任。

第三是有一些其他的帮助,比如大病医保,父母生病现在可以报销一部分了。爷爷奶奶每个月有一百多的养老金等,在农村不生病的情况下,也是一些补充。

第四是可能是在家乡见过太多例子,我不觉得子女多少和父母晚年幸福有必然关系。农村很多兄弟姐妹因为赡养问题闹矛盾大打出手的事情了,夹在中间的父母伤心受气。人多矛盾就多,兄弟姐妹的经济水平一般有高有低。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一个孩子责任清晰,也是省了一些麻烦。

下午来补充一些独生子女赡养四位老人面临的挑战。

1. 最大的挑战是陪伴,因为一些大家都差不多的原因,在异乡工作生活,很难陪伴在父母身边。寂寞是家乡老人共同的状态,特别是现在村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经常电话里听说村里谁谁谁又离世了)。

2. 某些疾病,中风偏瘫等生活无法自理的疾病是比较揪心的。如果有另外老人帮忙照顾还好,如果不行的话,也许只能接到一些老人疗养院(我自己的老人还未遇到这种情况,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多存点钱,多点钱多一点灵活的空间)。

父母晚年是否幸福与子女多少无必然关系,当然我也渴望大家庭(没有给国策唱赞歌的意思)。为父母养老请未雨绸缪,很多事情想起来压力很大,踏实一步步做就还好。


婷婷在乡村


本人现在就住在农村,其实对于养老问题,确实是非常必要的,老公家是两兄弟的目前家公家婆年纪尚且不太大,目前也是不需要我们赡养的,但是以后肯定是需要的。其实我觉得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是没得说的,但是我也发现啦,目前农村其实有很多的孤寡老人是没有人赡养的,那就非常凄凉了。比如我们隔壁村的一位八十多岁老人,就一个女儿嫁到外省了,只留一个老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看着确实不好。还有的老人为了子女一辈子的操劳,到了八十多岁还没能真正的享受养老生活,我家外公就是,外公就一个儿子,儿子是卖鱼小贩,八十多岁的外公还在天天帮忙卖鱼,自己又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还没有退休金,真的是操劳一辈子啊,所以养老真的人跟人不一样啊!


小李的乡村日记


大家好?我是河北老孙头。

(1)我就一个孩子,现在的零零后怎么说呢!

唉,独生子女怎么样了?我也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吧,现在不是放开生二胎吗?我建议最好是分开生二胎吧,因为不是分开生活还是生活。

(2)1.有社保公积金来养老,

2.存钱养老,

3.靠孩子是不可能了!

4.生二胎减轻养老压力,

5.其实有钱养老不难,没钱很难说了。

(3)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可怜了这一代的父母,都大部分都是只生了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他们长大后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小孩,另一方面要照顾双方的父母,每天还要工作,确实是很辛苦,父母年纪大了都需要照顾,而自己也有自己的小家庭,这样就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特别是以后生病了,或者住院了更需要子女的照顾。一个小孩根本就照顾不过来,这样只能花钱找人帮忙照顾。现在提倡生二胎,如果有条件还是生两个小孩比较好。





河北老孙头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也在渐渐提升,但是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贫困农民如何摆脱贫困、低保等等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们农村的老人们不像城市里的那些老年人,城市里的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就可以领到养老金,而我们农村的老人甚至已经超过城里退休人的年纪,却还在依旧奋斗或者是在打零工、种田等来补贴家用,他们的劳动能力也渐渐地在下降,虽说国家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元的生活补贴,但这远远没有解决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国家会继续深化农村的改革,尤其是会重视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与其他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本就因为贫困,只敢生一个孩子,若是女孩的话,会出嫁,男孩的话,家里本就贫困,养老更是问题,虽说这几天国家提倡大家生二胎,但是毕竟对于农村家里的人来说,经济条件不够的情况下还是不敢考虑的,毕竟若有了二胎,更是一笔大的开资。所以,国家对独生子女家庭政策进行调整,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推出了一项特别补贴,这一补贴可在本月申请,每户可以领到2万块钱,只要谁家有独生子女证都是可以申请办理的。一一一一独生子女家庭有权享受以下几种类型的补贴:

一、父母奖励补贴

这项补贴是说那些遵守国家计划生育的那些父母,他们没有出现多生、超生的情况,现在,这一类的父母就可以领取父母奖励补贴,最高的时候可以领到2000块钱。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从孩子的出生到18岁都可以领的。

二、父母养老补贴

这些独生子女家庭,因为孩子少,若是在外地工作什么的,又不能够长时间回来,有的时候陪伴不了父母,为了减轻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压力,国家规定到60岁以后,父母双方每年可领取960元的养老金补贴。一一一一这些都是独生子女每年可以得到的补贴。符合条件的家长们都是可以领取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领取的时候,记得拿上自己的《独生子女光荣证》来进行办理。可见,这个本本对我们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很重要,切记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可把它弄丢了,丢了的,要及时补办,这样也是可以领到以上补贴的。



颂赞视界


我是一名农民的儿子,也是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一直生活、工作在农村,对于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有一些思考。

其实,农村的独生子女并不多,大部分家庭都是两个或是三个孩子。相比之下,我感觉反而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好一点。有句俗话说得好: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来说说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吧:

首先,这个问题要拉长时间线来看。作为父母,如果决定只生育一个孩子或是没有办法生育多个子女的话,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从孩子教育抓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投资孩子。主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德育,这个最重要,要教育孩子学会孝道,百善孝为先。从自身做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身体力行,无微不至,让孩子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另外也可以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带孩子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地方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包括在家庭在学校,要让孩子分享快乐、分享成功,切不可漠视他的自私心理。另外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能因为是独生子女就要娇生惯养,越是独生子女越是要通过一些小失败小挫折来不断锤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方面就是能力教育。这主要是学校的学习和兴趣爱好培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好,将来走上社会能够更好的生存,为父母养老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对于父母的养老方式要顺其自然。农村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工作生活在城市里,而年迈的父母依然居住在老家,虽说在生活上不方便照顾,但如果让孩子回农村或是老人去城市,这估计都是不太理想的方式,毕竟生活习惯不同。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要求不高,现在的农村在生活物资方面已经和城市里差不多了,只要在精神需求上多体量一下老人,应该就很好了。节假日全家多回老家看看老人,说说话,分享一下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喜闻乐见,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即便不能经常回家,也要多和家人联系,嘘寒问暖。如果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居住,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要记住要互谅互让、和睦共处,切不可一意孤行。

第三,要做好父母养老的物质储备。父母本人要尽可能做到生活节俭,生活方式健康,在物质生活上做到自给自足,尽量不给孩子增加生活压力,在身体上要多运动,尽量保持健康,减缓重大疾病的发生。孩子本人要努力工作,积极上进,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目光长远,尽量为夫妻双方的父母购买健康保险等理财产品,定期为父母们做健康检查。在自己的生活目标上不要好高骛远,要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一旦父母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能做到生活不出现经济危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善待老人,关爱家庭。

祝愿每一位老人都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谢谢大家的浏览,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遥远并不远


现在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矛盾应该比以前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我觉得促使这个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还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体现。

1、全国农民都可以参加社会保险,到退休年龄可以按月领到一份退休金,而且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增长。当然农保退休金水平各地都不一样,但是至少也是一份保障,加上农村还有点地种种,可以自给自足。所以,现在的农村老人在经济上基本上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2、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亲的健康。一旦父母亲身体不好,那就要去照顾,而且无人代替。不像以前,兄弟姐妹好几个,可以轮流照看。所以我觉得这才是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亲养老的重点,确实有时候是分生无术。所以现在国家鼓励生二胎,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养老机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最后,我觉得作为子女,不管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兄弟姐妹也好,平时有时间多陪陪父母亲。对他们来说,陪伴才是最珍贵的。





小岛坤哥


农村独生子女比较少,基本上都是至少2个孩子。其实1个孩子和2个孩子对于养老来说压力都比较大,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还没有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现在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独生子女最大的难题就是以后的养老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以后面对的就是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万一两个老人同时倒下,对整个家庭来说真的是打击很大,忙不过来,上有老下有小。

可能国家以后也会出台养老方面的政策,建更多的养老院,养老院各项制度肯定比现在完善,条件也比现在好。到时候老人年纪大了,可以去养老院,那里有很多的老年人聚在一块,那样晚年生活可能过得会更开心。或者那个时候,保姆行业会蓬勃发展,很多人家里都有保姆,伺候老人的生活起居。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现在努力赚钱才是硬道理。

对于农村来说,虽说孩子是独生子女,但是除了子女还有老伴及其他家人,如果家人们身体都健康的话,就要全家人统筹安排,相互照应。希望每个人的家人都健康长寿。



微生态大讲堂


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不是很多。因为农村的传统观念,他们总以为孩子多了以后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照顾,遇到事情了身边也有个最亲近的人拿主意。但也有独生子女家庭,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也越来越可怜(这里不包括所有独生子女家庭)。我们村就有一户,老人快七十岁了,儿子也四十有几,前几年,儿子都在外面打工,留老两口在家,因为家离街道远,他们的生活用品,蔬菜都是让别人代购,生病了就随便吃点药,生活真的可怜。至于儿子,有些人肯定会说不尊不孝,但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家庭本来就贫寒,儿子又上学,又没有什么技术,靠苦力在外务工。其实他自己知道,在生活和照顾老人上,他选择了前者。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这几年随着老人年纪增大,凸显出来的生活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凸显出独生子女的难处。也希望国家对独生子女父母给予更多的帮助


三农代言


农村父母养老分为父母因素和孩子因素以及健康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一般来说主要有4个方式:

1、坚强型的。大多数农村父母是只要自己还能动,都是自己养活自己,哪怕战战巍巍还尽量自己动手,不给孩子找麻烦。有个头疼脑热简单吃点药,不是病倒不会去看。孩子能帮衬一点就接着,不能帮衬也不怨天尤人。不愿离开生养的土地,死也死在自己一辈子生活的地方。

2、自主型的。农村父母从年轻时就出外打工或有打工经历,向往城市生活。全力赚钱帮孩子在城里安居下来后就与孩子一起生活,还在想办法赚钱或者照顾孙辈操持家务。

3、依附型的。孩子长大或求学或工作总之就是出息了,自己奋斗在城里扎根了,接父母到城里居住,或习惯或不习惯,或常住或短住,以孩子为主,安享晚年。

4、凄惨型的。自己身体不好,在农村很苦,没有什么效益,也没积攒什么钱。孩子出外打工也没什么成效,盖房娶妻都是大问题,老人烦闷,孩子埋怨。郁闷无人说,生病无钱看,最后凄凄凉凉,苟且一生。

当然,世事无常,因素多变,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苦难,只要努力奋斗,面包总会有的,有没有牛奶关系不大。[赞][赞][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